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doc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1.1 搜集1:10000地形图等测量资料应根据测量任务书的要求,了解设计人员室内已选定路径方案的起迄点,邻近路径的城镇、拥挤地段及重要交叉跨越等内容,充分搜集和利用已有测量资料,配合设计人员搜集路径沿线1:10000地形图。搜集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应包括其名称、等级和系统。1.2 航空摄影测量1.2.1 一般规定1.2.1.1 航空摄影工作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路径方案确定后进行,并应符合GB6962的要求。1.2.1.2 线路路径航空摄影,宜采用单航线摄影方式进行。在路径方案选择困难和变电站、换流站线路密集区域也可采用区域网摄影方式
2、一并进行。1.2.1.3 航空摄影宜委托具有合格资质的专门航空摄影机构完成。 1.2.1.4 航空摄影比例尺不宜小于1:10000,摄影仪的镜头/胶片组合分解力不低于100线对/mm,摄影仪主距宜选用152mm,像幅为23cm×23cm,带宽不小于2km。当采用数码像机进行航空摄影时,地面分辨率不小于0.3m。1.2.2 航空摄影技术计划1.2.2.1 航空摄影技术计划由委托方提交给航空摄影机构,并应包括如下内容:a) 航摄区域或各航线段的起终点经纬度值;b) 航带接合图;c) 航摄仪的型号、主距及像幅;d) 摄影比例尺、摄影类型;e) 对飞行质量及摄影质量的要求;f) 要求航空摄影
3、机构提交的全部资料名称和数量。1.2.2.2 航线段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a) 在1:50000地形图上,按转角段划分航线,并设计航线段的起终点;b) 航线段内,每一个转角点距离像片边缘,均应大于4cm。航线端点与最近的转角点的距离应大于1条像片基线的实地距离;c) 当线路测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过大时,应采用分区摄影,摄影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相对航高的1/4。1.2.2.3 航空摄影的飞行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 航摄像片的倾角一般不大于2º,个别最大不大于4º;b) 航摄像片的旋偏角一般不大于6º,最大不大于10º。在航线段内达到或接近最大旋偏角的像片
4、不得连续超过三片;c) 航摄像片的航向重叠应为60%65%,个别最大不得大于75%,最小不得小于56%;d) 航摄像片的旁向重叠应为30%35%,个别最小不得小于15%。摄影区内应无绝对漏洞;e) 航线的弯曲度不得大于3%;f) 摄影后的路径中心线离开像片边缘应大于4cm;g) 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之差应小于20m;同一航线上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应小于30m;摄影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应小于50m,当相对航高大于1000m时,则两者之差应小于设计航高的5%。1.2.2.4 航空摄影的摄影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 用目视法检查底片,应影像清晰,色调正常,层次丰富,反差适中;不应有明显的
5、阴影、云影、光斑、划痕、静电斑痕、折伤、脱胶、砂粒等缺陷;应能辩认与摄影比例尺相适应的细小地物的影像;b) 光学框标影像必须清晰、齐全;其密度应与像幅内地面上大部分明亮地物影像的密度一致;c) 航摄底片的不均匀变形不应大于3/10000;d) 航摄底片的压平误差,应采用立体坐标量测仪检查。检查时,应测定标准配置点和至少9个检查点的坐标和视差,按6点法相对定向进行解析计算,输出结果检查点上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0.02mm;e) 底片的蒙翳值不应大于0.2;对光亮较小的地物最大密度宜为1.4;对光亮较大的地物最大密度宜为1.8;地物密度差,最大不应大于1.4,最小不应小于0.6。1.2.2.5
6、航摄资料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a) 航摄执行单位,应向委托单位提供有关航摄资料的检查记录;b) 航摄委托单位,应以本规定和航摄合同为依据,对航摄资料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移交手续;c) 航摄资料检查验收,可采用目视检查法、数据测定法和样片比较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d) 对航摄资料的飞行质量、摄影质量等检查验收的要求应按1.2.2.3和1.2.2.4执行。1.2.2.6 航空摄影资料检查验收后,航摄执行单位应向航摄委托单位提交下列航摄资料:a) 全部底片及航摄底片登记表;b) 像片3套;c) 像片索引图底片及索引图像片1份;d) 航摄仪技术数据表和鉴定表;e) 航摄成果质量鉴定表;f) 航摄底片、像片
7、和像片索引图等移交清单;g) 航空摄影技术及质量检查报告。1.3 GPS航测外控及联系测量1.3.1使用GPS进行航摄外业控制及联系测量、像片控制点测量时应采用快速静态或静态作业模式。1.3.1.1 GPS控制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情况进行布置。控制点间距离可在4km10km内选择,点位应选在靠近路径、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符合GPS接收条件的位置。为了确保在山区RTK电台信号不被高山所遮挡,也可以将控制点布设在开阔的山头。GPS控制点应埋设固定桩。1.3.1.2 GPS主控制网测量精度不得低于E级,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低于1/20000。主控网相邻点间弦长和大地高差精度,以及主控网点至支站
8、点间弦长和大地高差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 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下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表1.3.1.2-1对点间弦长精度要求的规定。 (1.3.1.2)式中: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ppm);d相邻点间距离(km)。表1.3.1.2-1 点间弦长精度要求弦 长 类 别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ppm)主控制网点间弦长1010主控制点至支点站点间弦长1020b) 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应按(1.3.1.2)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表1.3.1.2-2对点间大地高差精度要求的规定。表1.3.1.2-2 点间大地高差精度要求大 地 高 差 类 别固定误差
9、a(mm)比例误差系数b(ppm)主控制网点间大地高差1015主控制点至支点站点间大地高差10301.3.1.3 GPS控制网应与附近等级高的国家平面控制网相互联接和转换,联测点数应不少于2个点,要求联测点位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本控制网,应对起算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进行校测。同一线路工程项目的GPS控制网分为多个投影带时,在分带交界附近应同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1.3.1.4 GPS进行高程联测时,联测点数应均匀分布且能控制全网,应对起算高程成果进行校测。1.3.1.5 GPS控制网的点名应沿线路前进方向顺序编号,并在编号前冠以“K”字样。当新点与原有点重合时,应采用原有点名。同一个GPS网中严禁出现
