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第5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第5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第5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时必备知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重要物质N2;NO和NO2;HNO3;NH3;铵盐基本规律硝酸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规律;含氮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知识点1氮及其氧化物1氮的固定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从分子结构角度认识N2的化学性质由于N2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N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因此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N23H22NH3;N2O22NO。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氮元素
2、的价态12345 N2O俗称笑气,有麻醉作用;只有N2O3和N2O5是酸性氧化物,其余均不是。(2)列表比较NO和NO2的性质NONO2氮元素化合价2价4价物理性质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化学性质O22NOO2=2NO2不反应H2O不反应3NO2H2O=2HNO3NOH2O、O24NO2H2O3O2=4HNO34NO22H2OO2=4HNO3氧化性有氧化性,但通常情况下表现出还原性强氧化性,在溶液中能氧化S2、I、Fe2等离子对环境的影响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制法试剂Cu和稀HNO3反应Cu和浓HNO3反应收集通常用排水法收集通常用向上
3、排空气法收集 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之间存在平衡:2NO2N2O4在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中要考虑该平衡的存在;NO、CO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3)氮氧化物的污染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2020·江苏卷)NO2通入水中制硝酸:2NO2H2O=2HNONO(×)(2)(2020·山东卷)大气中NO2参与酸雨
4、形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3)(2019·北京卷)除去NO中NO2,除杂试剂为H2O、无水CaCl2()(4)(2019·天津卷)收集NO2气体:(×)(5)(2018·北京卷)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6)(全国卷)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通关2 (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8,2题改编)在NO2与水的反应中()AN和H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BNO2作氧化剂,H2O作还原剂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该反应可用于实验室
5、中NO2的尾气处理C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N元素由4价变为5价和2价,则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中起氧化剂与还原剂的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项正确。该反应产生污染性气体NO,不能用于NO2的尾气处理,D项错误。通关3 (2021·北京师大附中检测)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 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1.2 mL2.4 mL3 mL4 mLABC DD根据反应4NO2O22H2O=4HNO3分析,若剩余的气体是O2,则V(NO2)×(122)mL8 mL
6、,V(O2)12 mL8 mL4 mL。若剩余的气体是NO(2 mL)6 mL NO2,则V(O2)×(126)mL1.2 mL。通关4 (深度思考)(2021·山东德州检测)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NO和NO2,NO2和O2,NH3和N2。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的关系正确的是()AV1V2V3 BV1V3V2CV2V3V1 DV3V1V2B设各种气体的体积都为1 L。根据3NO2H2O=2HNO3NO,即剩余NO的体积V1 L。根据4NO2O22H2O=4
7、HNO3,即剩余O2的体积V2 L。剩余N2的体积V31 L,故三支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大小为V1V3V2。知识点2氨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电子式密度气味水溶性比空气小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2.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认识NH3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OH。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属于混合物,含有“三分子”NH3·H2O、H2O、NH3和“三离子”NH、OH、H。 氨水与一水合氨不同,氨水是NH3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而NH3·H2O纯净物,是一元弱碱,不稳定,受热易分解:NH3·H2ONH3H2O。(2
8、)与酸的反应NH3与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反应生成相应铵盐。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ClNH3=NH4Cl、HNO3NH3=NH4NO3。(3)与盐溶液的反应将NH3通入某些盐溶液(如MgCl2、AlCl3等)中反应产生沉淀。例如,将过量NH3通入AlCl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氨气的还原性NH3中N元素显3价,处于氮元素的最低价,因此NH3具有还原性。性质化学方程式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被CuO氧化2NH33CuO3CuN23H2O被氯气氧
9、化2NH3(少量)3Cl2=N26HCl或8NH3(足量)3Cl2=N26NH4Cl被氮氧化物氧化6NO4NH35N26H2O6NO28NH37N212H2O 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氨的实验室制法(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3或KMnO4制O2的装置相同)。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验满方法: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现象是产生白烟。尾气处理:收集时,一般
10、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2)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浓氨水NaOH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浓氨水CaO固体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4.铵盐及NH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填离子方程式)(3)NH的检验未知液呈碱性湿润的红色
11、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NH。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2020·天津卷)检验溶液中的NH,所用试剂是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2)(2020·全国卷)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NHOH=NH3·H2O(×)(3)(2019·江苏卷)NH4HCO3受热易分解,故可用作化肥(×)(4)(2018·海南卷)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P2O5的干燥管(×)(5)(2018·江苏卷)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6)(山东卷
