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3 第22讲 高效作业知能提升.doc
《《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3 第22讲 高效作业知能提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3 第22讲 高效作业知能提升.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下列关于研究赫氏近鸟龙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赫氏近鸟龙化石,其身体骨架与恐龙相近,但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印痕,显示其后肢和尾都有飞羽B赫氏近鸟龙化石后肢发达,显示其善跑不善飞C在地层中恐龙化石出现的要早D该化石为恐龙起源于鸟类提供了有力证据答案:D2下图甲、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c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b和c亲缘关系较近Bd和e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d和e有共同的祖先C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D甲、乙说明a、b、c、d、e有共同的祖先答案:D3(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
2、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解析:选C。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使得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即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正确;个体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得以遗传,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变异性状进行了选择,D正确。4(2020·安徽合肥高三调研)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
3、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有()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A0项B1项C2项 D3项解析:选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选择的是适应环境的变异,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错误;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是可遗传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正确,故B正确。5(2020·河南信阳高中期末)约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4、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两个种群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自然选择过程C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D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才能最终达到c解析:选D。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a的基因频率为50%,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和25%,假设起初松鼠种群数量为100只(AA为25只,Aa为
5、50只,aa为25只),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为3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为6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为20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6020×2)÷(30×260×220×2)5/11,C正确。题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都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6(高考海南卷改编)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
6、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下列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种群后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解析:选B。因该果蝇种群长期保持vv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此算出v的基因频率为0.2,V的基因频率为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合长翅果蝇前,vv基因型的果蝇有0.04×20 0008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有2×0.2×0.8×20 0006 4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有0.8×0.8×20 00012 800只。引
7、入纯合长翅果蝇后,v的基因频率为(800×26 400)/(40 000×2)0.1,V的基因频率为10.10.9,A正确,B错误;因基因型为Vv、vv的果蝇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个体总数增加一倍,所以Vv、vv的基因型频率降低50%,C、D正确。7(2020·福建厦门期末)某动物种群中,BB、Bb、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60%、20%,假设该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则子一代中基因型BBBbbb的比例为()A121 B91525C021 D93025解析:选D。BB、Bb、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60%、20%,且
8、基因型为BB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Bb占60%/(20%60%)3/4,bb占1/4,因此b的基因频率为(3/4)×(1/2)1/45/8,B的基因频率为(3/4)×(1/2)3/8,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3/8)×(3/8)9/64,Bb的基因型频率2×(3/8)×(5/8)30/64,bb的基因型频率(5/8)×(5/8)25/64,因此,子一代中基因型BBBbbb的比例为93025,D正确。8(2020·河南洛阳尖子生联考)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如果生存环境
9、相似则会产生相似性状的演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A不同物种的基因库趋于相同B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C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从而打破生殖隔离解析:选B。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物种的基因库不同,A不符合题意;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在相似生存环境中会产生相似性状,说明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B符合题意;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C不符合题意;同一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不同物种自然状态下不会
10、打破生殖隔离而演化为同一物种,D不符合题意。9(2020·广东揭阳一模)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耐药性基因通过_储存遗传信息。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有利或有害是_(填“绝对”或“相对”)的,原因是_。(2)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发现细菌的多种性状都出现了新的多种表现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内在实质是_。解析:(1)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中。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其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故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有利或有害是相对的。(2)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
11、故基因突变后细菌的多种性状都出现了多种新的表现型。(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细菌本就有耐药性强或弱的差异,通过药物的选择使耐药性强的个体增多,故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内在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答案:(1)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相对基因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2)不定向性、随机性(3)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10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物种1与物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下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3第22讲高效作业知能提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