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岩土工程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doc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岩土工程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岩土工程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doc(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岩土工程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1基本规定1.0.1 特高压线路工程的岩土工程勘测应紧密结合设计进程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测(以下简称可研勘测)应初步查明拟选线路走廊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为路径方案的比选提供地质依据。 初步设计设阶段岩土工程勘测(以下简称初设勘测)应全面查明对拟选路径方案影响较大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对路径优化进行专业分析论证。 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以下简称施设勘测)需详细查明塔基及周围的岩土性能特征和相关参数指标,正确评价施工、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为施工图阶段的塔基设计和环境整治提供岩土技
2、术资料。1.0.2 在各个勘测阶段,勘测单位与设计单位应加强沟通配合,对路径方案、塔基方案、大跨越方案等重要设计原则进行会商;在施工阶段,应及时作好验槽鉴定或施工补勘等配合服务工作。1.0.3 线路通行地区的地质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4类:a) 简单路段:地形地貌单一;地层岩体结构简单,分布规律性强,岩土种类少,性质变化小;无特殊性岩土;无明显不良地质作用;地下水无不良影响,地震基本烈度小于7度;b) 中等复杂路段:地形地貌较复杂;地层岩体结构变化较大;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有小范围特殊性岩土问题;不良地质作用较发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有一定不良影响;地震基本烈度为78度;c) 复杂路段:地形
3、地貌起伏多变;地层岩体结构复杂,分布规律性差;岩土种类多,性质变化大;特殊性岩土起控制作用;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有明显不良影响;地震基本烈度大于8度;d) 特殊路段:通行困难的陡峭高山峡谷区;大范围分布的塌陷采空区;沙漠区;大范围水上与海上立塔区;不良地质问题成片分布,严重影响路径的区域;需要加固治理的塔位连续分布区;多回线路拥挤且地质条件不良的走廊区。1.0.4 特高压线路岩土工程勘测应视勘测阶段、线路复杂程度和勘测作业条件等因素采用综合性的勘测方法。1.0.5 各阶段的勘测工作均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和勘测大纲。1.0.6 对边坡整治、堤岸加固、大跨越地段地基处理与桩基
4、等重大岩土设计方案,岩土勘测专业应提出详细的论证建议,并宜参与现场试验和检测工作。1.0.7 各项岩土工程勘测作业活动应按照国家、行业、地方及企业的相关技术标准或操作规定执行,野外资料采集应真实和完整,对重要内容可摄取视像材料,对关键素材和阶段性成果应检验确认,对专项研究成果和外委研究成果应评审确认。2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2.0.1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搜集分析和现场调查勘测,从岩土工程技术条件论证拟选路径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岩土工程技术依据。2.0.2 本阶段应搜集、取得以下资料:a) 勘测任务书、路径方案图等设计资料;b) 线路走廊通过区域的1:5
5、万1:50万地质图及相应的说明书;c) 线路走廊通过区域内与线路有关的其它地质勘察资料,如铁(公)路、矿产、水电、城建等部门的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地方志及工程勘察资料;d) 线路走廊通过区域省(市、区)1:5万1:50万地质灾害分布、评估资料;e) 线路走廊通过区域的水文、气象、地震等资料。2.0.3 本阶段勘测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a) 搜集适宜的卫片及资料,对拟选线路走廊进行地质判释工作,其成图比例尺宜为1/10万或1/20万,概略了解线路通过区域的地形地貌、区域地质、地震地质、矿产地质、不良地质、交通植被等自然条件;b) 踏勘调查区域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矿产、不良地质、地震等条件及其
