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第17单元 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 作业.docx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第17单元 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第17单元 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 作业.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亚日本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蒙古国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1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该国(B)A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B多为内流河,结冰期较长C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D年降水总量由南向北递减解析:蒙古国是典型的内陆国,从图上的自然带的分布来看,其山地主要集中在西部,植被以温带荒漠为主,降水是由南向北递增的,地区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河流有结冰期。2下列能正确反映乌兰巴托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是(A)解析:因为蒙古国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集中在夏季,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可以确定乌兰巴托气温和降水量变化与A图基本一致。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
2、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34题。3该地最可能位于(A)A亚欧大陆东岸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D北美洲西岸解析:由定义可知,降水量年较差越大说明降水的季节变率越大,只有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区的降水年较差较大。从图中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等降水量年较差数值自东向西递减说明东部降水变率大,北半球40°N6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变率比较小,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大陆东岸;再由北美40°N60°N的大陆东岸是大陆性气候,降水年较差小,所以判断只能是亚欧大陆东岸。4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D)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分布解析:由上题可知该
3、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较差大,海陆分布是主要原因。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56题。5地附近的山脉是(B)A阿尔泰山B祁连山C昆仑山 D天山6下图表示输往所在国M的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其中正确的是(A)A甲小麦输往路线B乙石油输往路线C丙林产品输往路线D丁铁矿输往路线解析:结合纬线和剖面图特征分析,地附近为祁连山;地所在地区是本州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水力资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多火山地震;根据日本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来源可知,甲表示小麦输往路线,乙表示铁矿输往路线,丙表示石油输往路线,丁表示畜产品输往路线。读世界局部地图,回答78题。7图中全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岛屿或半岛是(
4、D)A BC D解析:北海道纬度较高,为温带季风气候。8图中岛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是因为(D)A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B沿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C气候温暖湿润D可以利用便利廉价的海洋运输解析: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集中于沿海是为了利用便利的海洋运输。读下图,完成910题。9中国1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而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其主要影响因素是(C)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解析:日本四面环海,深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1月0 等温线所在纬度要比中国的纬度高。10从自然条件考虑,在朝鲜半岛适宜
5、种植的作物是(B)A青稞B水稻C天然橡胶D可可解析:朝鲜半岛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青稞适宜在青藏高原种植,天然橡胶、可可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合掌造(左图)是日本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右图为日本轮廓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112题。11图中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C)A旱灾频发B多洪涝灾害C冬季暴雪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合掌造”屋顶厚,可以防寒保暖,屋顶陡,说明可以排水或防止积雪压垮房屋。要注意题中设问关键在“屋顶造型设计”。除冬季暴雪外,其他选项与“屋顶造型设计”都无关。12下列四地中,合掌
6、造最可能位于(C)Aa地Bb地Cc地Dd地解析:由上题可知“合掌屋”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季暴雪天气。日本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c地正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降雪)充沛。与c相比,a、b、d地均纬度低,温度较高,且位于太平洋一侧,夏季多雨,不用建设厚屋顶。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分)读东亚部分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9分)城市:乌兰巴托,北京,平壤,首尔,东京。其他地理事物:大兴安岭(山脉),迁安铁矿,胜利油田,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2)东亚范围内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国家是E(填字母),图中明显的夏季风分界线是(填数码);A、
7、B、D三地气候相同点是都是季风气候,但从ABD,其气候表现为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特点。(6分)(3)五城市相比,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年降水量最多的是。(2分)(4)A国发展工业不利条件是矿产资源缺乏,市场狭小;E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业为主。(3分)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东亚的自然环境及其对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依据海陆轮廓特征及山脉走向,可以较快地判断出各地理事物,根据相关的知识分析即可完成。14(20分)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材料
8、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5分)(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5分)(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5分)(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5分)答案:(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
9、水能资源丰富。(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4)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为主,而且是季风气候,可得出其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速、流量季节变化等主要河流特征。第(2)题,从河流特征可综合分析:航运价值低是河流短小、流速快造成的;流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太平洋沿
10、岸为偏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雨量大;而日本海沿岸为背风坡,降水少。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显得较为紧张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濑户内海南北两侧都有山脉,冬、夏季风影响都较小,故河流的降水补给均较少。南亚印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某岛国示意图,回答12题。1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C)A南北长约2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2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C)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
11、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国为南亚的斯里兰卡,根据其南北跨纬度接近4°推知南北长约400千米,其位于印度东南部,属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南亚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沿岸海水向西流动,因此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冬季风经过孟加拉湾携带水汽,受岛屿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下图为世界某国地形图,曾有人对该国形容“幸福度最高,人人有信仰,简单而纯洁”,徒步旅游和登山业发达。读下图,回答34题。3旅游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该国旅游的旺季是(D)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解析:因为12月是冬季,该地纬度虽然较低但海拔