10、相同的控制点名。1.3.1.6 GPS控制点周围应设置明显的指向标志,并实地绘制GPS点点之记(包括所利用的已有控制点)。GPS点点之记格式见附录A。1.3.1.7 像片控制点测量宜与GPS控制点测量同期完成,但GPS主控制网应单独进行平差。GPS控制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GPS控制网应采用网连式、边连式布网,网中不应出现自由基线。1.3.1.8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并填写GPS外业观测手簿。GPS外业观测手簿格式见附录B。当接收和存储出现异常时,应随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其它接收机以调整观测计划。1.3.1.9 GPS测量作业应符合下列要
11、求a) 每时段观测应在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量至毫米,两次天线高之差应不大于3 mm,并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b) 观测期间,不得在接收机附近50 m以内使用电台、10 m以内使用对讲机或接通手机;c) 在GPS快速静态(或静态)作业模式测量中,同一观测单元期间各个GPS接收机的采样间隔要相同,不能变更;d) 同一观测时段过程中不允许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和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e) 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将接收机内存的数据文件传送到计算机内或转录到外存介质上。外业观测数据文件应拷贝,并一式两份,不得进行任何剔除和删改;f) 一个测区内数据处理过程
12、中,选用的起始点单点定位坐标精度(WGS-84坐标系)不应大于25m。1.3.1.10 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表1.3.1.10的要求。表1.3.1.10 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项目 级别CDE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644观测时段数21.61.6时段长度(min)静态604540快速静态双频+P(Y)码1052双频全波151010单频或双频半波302015采样间隔(s)静态103010301030快速静态515515515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静态151515快 速静 态双频+P(Y)码111双频全波333
13、单频或双频半波555注:1、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 2、观测时段数1.6,是指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测站再观测一个时段。1.3.1.11 外业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质量分析。每个时段应进行同步环和异步环闭合差校核,校核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会产生多个三边同步环,在处理各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其三边同步环坐标差分量闭合差,应小于下列指标: (1.3.1.11-1) (1.3.1.11-2) (1.3.1.11-3) = (1.3.1.11-4)式中:三边同步环纵向坐标闭合差;三边同步环横向坐标闭合差;三边同步环竖向坐
14、标闭合差;三边同步环全长闭合差; 取同步闭合环平均弦长值按1.3.1.2式计算的弦长中误差。b) 当由若干个独立观测边组成异步环闭合环时,应进行校核。各坐标差分量闭合差应小于下列指标: (1.3.1.11-5) (1.3.1.11-6) (1.3.1.11-7)= (1.3.1.11-8)式中:异步闭合环纵向坐标闭合差;异步闭合环横向坐标闭合差;异步闭合环竖向坐标闭合差; 异步闭合环全长闭合差; 组成异步闭合环中的边数; 取异步闭合环平均弦长值按1.3.1.2式计算的弦长中误差。1.3.1.12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GPS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倍。1.3.1.13当检查或数据处理时
15、发现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GPS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其中部分数据进行补测或重测。1.3.1.14平差时应首先进行无约束平差,检查GPS基线向量网的内符合精度、基线向量间有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并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边。1.3.1.15进行GPS控制网平差前,应根据实际需要选定起算数据,并对起算数据的可靠性及精度进行检查分析。1.3.1.16GPS控制网可以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法。a) 约束平差时,可约束控制点的坐标、距离或方位角作为强制约束的固定值;b) 当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时,可只假定一个点的大地高作为高程起算数据;c) 当采用二维约束平差时,应先将三维GPS向量转换为二维基线向量
16、。1.3.1.17当仅联测到一个已知高程点时,可将联测点作为起算高程点,用平面网平差所得的坐标反算出网中各个边长,并利用各边的WGS-84大地高差,以距离定权,按常规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1.3.1.18计算结束后,应对所处理的数据及结果进行分析,并输出GPS平差成果。GPS平差成果中除了包含GPS测量成果及精度外,还应包含平差软件名称和版本、采用的GPS设备型号和编号、计算日期、观测者和计算者等内容。1.3.2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1.3.2.1 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的布点位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像片控制点距像片边缘应大于1.5cm,距像片上的各类标志应大于 1mm;b) 像片控制
17、点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 1.5cm;c) 像片控制点应布设在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当相邻航线公用时, 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d) 相邻航线公用的像片控制点, 应布设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离开上、下航线像片方位线的距离, 均应大于1.5cm;当旁向重叠过大,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上、下航线应分别布点;当旁向重叠过小,像片控制点在相邻航线不能公用时, 应分别布点,此时控制范围在像片上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cm。当条件受限制时,也不得大于2cm。1.3.2.2像片控制点在航线上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航线首末上下两端点的上下两控制点应尽量位于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压 架空 输电 线路 工程 初步设计 阶段 测量 工作 基本 内容 要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