6、与线路工程的关系,对搜集到的基础资料进行校核补充,对工程所经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初步评价;对影响重大的拟选塔位或路段,必要时应进行勘探工作;c) 当线路工程位于地质构造复杂与高烈度地震区时,应研究地震后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对工程的影响;d) 对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特殊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区应研究其类型、性质、范围及其发生和发展的情况,预估其对线路工程的影响程度,并初步提出走行的方案或绕避的可能性;e) 开展或归口管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矿产压覆评估、等专题研究并取得相应的批复文件;f) 从岩土工程专业角度评价线路通行的可行性,推荐较优的线路
7、走廊方案及其比较方案;提出初勘工作的建议。13 初步设计阶段勘测13.0.1 初设勘测应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按拟选的线路路径方案做好全面的岩土工程勘测工作,为选定线路路径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岩土工程技术依据。13.0.2 本阶段勘测前应取得以下资料:a) 勘测任务书。内容应包括电压等级、初拟的档距、塔高、塔型、荷载、拟采用基础型式、基础埋深以及对岩土勘测的特殊要求等;b) 标有路径方案的1/100001/50000地形图和其它地形资料;c) 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和其他专题研究报告,前期取得的有关区域地质、地震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方志等资料;d) 可研评
8、审意见、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批复文件和有关协议。13.0.3 初设勘测内容应满足以下要求:a) 进一步补充搜集相关资料,查明拟选线路路径区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背景评价;b) 查明沿线的塔基地质条件,分区段对各路径方案作出具体评价和汇总评价,为选择塔基基础类型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c) 对特殊路段、影响重大的拟选塔位(或路段)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调查或勘探,并作出岩土工程评价;d) 提供沿线抗震设计参数;e) 初步评价水、土的腐蚀性;f) 全面查明对确定线路路径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特殊地质条件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出避绕或整治对策建议;g
9、) 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所需的岩土勘测资料。13.0.4 本阶段应采用航片或卫片进行遥感地质解译,比例尺可为1:50001:100000。同时应在沿线的不同工程地质区段布置勘探测试工作。 13.0.5 路径选择时宜避开以下地段:a) 大范围的采空区、塌陷区、矿井区;b) 流动性沙漠区、水土腐蚀性严重地区;c) 深切冲沟的边缘及其向源侵蚀的源头地段;d) 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或高陡狭小山脊密集分布区;e) 滑坡、崩塌、泥石流成片分布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严重发育地区。14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14.1 一般规定14.1.1 施设勘测应在初设勘测的基础上开展详细的勘测工作,为塔基定位、基础设计及其环境整治
10、提供资料和岩土工程分析论证。14.1.2 本阶段勘测前应取得以下资料:a) 勘测任务书,内容应包括塔高、塔型、荷载、拟定基础型式、基础埋深以及对勘测的特殊要求等;b) 标有路径方案的1/50001/10000地形图或其它地形资料;c) 设计部门编制的定位手册或有关文件;d) 初步设计勘测报告、有关专题研究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e)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相关专项研究的评审(鉴定)批准文件、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批复文件和有关协议。14.1.3 施设勘测内容应满足以下要求:a) 查明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体分布、岩土性质特点、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矿产地质等条件;b) 选定地质稳定或岩土整治相对容易
11、的塔基位置,采用适当的勘察手段或综合勘测方法进行逐基或逐腿勘测;c) 对塔基及其附近的特殊岩土和特殊地质问题进行勘测、分析和评价;d) 对塔基适宜的基础结构类型和环境整治方案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e) 对施工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f) 提供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所需的完整岩土工程资料。14.2 平原与河谷阶地区勘测14.2.1 对于平原与河谷阶地区线路勘测,应采用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相结合的方法逐基进行,主要调查塔位的地形地貌、岩土特征、暗埋浜塘、不良地质作用及影响塔位稳定的因素。14.2.2 勘探点布置应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塔型及其重要性确定。a
