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教师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2021·湖南)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小海坨山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究成下面小题。 (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 A.暖干B.暖湿C
2、.冷干D.冷湿(3)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相对湿度 气压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 气温垂直分布A.B.C.D.【答案】 (1)B(2)A(3)C 【考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地图类型方向判定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2021·浙江)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完成下列小题。 (1)
3、该溪流 () A.流向为自南向北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C.晚于白垩纪形成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2)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B.C.D.【答案】 (1)C(2)B 【考点】等值线图,化石和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1)地球的演化历程: (2)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3.(2020·浙江)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图一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
4、,图二为图一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二谷地景观可见于图一中的(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图二谷地的成因是( ) 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层挤压弯曲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 (1)B(2)D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由图一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正确。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A错误。丙为鞍部,C错误。丁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D错误。故答案为:B。(2)根据图二谷地的形
5、状和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D正确,C错误。图示没有断层的相关信息,A错误。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如果为流水侵蚀形成应该为V型谷,而图二中谷地为U型谷,B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为定值(等高距)或者为0。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地形坡度的陡缓,闭合等高线中心数值大为山顶(山峰),闭合等高线中心数值小为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之间地势平缓的地方是鞍部,等功效弯曲处,等高线凸高为山谷,凸低为山脊,多条等高线交于某地的地貌是陡崖。在同一地图中相邻的等高线之间是等高距或
6、者是0。 4.(2020·新高考I)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B.乙C.丙D.丁(2)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7、( ) A.7:20以前B.7:207:39C.7:408:00D.8:00以后【答案】 (1)A(2)A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信息: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故A对,BCD错。故答案为:A。(2)依据已学知识,温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为120ºE左右,与北京时间
8、基本相同。该日温州昼长为13小时44分,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可以推算出温州日出时间为5:08,日落时间为18:52。由题干可知,珠峰与温州同纬度,经度为87ºE,因此珠峰的地方时比温州晚2小时12分,与温州同海拔地区的昼长应为13小时44分,日出时间为7:20,但是珠峰峰顶海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太阳尚未上升到地平线之前,珠峰上就可以看到太阳,因此日出时间早于7:20,故答案为:A。 【点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地形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剖面图示意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谷
9、线低于两侧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脊线高于两侧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用“”符号表示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5.(2019·江苏)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因素是( ) 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A.B.C.D.【答案】 (1)D(2)B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甲、以两地之间的等高线凸高,并且中间还发育这一条河
10、流,因此甲、乙两地处于河流两侧的山坡上,图示区域范围不大,植被类型几乎没有差异,两地距离河流远近差异不大,水源条件相近,但两地一处处于阳坡,另一处处于阴坡,两地的坡向不同是影响建筑物布局的主要因素。D符合题意。(2)根据建筑物附近的等高线分布的特点可知,海拔高于建筑物处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为凹坡,海拔低于建筑物处的等高线较稀疏,为凸坡。建筑物处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平缓(但并非是平地),因此B选项的地形剖面图能正确反映建筑物附近的地形起伏变化特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B【点评】(1)根据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地形单元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
11、。山脊:等高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凸出。山谷: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凸出。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陡崖:多条等高线的交会处。(2)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6.(2019·北京)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回答小题。(1)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 ) A.建桥成本低B.水运条件缺乏C.交通需求量大D.人口迁移频繁(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12、60; ) A.50千米B.200千米C.500千米D.2000千米【答案】 (1)C(2)B 【考点】地图的基本知识,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A、该区域位于港珠澳地区,东部沿海,需在海洋中修建大桥,技术要求高,修建成本高,A不符合题意;B、处于优良港湾地区,海运便利,B不符合题意;C、该区域经济发达,贸易量大,交通需求量大,C符合题意;D、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均衡,人口迁移较少,D不符合题意;(2)据题意,经线处处相等,我国南北纬度跨度约为50°,经线跨纬度1°约等于111km,所以我国南北实际距离约为50°&
13、#215;111=5550km,而图中南北距离为30cm,所以图中1cm约等于实际距离185km,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C ;(2)B【点评】(1)本题关键在于区域定位,该区域位于港珠澳地区,属于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贸易量较大,属于优良避风海港,国内外货物运输量较大,海运条件便利,市场需求量大;人口迁移的主要推动力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2)在经纬网图中,经线处处相等,而纬线的长度则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经线跨纬度1°=111km,而纬线跨经度1°=111km×cos(为当地纬度数)。7.(20
14、18·海南)图5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B.辐射强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答案】 (1)B(2)C 【考点】等值线图,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通过读图可以看出蒸发量高值区的分布并不靠近陆地,也不与纬线平行,结合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可
15、知该区域分布有日本暖流。B正确。(2)在冬季暖流的影响更为突出,所以在冬季年蒸发量高值区的蒸发更强。C正确。故答案为:(1)B (2)C【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图。8.(2018·江苏)“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8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9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图9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B.乙C.丙D.丁(2)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有选择地作为旅
16、游资源开发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答案】 (1)D(2)A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解析】【分析】(1)结合图8可知,地坑院落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根据图9,丁地四周高,中间低,且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故D项正确。甲地东北侧为沟谷,位于沟谷的顶部,水土流水容易导致地坑院落坍塌,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A项错误;乙、丙两地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B、C项错误。(2)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能够筹集资金,促进对地坑院的保护,故A项正确;部分地坑院还有居民居住
17、,不适合进行完整保护,B项错误;地坑院数量多,废弃的地坑院没有修复价值,C项错误;地坑院占地面积广,会占用大量耕地,并不适合推广建造,D项错误。故答案为:(1)D (2)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依托传统民居进行区域经济开发的方向。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9.(2018·全国卷)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小题(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 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2
18、)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 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答案】 (1)C(2)C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山丘及高程、道路名称分析,其东南方向离山丘最远,且道路平直,规划整齐。说明是填海造地后规划的。故选C。(2)根据材料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说明道路受地形影响,坡度较大,不利于自行车骑行。故选C。故答案为:(1)A(2)C【点评】本题组以澳门街道及布局等为背景材料,以澳门海岸线的推移、老城区自行车少见为切入点,考查地图基本知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及
19、获取与解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组难度不大,属于生活化地理,是对解题者的基本地理素养技能的考查。10.(2018·北京)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6,与下面信息相符的是( )A. 甲
20、 B. 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讲地图基础知识(教师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