12、高,冬季气温低,大雪封山;45月是春季,积雪融化,易发生雪崩;78月是雨季,降水多,坡度大,多滑坡、泥石流。故以上三个时间段不适宜旅游出行。1011月天气晴好,适宜出行。4该国交通线路素以“死亡公路”著称,其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B)A路窄、车多B地势起伏大,自然灾害多C坡陡路滑、风沙大D欠合理交通管理、车速快解析:该国地势起伏大,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该国交通事故频发。该地地处山区,车辆较少,车速慢,因降水较多,并无风沙灾害,故其他选项并非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下左图为印度地形示意图,下右图为印度19502016年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5对该国洪涝濒次空间分布差异
13、影响最大的因素是(C)A降水风暴潮B地形风暴潮C地形水系分布D气温水系分布解析:读图可以看出,该国洪涝频次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地区,所以对该国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形水系分布,C项正确。6该国洪涝主要集中于(C)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6月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雨季降水多,且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C项正确。7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洪涝灾害记录频次大幅增加,但是因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口并未增加。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国(B)A人口总量减少B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逐渐增强C
14、洪涝灾害强度减小D人口大规模从洪涝高频次地区迁出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国洪涝灾害记录频次大幅增加,但是因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口并未增加,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国科技水平提高,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完善,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逐渐增强等,B项正确;印度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总量不断增多,A项错误;洪涝灾害记录频次大幅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洪涝灾害强度不会减小,C项错误;洪涝灾害分布范围广,人口大规模从洪涝高频次地区迁出,不现实,不符合实际,D项错误。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下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读下图,完成89题。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黄麻产区特点的是(B
15、)A全年高温,610月为雨季B受热带气旋影响小C春季易受旱灾影响D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解析:由图判断,黄麻产区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610月为雨季,A项说法正确;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D项说法正确;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来临之间有个热季,雨季未到达,易受旱灾影响,C项说法正确;濒临孟加拉国,易受热带气旋(飓风)的影响,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9黄麻商船走海运到我国多选择在6月,忌讳在810月这段时间回印度,这主要是为了(A)A避开大风浪期B避开雨季C借助洋流D借助风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该地区810月是台风(热带气旋)高发期,给海上航行带来威胁
16、,所以避开810月是为了避开台风带来的大风浪,A项正确。610月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所以6月和810月都是西南季风影响的季节,同属雨季,也都可以借助风力和洋流回程,B、C、D项错误。读印度示意图,回答1012题。10班加罗尔是印度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其主要的工业类型和分布组合正确的是(A)A技术指向型工业cB技术指向型工业bC市场指向型工业cD动力指向型工业b解析:位于德干高原南部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新兴工业区,以技术指向型工业为主。11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B)A逐渐减小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C逐渐增加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解析:孟买位于德干高原西部的边缘,海拔较高
17、,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中部为内陆地区,且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加尔各答位于恒河三角洲,海拔较低,降水量较多。12图示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作物是(D)A小麦B棉花C黄麻D水稻解析:图示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所以为水稻。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分)读图,回答问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下左侧是图中局部区域某地理要素的放大图,下右侧是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1)请分析该国南部地势状况,并说明理由。(4分)(2)阐释图中A处河流流量过程线中C、D两洪峰流量的形成原因。(4分)(3)图中地是所在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试简析该地种植茶叶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4)地所在
18、国家的人口问题非常严重,指出其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1)地势西(或西北)高东(或东南)低。根据河流自西(或西北)向东(或东南)流。(2)C洪峰是由于山地的季节性积雪春季融化汇集而成。D洪峰由降水和冰川积雪融水汇集而成,夏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降水;夏季气温高,山地冰川和终年积雪融化。(3)夏季高温多雨(多云雾);丘陵坡地利于排水;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当地的生产与生活习惯(饮茶传统,或当地茶文化积淀)。(4)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影响: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不稳定;造成资源环境压力大,粮食紧张;影响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解析:
19、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为印度,地势状况结合河流的流向即可判断说明。第(2)题,图中A为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春季山地的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C洪峰;夏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降水,补给河流,且夏季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补给河流,河流的流量较大,故夏季形成该河流的夏汛D洪峰。第(3)题,从地形上分析,该地地形类型为丘陵,雨季有利于排水;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丰富,高温多雨,云雾天气频繁;土壤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当地居民自古有饮茶的习惯,有利于当地茶树的种植。第(4)题,据图可知,地所在国家为印度,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人口数量增加,劳动力过剩
20、,会导致就业困难,失业率增加;城市中的交通拥堵问题严重,住房紧张;失业人口增加,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人均的资源量少,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大,粮食紧张;人口数量多,不利于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14(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印度西北部地区一年中仅有68月为雨季,为此古印度人开凿了独具特色的阶梯井,可以让村民在旱季时更容易获取水源。月亮井是规模最大的阶梯井,是古代印度文明的标志性建筑物,具有明显的宗教文明色彩,距今已有1 200年历史。过去,每年都会有南亚的贸易商队从月亮井边经过。这口井由3 500级阶梯构成,呈倒三角的形式向下延伸约30米;四面都有台阶,可以方便人们从各个角度下到
21、井里去取水;同时井底部也有闸门用以提升水位,在需要用水的季节将水位升至34层的位置。下图为印度月亮井的景观图。(1)指出月亮井取水最为困难的月份并说明理由。(4分)(2)概括月亮井的主要用途。(6分)(3)分析如今印度绝大多数阶梯井已经废弃的原因。(6分)(4)简述保护阶梯井的措施。(4分)答案:(1)5月。理由:印度西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时间短,且集中在夏季,5月为旱季,降水少;旱季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不断降低,且5月到了旱季的末期,水位降到最低,取水最为困难。(2)为饮用、洗涤和灌溉提供用水;在炎热的夏季提供乘凉的休闲场所;偏远的贸易路线上的休憩站;印度的宗教活动地。(3)月亮井为露天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第17单元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