12、) 对直线塔和直线转角塔,简单地段可在塔位中心部位每基布置1个勘探点;中等复杂地段宜在呈对角线的两只腿上各布置个勘探点;复杂地段应逐腿勘探;b) 对转角塔、耐张塔、终端塔、跨越塔或其他有特殊设计要求的塔位一般应多腿或逐腿进行勘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塔位可适当增加勘探点。14.2.3 勘探深度应根据塔型及基础型式、尺寸与埋深、荷载情况、塔位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 对于直线塔或直线转角塔,勘探深度应取基础埋深与基础底面宽度的0.51.5倍之和,且不小于8m并满足变形验算需要;b) 对于转角塔、耐张塔、一般跨越和终端塔,勘探深度应取基础埋深与基础底面宽度的1.02.0倍之和,
13、且不小于12m并满足变形验算需要;c) 在上述勘探深度内如遇软弱土层或在高烈度区遇有饱和砂土、粉土层时,勘探深度应适当加深;d) 对于采用桩基等特殊基础型式的塔位,其勘探深度应根据勘测任务书要求、以及桩基设计条件和塔基地质条件确定,并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14.2.4 当塔基位于阶地边缘时,应充分考虑塔基地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宜选择在下列部位:a) 河岸平直稳定、河谷狭窄、跨越距离较短;b) 地势较高,不受地下水和地表水影响;c) 塔位地基岩土性质相对较好;d) 当需要在河(湖)中立塔时,宜选在河(湖)心岛或高漫滩,或流速缓、冲刷深度小的部位。14.2.5 塔基定位时应避免在山区
14、河流的出口部位立塔;当塔基位于较窄的山区河流阶地后缘部位,应调查并评价环境地质条件对塔位稳定性影响。14.3 山地丘陵区勘测14.3.1 山地丘陵区的选线、定位勘测,应重点围绕影响塔位稳定的因素进行调查及勘探,塔位稳定性勘测应以地质调查、地质测绘为主,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辅以适量的勘探工作。主要勘测内容如下:a) 岩土体成因、产状、岩性、厚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程度;b) 石灰岩地区的溶洞、溶沟、溶槽发育规律;c) 深切冲沟的向源侵蚀和侧向侵蚀性;d)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及其规律。14.3.2 塔位选择应避开以下地段:a) 未稳定的采空区、塌陷区、计划开采的剥离区和矿
15、渣堆积区;b) 溶洞、断裂发育,并可能影响塔基的地段;c) 深切冲沟的边缘及其向源侵蚀的源头地段;d) 松散堆积的高陡边坡;e) 高陡狭小的山脊或山梁;f) 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他各种不良地质作用严重发育地段。14.3.3 对于地质条件简单的山地丘陵区,基岩裸露的塔位勘测以地质调查为主,重点描述其岩性、结构构造及产状,并对其风化程度与岩体结构进行分类。14.3.4 对于地质条件为中等复杂、复杂地段、特殊路段且第四系覆盖的塔位,应逐基或多腿、逐腿勘探,查明覆盖层厚度与性质,以及下伏基岩的性质。勘探深度一般至10m 以下或至基岩,必要时应采取土(岩)样进行室内试验。14.4 黄土区勘测14.4.
16、1 黄土区应逐基调绘和勘探。在阶地和台塬的塔位,应于每基中心部位布置1个勘探点;在梁峁及斜坡的塔位,宜在每基呈对角线的两只腿上各布置1个勘探点,复杂地段应逐腿勘探。勘探深度一般应至8m(或至8m内的基岩面)。每个转角塔宜布置探井1个,且同一地貌单元不少于23个探井,探井深度与取样试验数量应满足湿陷性评价的需要。14.4.2 在梁峁及斜坡地带进行塔位勘测时,应对边坡结构、地质构造、洞穴、裂缝、冲沟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作出塔位环境稳定性的明确判定。14.4.3 工程地质调绘,除应符合一般要求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a) 研究地形的起伏和地表水的聚集、排泄条件,调查洪水淹没范围;b) 判定
17、地貌单元,查明湿陷凹地、黄土洞穴、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对线路的影响;c) 划分黄土地层、判别新近堆积黄土;d) 调查地下水位埋深、季节性变化幅度、升降趋势,分析其与地表水体、灌溉情况以及地下水开采的关系;e) 调查既有建筑物的现状;f) 了解塔基附近有无地下坑穴、窑洞分布等。15 勘测方法15.1 调查测绘15.1.1 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包括现场踏勘、实地测绘、当地搜资走访等内容,应作为特高压线路勘测的基本手段,据以研究沿线各种相关地质条件,发现和研究关键性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布置勘探和测试工作提供依据。15.1.2 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应安排
