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专题08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
《《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专题08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专题08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提分必刷题专题08生物与环境1(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破坏前的状态。某一退化生态系统向其原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中,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退化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退化生态系统向原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适当投入相应的物质和能量可加快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D生态系统的退化往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答案】A【解析】退化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退化生态系统向原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适当投入相应的物质和
2、能量可促进生态系统结构的完善,增加其自我调节能力,可加快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C正确;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诸多因素中,往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2(2020山西省高三月考)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粮食产业向绿色优质转型。有关农作物生产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草可防止种内斗争加剧导致减产B喷洒农药防治农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轮作在提高对矿质元素利用率的同时可改变原有的食物链从而增产D松土能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避免温室效应【答案】C【解析】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草可防止竞争加剧导致减产,A错误;喷洒农药防治农田害虫可
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不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由于不同的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不同,故轮作在提高对矿质元素利用率的同时可改变原有的食物链从而增产,C正确;松土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从而丰富农作物的矿质营养的供应,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D错误。3(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一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出生率和迁入率可增大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草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蜜蜂通过跳圆圈舞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D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答案】B【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
4、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受出生率和迁入率的影响,A错误;草地的不同地段(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蜜蜂通过跳圆圈舞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D错误。4(2020河南省高三二模)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 “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B引种芦苇、香
5、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答案】A【解析】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A错误;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无机盐,故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芦苇和香蒲为挺水植物,可以起到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的作用,B正确;放养植食性鱼类一方面使藻类的繁殖得到抑制,防止水体污染,同时也能够增加鱼的产量,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这一成功案例说明人为的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5(2020广东省高三月
6、考)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下图表示水体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会发生变化B挺水植物能遮光,从而影响藻类生长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76%D除了已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甲的能量去向还有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答案】C【解析】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会发生变化,A正确;挺水植物能遮光,使藻类获得的光能减少,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影响藻类生长,B正确;水草、藻类流向甲的能量有1900÷25000×100%=7.
7、6%,而第二营养级还包括其他鱼类,因此图中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7.6%,C错误;除了已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甲的能量去向还有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正确。6(2020山东省山东聊城一中高三月考)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
8、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B【解析】蚂蚁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了一定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蜜露”属于蚜虫的粪便,其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B错误;据题干信息,报警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该信息可以在蚜虫间传递,也可以在蚜虫与蚂蚁间传递,C正确;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蚜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7(2020山东省高三月考)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可产生名为夹竹苷的剧毒物质,孕妇及幼儿接触会使人昏睡、智力低下,但其花、叶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A夹竹
9、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B借助夹竹苷可引诱雌性夹竹桃天蛾前来并杀死,属于生物防治C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答案】C【解析】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说明其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A正确;利用夹竹苷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控制夹竹桃天蛾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交配,降低其种群密度,属生物防治,B正确;从题干中不能推断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C错误;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共同进化,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正确。8(2020湖南省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
10、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2时,易导致该种群的丰富度降低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积累量表示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D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2时,种内斗争加剧,而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错误;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C正确;捕食者的存在
11、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破坏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是濒危),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9(2020全国高三一模)薇甘菊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在适生地能攀援、缠绕于乔木、灌木,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不同入侵程度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有机碳储量未入侵区域轻度入侵区域重度入侵区域植被碳库51.8550.8643.54凋落物碳库2.013.525.42土壤碳库1
12、61.87143.18117.74总计215.73197.56166.70A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去路是以食物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B土壤碳储量减少可能是因为薇甘菊根系密集,增加了土壤氧含量,使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C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薇甘菊重度入侵区域的总有机碳储量约减少了22.7%D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原因是薇甘菊的入侵导致附主死亡【答案】A【解析】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去路之一是以食物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A错误;薇甘菊根系密集,增加了土壤孔隙度,使得土壤氧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
13、强,使得土壤碳储量减少,B正确;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薇甘菊重度入侵区域的总有机碳储量约减少了(215.73-166.70)/215.73=22.7%,正确;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原因是薇甘菊的入侵导致附主死亡,D正确。10(2020山东省高三月考)下图表示江苏某地区建造的人工湿地(基质层由土壤和各种填料组成),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污水通过该湿地可被净化输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污水进入湿地经理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得到净化B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C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D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14、】C【解析】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进入湿地后经理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得到净化,A正确;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以植物为主的生产者、以动物为主的消费者和以微生物为主的分解者,B正确;该湿地群落中的碳来自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光合作用固定的CO2,C错误;污水进入量过大会超过该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11(2020吉林省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B人类需求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输入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强D生物多样性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间
15、接价值【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正确;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如养鱼场要向鱼塘中大量投放鱼食,保证了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获得较高的渔业产量,B正确;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在遭到破坏后恢复慢,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错误;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正确。12(2020山东省高三月考)图1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甲)和第三营养级(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6、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大型真菌B杂食性鸟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C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能量的一部分Da+e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答案】C【解析】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有大型真菌和跳虫等,A错误;杂食性鸟分别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B错误;乙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乙同化,属于甲同化进入分解者部分,即c中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a+c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错误。13(2020广东省高三月考)2019 年澳大利亚的山火肆虐了 4 个多月,过火面积超过525万平方公里,造成包括超 2 万只考拉(吃桉树叶)在内的约 5 亿只动物丧生。叙述正确的是( )A过火地区上的所有动物构成一个群落B可调查灾
17、后考拉的种群密度并据此判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考拉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过火地区的生态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群落包含一定区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错误;判断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应该是年龄组成,不能用种群密度,B错误;考拉吃桉树叶,其粪便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C 正确;火灾过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恢复过程属次生演替,D 错误。14(2020北京高三一模)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
18、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且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改变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C错误;原来的生态系统中,鸡粪、猪粪及农田废
19、弃物是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体重新吸收的;而在“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不仅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还能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15(2020辽宁省高三一模)人类的参与使受到影响的环境得到改善,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修复盐碱化的草地、植树造林、生态农业的发展、将工厂废弃地改造为公园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植树造林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修复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结构逐渐变得复杂D工厂废弃地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答案】A【解析
20、】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只能多级利用,不能循环,A错误;植树造林使群落结构更加负载,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群落结构变得复杂,C正确;工厂废弃地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是在保留了土壤条件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16(2020海南省高三月考)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B疏松土壤可以加快过程C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过程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是分解者,B是生产者,A错
21、误;疏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从而加快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正确;代表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C正确;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所以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正确。17(2020山东省高三月考)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D生物X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Y不可能含有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A错误;乙在该生态系
22、统中处于第二、第三等多个营养级,B错误;甲、乙、丙共同组成了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C正确;生物X是生产者,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如硝化细菌,生物Y是分解者,可能含有线粒体,如蚯蚓,D错误。18(2020全国高三月考)调查发现,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生活着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甲、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乙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共x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少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B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追捕猎物,气味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m+n+x即为K值,是指在该岛环境不变的条件下狼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D由该岛上狼数量的相对稳定,可以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23、【答案】C【解析】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占10%-20%,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大于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A正确;猎物的气味信息属于化学信息,可以为狼追捕猎物提供依据,B正确;由于岛上狼的数量长期稳定在m+n+x,说明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不是一定为K值,C错误;从岛上狼的数量多年来保持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若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则狼的数量会出现较大变化,D正确。19(2020北京高三一模)皇城根遗址公园以“绿色、人文”为主题,塑造了“梅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枫秋色、松竹冬翠”四季景观。公园凭借其注重生态效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专题08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