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卷 生物(A卷)教师版.doc
《2022-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卷 生物(A卷)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卷 生物(A卷)教师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卷生 物(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1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与DNA结
2、合后都能调控基因表达B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启动转录的起始CRNA与蛋白质的结合在细胞生物中普遍存在DDNA与RNA的结合可发生在HIV中【答案】C【解析】ADNA和DNA水解酶结合后无法调控基因表达,A错误;BRNA聚合酶是结合在启动子上的,从转录复合体组装开始转录,B错误;CRNA主要分为:mRNA,tRNA和rRNA,rRNA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在翻译过程中mRNA、tRNA都至少与核糖体结合,所以RNA与蛋白质的结合在细胞生物中普遍存在,C正确;DHIV是艾滋病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异养生物,病毒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内的代谢系统和营养物质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3、所以DNA与RNA的结合发生在宿主细胞中,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B消化酶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以囊泡形式运输C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运输后能作用于肌肉或腺体D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运输到尖端以下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答案】D【解析】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A正确;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以囊泡形式运输,B正确;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运输后能作用于肌肉或腺体,C正确;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运输到尖端以下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3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
4、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基因启动子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癌细胞中发生了抑癌基因的过量甲基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内外环境因素均可引起DNA的甲基化B甲基化的启动子区更易暴露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C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后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D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剂可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候选对象【答案】B【解析】A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细胞的内外环境因素均可引起DNA的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分化,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因包括启动子、转录区域、终止子等部分,
5、启动子和转录区域为基因中不同的区段,基因启动子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因此甲基化的启动子区不利于暴露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B错误;C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后,抑癌基因不能正常表达,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C正确;D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剂,可以抑制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阻止细胞癌变,可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候选对象,D正确;故选B。4下列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原体感染后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并分泌大量的抗体B饮水不足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速率降低C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合成促甲状腺激素的速率增大D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正常发育的蝌蚪
6、快速发育成小青蛙【答案】D【解析】病原体感染后,B细胞或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A项错误;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与释放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速率加快,B项错误;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速率加快,C项错误。5尖孢镰刀菌是大豆的寄生菌。某科研小组单独种植大豆以及大豆和玉米间行种植,发现间行种植时,大豆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大豆发病率常用样方法,样本越大调查结果越接近实际值B尖孢镰刀菌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存C玉米根部可能产生了某些化学物质,抑制了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增长D大豆和玉米竞争阳光
7、和水分,间行种植比单独种植时合成的有机物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知识。调查植物常用样方法,样本越大调查结果越接近实际值,A正确;尖孢镰刀菌是大豆的寄生菌,说明尖孢镰刀菌属于异养型微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存,B正确;间行种植时,大豆的发病率大大降低,说明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的降低是玉米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玉米根部产生了某些化学物质,抑制了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增长,C正确;大豆和玉米间行种植,充分利用光能,使得间行种植比单独种植时合成的有机物多,D错误。6某二倍体两性花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是由15个共显性的等位基因Sx(S1、S2、S15)控制的。该植物能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但当花粉与母
8、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有15种基因型分别为S1S1、S2S2、S15S15的纯合个体BSx复等位基因说明突变具有普遍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CS1S2(父本)和S2S4(母本)杂交,F1的基因型有2种D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各种基因型的植株【答案】C【解析】A由题意可知,当花粉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因此该植物不可能存在纯合体,A错误;B突变的普遍性是指突变在自然界的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不能单指一种生物,B错误;CS1S2(父本)和S2S4(母本)杂交,花粉S2与母本有相同的S2基因,S2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只能产生S1的花粉,后代
9、F1只有2种基因型,即S1S2、S1S4,C正确;D当花粉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故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不能获得纯合子,不可以获得各种基因型的植株,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29(10分)光补偿点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表1为甲、乙两个水稻品种在灌浆期、蜡熟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表1甲、乙两个水稻品种灌浆期和蜡熟期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比较注:灌浆期幼穗开始有机物积累,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蜡熟期米粒已变硬,但谷壳仍呈绿色。
10、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1中的数据推测,_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_。(2)据表1分析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变化趋势_。(3)根据该实验的结果推测,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给出结论)。【答案】(1)乙 在灌浆期,乙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甲大,可积累的有机物多 (2)下降 (3)实验设计思路:取等量的同种水稻在灌浆期和蜡熟期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处于灌浆期的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造
11、成的【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灌浆期甲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小于乙品种;蜡熟期甲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乙品种。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甲、乙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在下降。(1)从表中的数据推测,灌浆期幼穗开始有机物积累,而乙品种在灌浆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甲植物,故乙品种可积累的有机物多,能获得较高产量。(2)据表分析可知,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甲、乙品种的光补偿点增大,光饱和点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在下降,即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下降。(3)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验证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根据实验设计原则可知,实验设计思路如下:取等量的同种水稻在灌
12、浆期和蜡熟期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处于灌浆期的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导致的。30(9分)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胞内的钾离子浓度约为胞外的30倍,而胞外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浓度分别约为胞内的10倍和10000倍。(1)神经细胞遇到适当刺激后可产生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动作电位。其中,在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_。(2)实验发现,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该
13、现象说明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关系是_。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上所述,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_。(3)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经过了_(填“一次”或“多次”)突触传递,其神经中枢位于_。【答案】(1)相反 (2)动作电位的传导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动作电位和钙离子跨膜运输都影响神经递质释放 (3)
14、反射弧 一次 大脑皮层【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其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与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2)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该现象说明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关系是动作电位的传导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合分析,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动作电位和钙离子跨膜运输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3)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卷生物(A卷)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