12、)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则NH4Cl固体可以升华(×)通关2 (人教必修1·P103,4题改编)下列方法中,能用于实验室里制取氨的是()A向烧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H4Cl稀溶液B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C向烧瓶中浓氨水中加入Na2SO4固体D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氨水滴入装有生石灰的烧瓶中D向烧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H4Cl稀溶液,生成的NH3·H2O浓度较小,不易分解,不能制得NH3,A项错误;加热NH4Cl固体生成的NH3和HCl遇冷会重新反应生成NH4Cl,不能制取NH3,B项错误;向烧瓶中浓氨水中加入Na2SO4固
13、体,无明显放热现象,NH3·H2O不能分解,不能制得NH3,C项错误;向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放出NH3,D项正确。通关3 (2020·全国卷)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气体溶液AH2S稀盐酸BHCl稀氨水CNO稀H2SO4DCO2饱和NaHCO3溶液B从原理上来说,只要圆底烧瓶内的气体易溶于胶头滴管内所吸有的液体即可使烧瓶内的气压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小,与大气压形成较大的压力差,即可形成喷泉。H2S为酸性气体,在稀盐酸中的溶解度较小,A项不能形成喷泉;HCl为酸性气体,稀氨水呈碱性,
14、HCl气体在稀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B项极易形成喷泉;NO气体不溶于稀硫酸,且和稀硫酸不反应,C项不能形成喷泉;CO2气体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项不能形成喷泉。通关4 (2021·湖南株洲检测)“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B加热时,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C加热时,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溶液变红,体现SO2的漂白性D中都包括溶液褪色的过程,其褪色原理相同A加热时,NH4Cl固体分解生成NH3和HCl,在玻璃管的上部重新生成NH4Cl固体,A项正确;含NH3的酚酞溶
15、液显红色,加热时逸出NH3,溶液变成无色,冷却后重新变为红色,B项错误;含SO2的品红溶液无色,加热时SO2逸出,溶液变红,冷却后溶液又变成无色,C项错误;中溶液褪色是由于NH3逸出,溶液的碱性减弱,中溶液褪色是由于SO2使品红溶液漂白褪色,其褪色原理不同,D项错误。通关5 (2020·北京卷)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将NH4Cl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将湿润的pH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试纸颜色变化:黄色蓝色(pH10)黄色红色(pH2);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将饱和NH4Cl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颜色变化:黄色橙黄色(pH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6、)A根据中试纸变蓝,说明NH4Cl发生了分解反应B根据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C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于NH4Cl水解造成的D根据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不宜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H3C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显酸性,会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根据中试纸变蓝,说明NH4Cl发生了分解反应,A项正确;根据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B项正确;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于NH4Cl分解产生的氯化氢造成的,C项错误;根据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在扩散过程中由化合生成氯化铵,则不宜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H3,D项正确。
17、知识点3硝酸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HNO3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2H2O4NO2O2。(2)强氧化性HNO3中N元素显5价,处于最高价态,因此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反应过程中,HNO3的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4H
18、NO3(浓)CO24NO22H2O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Fe2、H2S、SO2、Na2SO3、HI等还原性物质。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Fe24HNO=3Fe3NO2H2O(3)与有机物的反应硝化反应(与反应):颜色反应: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该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非不反应,故浓硝酸可以用铁桶盛放。3工业制法(1)NH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2反应生成NO:4NH35O24NO6H2O。(2)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2NOO2=2NO
19、2。(3)用水吸收NO2生成HNO3:3NO2H2O=2HNO3NO。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2020·江苏卷)室温下,Cu与浓HNO3反应放出NO气体(×)(2)(2019·江苏卷)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3)(2019·江苏卷)室温下用稀HNO3溶解铜:Cu2NO2H=Cu22NO2H2O(×)(4)(全国卷)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5)(海南卷)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H2活泼(×)通关2 (2021·江西上饶检测)利用下列各组中物质间的反应
20、制备和收集少量气体,能采用如图实验装置的是()A浓氨水与固体氢氧化钠B稀硝酸与铜片C浓硫酸与铜片D浓硝酸与铜片B该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或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收集气体采用排水法。NH3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A项错误;稀硝酸与铜常温下反应生成NO,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B项正确;浓硫酸与铜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需要加热,C项错误;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NO2与水能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D项错误。通关3 (2021·北京密云区一模)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可推知反应还有氧气产生B红棕色气体表明中木
21、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可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和强氧化性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A浓硝酸在灼热碎玻璃作用下分解,生成红棕色气体是NO2,同时还生成O2、H2O,A项正确;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B项错误;中红热木炭未与浓硝酸接触,产生红棕色气体NO2,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不能判断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还是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NO2,故不能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C项错误;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不能说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其原因是空气中O2及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的NO2都具有氧化性,都可能与木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第5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