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地理(十二)教师版.doc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地理(十二)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地理(十二)教师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考)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地 理 (十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有的学者将区域的发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2图中各点分别A、B、C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CAB BBCA CB-AC DA-B-C【答案】1B2A【解析】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
3、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环境没有明显破坏,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B对、D错误。A项指工业化阶段,A错误;C项工业化起步是源于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发展,C错误。故选B。2区域发展过程中,三大产业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过图中各点分别做三条边的平行线,所做平行线与边共有6个交点(6个数值),每条边上较小数值即该边所代表的产业类型的比重。据此可确定该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顺序为CAB,故选A。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
4、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4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M方向近郊区 BM方向近商业区CN方向近文化区 DN方向近工业区【答案】3C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区,各种功能区的功能不同,人口活动也不一样,通过人口的活动情况可以判断功能区。3从图中可以看出7-8点钟,上车人数增加很多,出行人数增多;17点左右下班时间下车人数增多,回家人数增多,说明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住宅区,选择C。4从图中可以看出7-8点钟,甲站上车人数增加很多,行车方向是M方向通向近人口活
5、动比较多的地区,不可能是近郊区,应该是繁华的商业区;去N方向人数少,说明N方向不要可能是人数活动较多的地区,不是近文化区和近工业区,选择B。农业物联网是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农业中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农学等若干学科和领域,加上物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方法、技术还不成熟。下图为农业物联网概念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农业物联网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A市场 B气候C劳动力D技术6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对小麦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及时防治病虫害,提升农产品质量 防灾减灾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A BC D【答案】5D6C【解析】5由概念图可知,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必须
6、以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作为保障,所以该题选D。6农业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增加技术投入,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故错误;减弱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提高产品质量,使其稳定供应,减少病虫害,故正确;物联网的发展不会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故错误,所以该题选C。江西省龙虎山景区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这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下列关于龙虎山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丙一丁C丙一甲一乙一丁 D丁一乙一甲一丙8图中A处在断层线上易被侵蚀成谷B处是相对
7、上升形成的断块山C处是由风力作用塑造的山峰D处岩层中包含有丰富的化石【答案】7D8A【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7龙虎山景区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为沉积岩地貌,最初应较平整,为丁,后受内力作用,产生断裂,形成断层,为乙,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峰林,为甲,最后,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为丙,为选D。8处在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A正确。从下层的花岗岩可以看出,处是相对下降,B错误。该地位于湿润地区,处是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山峰,C错误。处岩层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不包含有丰富的化石,D错误。故选A。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
8、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10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答案】9A10C【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般而言地表水匮乏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人类活
9、动的限制性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因此A正确;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故A正确,排除B、C、D。10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源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变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小,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 C正确;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我国能源总量,因而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A错误;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
10、因此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石油的压力,但不会减轻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故B错误。当前我国为石油进口大国,而规划中到2020年前我国煤制油企业的市场能力只有3000万吨/年,因此我国没有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故D错误。故答案选C。蔬菜大棚土壤主要由人工控制,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某镇蔬菜大棚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信息显示A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C土层深度越深,土壤
11、有机质含量越高 D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12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大棚的保温作用强B蔬菜肥料施用量大C地膜的保湿效果好D大棚的复种指数高1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大棚内浅层土壤有机质富集快于深层,主要是由于棚内A热量充足,不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 B蔬菜根系深,吸收深层有机养分较多C雨水淋洗少,浅层养分不易进入深层 D浅层水分蒸发量小,有机养分减少慢【答案】11D12B13C【解析】11由图可知,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010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升后降,A、B错;由三条曲线的差异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减小,C错、D对。所以选D
12、。12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主要是因为蔬菜对肥力的要求较高,大棚内持续大量施肥,所以B正确。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复种指数高会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所以A、C、D错误。所以选B。13大棚内雨水淋洗作用弱,浅层有机质下渗慢,使浅层土壤有机质富集快于深层,C正确。热量充足会加快蔬菜生长,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A错误;棚内蔬菜根系较浅,不易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B错误;浅层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D错误。所以选C。山区村民秋季在自家窗台、屋顶等处架晒农产品的现象,被艺术家称为晒秋。图1为我国长江下游某山区地形图。图2为晒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地理(十二)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