18、专门的资料搜集与调研工作。搜资内容一般应包括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普查报告,地质灾害普查或评估报告,矿产分布与开采资料,当地特殊岩土与特殊地质条件方面的资料,当地已有高电压送电线路的勘测、设计及运行资料,当地工程勘察与建设方面的经验等。15.1.3 沿线路路径调查测绘的宽度应满足线路方案的比选和工程设计(包括环境整治)需要,一般不宜小于200m,所用地形图比例尺不宜小于1/10000;塔位调查测绘范围不宜小于100×100m,比例尺宜为1/500。15.1.4 对特殊路段,不良地质发育地段,特殊性岩土、特殊地质条件分布地段以及重要塔位应扩大范围进行重点调查与测绘。15.1.5 调查测绘的
19、具体技术要求可参照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执行。15.2 遥感解译15.2.1 遥感解译工作应根据线路路径所经过地区的具体特点和条件,选择适当遥感数据种类、时相和遥感数据分辨率。15.2.2 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遥感数据分辨率不宜低于10m,成图比例尺为1:250001:50000的影像图;而在地质灾害不易发生的地区,遥感数据分辨率可适当降低,成图比例尺为1/1000001/200000。15.2.3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遥感解译成果、所搜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研结果,提出线路路径拟经过地区的地层岩性分布、矿产资源分布与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等图件和解译报告,为线路路径选择提供依据。1
20、5.2.4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工程选线确定的推荐路径,提供带状路径影像图。根据解译成果并结合现场地质调查和勘察成果,将推荐线路路径所经过的地段进行比较详细的地形地貌分区,岩土工程条件分区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区,提出解译图件和解译报告。15.2.5 对特殊路段,应根据造成特殊路段的原因,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遥感解译工作。在需要的情况下,可选择更高的遥感数据分辨率(5m、2.5m、1m)进行专题遥感解译评价工作,并提出相应解译图像和解译报告。15.2.6 对初步遥感解疑成果中的严重地质问题应进行现场调查验证,并采用GPS卫星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野外实地修正。15.3 工程物探15.3.1
21、 为探查地下隐伏岩溶、矿坑空洞、基岩面、风化带、断裂及破碎带、滑动面、地层结构等地质界面,可选择使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瑞雷波、瞬变电磁、浅层地震等工程物探方法。15.3.2 选用物探方法以及解释其成果时,应全面考虑被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的物性差异,探测场所的赋水状态,地形起伏、地磁环境和其他屏蔽干扰等工作环境条件。15.3.3 现场探查时应进行重复观测或检查观测,需要时可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探查比较;解释资料时应区分有用信息与干扰信号,充分考虑探测对象的地质成生环境。在每一地质地貌单元,应有井孔勘探成果进行对比校(验)证。15.3.4 工程物探具体技术工作可参照电力工程物探技术规程及其他相关
22、标准执行。15.4 勘探及测试15.4.1 线路勘探测试的常用手段有钻探、动探、静力触探、井探、槽探及洛阳铲等,并根据需要取样试验或采用其他原位测试方法,钻孔、探井和探槽完成后应及时回填。15.4.2 静力触探、动力触探作为勘探手段时,应与取芯勘探方法配合使用。15.4.3 钻探应符合以下规定:a) 钻具量测精度不得低于±0.5cm,钻进、测试、取样深度和岩芯的量测精度,不应低于±5cm;b) 对鉴别岩芯天然湿度的钻孔,在地下水位以上应进行干钻;当必须加水或使用循环液时,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c) 对砂土与细粒土应全断面取芯;需鉴别岩芯结构、描述分层和截取岩样时,在保证不漏
23、层的情况下每回次进尺不得超过钻具取芯长度;d) 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15.4.4 对黄土、冻土、膨胀土、软土等特殊土的钻探取样要求,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的规定;孔内原位测试、水样采取与专门试验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15.4.5 钻孔记录和编录应符合下列要求:a) 现场记录应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承担;记录应真实准确及时;b) 岩芯应及时自钻具取出,按上下顺序就近依次整齐摆放并作好回次标记;c) 岩芯应及时鉴别描述;需要统一编录时,应视情况采取防雨、防晒、防冻、防混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压 架空 输电 线路 岩土 工程 勘测 专业技术 工作 基本 内容 要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