(新)2022届第0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精讲)(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2022届第0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精讲)(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22届第0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精讲)(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核心素养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输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注意胶体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带电荷的
2、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如CH3、CH2(亚甲基)、CH2CH3。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NO、SO、NH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2、同素异形体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
3、: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常见混合物: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等。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1、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
4、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特别提醒】记住物质分类中的一些特例纯净物和混合物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正交硫和单斜硫。b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c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与D2O。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a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b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Cu
5、2O。c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e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a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4、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知识点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注意:化学变化中
6、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2)化学反应的分类(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注意: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
7、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4)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溶化、汽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5)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物质变化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或者物质的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
8、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具有某种性质,才会发生对应的变化;物质发生了某种变化,说明了该物质具备某种性质。知识点四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2、胶体(1)胶体的性质与应用(2)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2022届第0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精讲)(解析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