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案.doc





《【备考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版教程高考总复习·物理(新教材)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若物体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动能的增加量为mv2,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2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计算打第n点速度的方法:测出第n点与相邻前后点间的距离xn和xn1,由公式vn计算,或测出第n1点和第n1点与起始点的距离hn1和hn1,由公式vn算出,如图所示。铁架台(含铁夹),
2、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1安装置:如图所示,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实验。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用mvmghn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若第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则可能是由于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的。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2)用mvmvmgh验
3、证时,处理纸带时不必从起始点开始计算重力势能的大小,这样,纸带上打出的起始点O后的第一个0.02 s内的位移是否接近2 mm,以及第一个点是否清晰也就无关紧要了,实验打出的任何一条纸带,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都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测量计算在起始点标上0,在以后各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1、h2、h3。利用公式vn计算出打点1、点2、点3时重物的瞬时速度v1、v2、v3。2验证守恒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点计算。计算ghn和v,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hnv,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此方法要求所选纸带必须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方法二
4、:任取两点计算。任取两点A、B测出hAB,算出ghAB。算出vv的值。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如果ghABvv,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法三:图像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个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2,然后以v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v2h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像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1系统误差:本实验中因重物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阻力(空气阻力、打点计时器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Ek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即Ek<Ep。改进的办法是调整器材的安装,尽可能地减小阻力。2偶然误差:
5、本实验在长度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的下落高度测量完,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1打点计时器要稳定地固定在铁架台上,打点计时器平面与纸带限位孔调整到竖直方向,以减小摩擦阻力。2重物要选用密度大、体积小的物体,这样可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3实验中,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且保证纸带竖直,待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松开纸带。4测量下落高度时,为了减小测量值h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纸带也不宜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80 cm之间。5不需测出物体质量,只需验证vghn或vvghAB即可。6速度不能
6、用vngtn或vn计算,因为只要认为加速度为g,机械能当然守恒,即相当于用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速度应从纸带上直接测量计算。同样的道理,重物下落的高度h,也只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而不能用hngt或hn计算得到。1物体下落过程中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可以用数字计时器测出来,利用这种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消除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阻力带来的系统误差。2整个实验装置可以放在真空的环境中操作,如用牛顿管和频闪照相进行验证,以消除由于空气阻力作用而带来的误差。3为防止重物被释放时的初速度不为零,可将装置改成如图所示形式,剪断纸带最上端,让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 考点1实验原理与操作例1某兴趣小
7、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在本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A重物的质量B重力加速度C重物下落的高度D与重物下落高度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2)下列器材中,实验必须用到的有_。A打点计时器 B.重物C天平 D.毫米刻度尺E停表 F小车(3)请完成以下实验操作步骤:A准备实验器材;B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C将重物连接在纸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D接通电源,释放纸带;E取下纸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多次;F_。(4)如图所示是实验中打出的某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重物的质量为1.00 kg。重物运动到打B
8、点的动能为_ J,重物运动到打E点的动能为_ J,上述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减少了_ J。(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尝试解答(1)CD (2)ABD (3)拆除装置,整理器材(4)2.47 3.94 1.48。(1)本实验需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应验证mghmv2成立,因此只需验证ghv2成立即可,故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重物下落的高度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则C、D正确。(2)由(1)可知,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打点计时器、重物、毫米刻度尺。(3)重复多次得到清晰的纸带后,应拆除装置,整理实验器材。(4)由题意可知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0.02 s,重物运动到打B点的速度大小为vB m/s2.2
9、225 m/s,则运动到打B点的动能应为EkBmv×1.00×2.22252 J2.47 J;同理可得重物运动到打E点的速度大小为vE m/s2.8075 m/s,运动到打E点的动能为EkEmv×1.00×2.80752 J3.94 J,重物由打B点运动到打E点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mghBE1.00×9.80×15.09×102 J1.48 J。变式1(2020·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图甲为某实验小组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光电门A、B固定在气垫导轨上,细线两端分别与钩码和
10、滑块相连,重力加速度为g。(1)实验的主要操作如下:按图组装好实验器材;让滑块从气垫导轨上光电门A的右侧某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B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改变光电门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为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主要操作是_。(2)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滑块的长度D;遮光条的宽度d;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滑块(含遮光条)的质量M;钩码的质量m。(3)对于滑块(含遮光条)和钩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动能的增加量Ek_。(用上述所给的字母表示)(4)实验小组处理采集的多组数据并在坐标系EpEk中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若两轴的标度相同,造成该实
11、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1)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2)(3)mgL(Mm)(4)气垫导轨没有调水平且左端偏低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应使滑块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则为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主要操作是: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2)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要验证的关系式为mgL(Mm)(vv)(Mm),则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遮光条的宽度d;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滑块(含遮光条)的质量M;钩码的质量m。(3)对于滑块(含遮光条)和钩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L;动能的增加量Ek(Mm)·。(4)若EpEk,则EpEk图像直线的倾角为45°
12、,而现在图中直线倾角为42°,可知Ep<Ek,原因可能是滑块的重力做正功,即气垫导轨没有调水平且左端偏低。考点2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例2(2020·苏州市虎丘区新区一中高三一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 甲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后,选出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从纸带上A点开始每隔一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取得两个计数点B和C。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得OA9.62 cm,OB15.89 cm,OC23.6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每0.02 s打一个点,重物的质量为1.00 kg,取g9.80 m/s2。在OB段运动过程
13、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 J,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k_ 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乙同学利用该实验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打出了一条纸带后,利用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v2为纵轴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由于图线明显偏离原点,若测量和计算都没有问题,其原因可能是_。乙同学测出该图线的斜率为k,如果阻力不可忽略,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尝试解答(1)1.56 1.53(1.531.54均可) (2)先释放重物,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大于。(1)在OB段运动过程中,重物
14、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mghOB1.00×9.80×0.1589 J1.56 J;B点的速度大小为:vB m/s1.75 m/s,则动能的增加量为:Ekmv×1.00×1.752 J1.53 J。 (2)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当物体下落的高度为0时,物体的速度不为0,说明了操作中先释放重物,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若阻力不可忽略,假设平均阻力大小为f,则由动能定理有mghfhmv2mv,整理得v2hv,v2h图线的斜率kg<g。变式2(2020·江西省九江市二模)某活动小组利用图甲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钢球自由下落过程中,先
15、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tA、tB。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钢球直径为D,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钢球直径D_ cm。(2)用所测的物理量符号表达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_。(3)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只要比较_。AD2与gh是否相等BD2与2gh是否相等CD2与gh是否相等DD2与2gh是否相等(4)实际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_(选填“大于”或“小于”)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此误差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减小;下列做法中,
16、可以减小“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误差的是_。A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球B减小小球下落初位置与光电门A的高度差C适当增大两光电门的高度差hD改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D的大小答案(1)0.950(2)(3)D(4)小于不能AC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0.9 cm,游标尺读数为0.05 mm×100.50 mm,钢球直径D0.9 cm0.050 cm0.950 cm。(2)利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来代替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故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A、B时的速度为vA、vB,钢球匀加速下落,根据运动学规律有vv2ah,即2ah,则钢球运动的加速度为a。(3)若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
17、,则mghm,即只要比较D2与2gh是否相等,故D正确。(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等于这个过程中间时刻的速度,而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小于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故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小于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利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来代替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此误差是系统误差,不能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减小。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球,可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适当增大小球下落初位置与光电门A的高度差及两光电门的高度差h,小球通过两光电门的速度更大,测量速度的精度更高,故B错误,C正确;1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比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考202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