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2-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月考卷 历史(B卷) 教师版.doc
《(新高考)2022-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月考卷 历史(B卷) 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2-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月考卷 历史(B卷) 教师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新高考)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月考卷历 史(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
2、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时期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乡射礼”对于射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能否射中靶心、形体能否合于音乐节奏、能否礼让对手。只有符合全部条件的射手,才能成为获胜者。据此可知,“乡射礼”( )A保证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演变C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D契合了战乱频繁的时代【答案】C【解析】题干中对射手的评价涉及到了射、乐和礼,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故选C项;乡射礼中提到了获胜者须符合的标准,仅凭评价的标准没法体现其实施的结果,排除A项;儒家思想在先秦处于形成时期,还没有演变,排除B项;战乱频繁时期对射手的要求就只有
3、能否射中目标一个即可,而不是题干中的三个,排除D项。2“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婢直之风,于斯行矣。”后汉书中的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汉代( )A文人的入世精神 B士族的专横跋扈C清谈的大肆盛行 D选官的极度混乱【答案】A【解析】据材料“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处士横议”、“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婢直之风,于斯行矣”可知士阶层对于国家统治不满,未选择逃避,而是针砭时弊,积极解决问题,试图营造良好的政治风气,体现了积极入世精神,故选A项;据材料“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婢直之风,于斯行矣”可知
4、士阶层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非专横跋扈,且材料侧重士大夫,士大夫不一定全为士族(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排除B项;清谈之风侧重不谈国事,不务世事,而材料侧重士阶层积极参政议政,排除C项;材料体现士阶层的政治参与度高,非选官制度的实施情况,排除D项。3唐代士族在统治阶层当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安史之乱”后仍在56%到89%之间波动。唐代最后一百年中,出身于赵郡李氏等十八个士族的宰相有79位,其中65人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占总数的822%。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 )A藩镇割据给士族发展提供了机会 B士族放开了对科举的不屑态度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士族的兴盛 D唐后期政权为世家大族所垄断【答案】B【解析】题干
5、中提到唐朝后期士族通过科举考试依然在统治阶层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说明士族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对科举制度采取了接受的态度,所以科举入仕占比很高,故选B项;士族势力在魏晋南北朝的后期就逐步走向衰落了,藩镇割据并未使其发展,排除A项;士族的兴盛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后就逐步走向衰落了,排除C项;题干问的是唐后期士族在统治阶层中占比很高的原因,D属于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排除D项。4图1主要反映了唐代( )图1 唐墓出土的胡装女俑,大食、非洲陶俑A兼收并蓄的时代风范 B空前辽阔的疆域版图C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D光照四邻的灿烂文化【答案】A【解析】据图片及其注释“唐墓出土的胡装女俑,大食、非洲陶俑”可知
6、当时唐朝服饰多种多样,有中原服饰,有胡服,甚至有亚洲以外的服饰,体现唐与外国交流颇多,形成兼收并蓄的时代风范,故选A项;服饰多种多样只能体现其包容的特色,并不代表唐王朝控制了这些地区,排除B项;服饰多样只是社会生活的一小部分,因此太片面,排除C项;唐朝服饰多样体现的是其他地区文化对唐朝的影响,并非唐朝文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排除D项。51071年,宋神宗在讨论是否变法时提出,变法虽会触及士大夫利益,但却对百姓有益处。大臣文彦博却回答他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文彦博的回答意在强调( )A统治者与被统治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B士大夫应为改革时弊效力C变法应以摒弃民本传统为政治前提 D
7、士大夫是统治的基础力量【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宋神宗提出“变法虽然会触及士大夫利益,但却对百姓有益”时,文彦博提出“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所以文彦博强调的是士大夫是统治的基础力量,应该维护士大夫的利益,故选D项;文彦博提出“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可以看出文彦博强调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非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排除A项;文彦博主张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所以不需要推行危害士大夫利益的变革,而反对变法,并非士大夫为改革效力,排除B项;文彦博的回答是要维护士大夫的利益,不主张变法,并非如何变法,排除C项。6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
8、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这说明当时国内( )A新式知识分子投身工商业 B儒家的义利观不再受到士人信仰C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清末部分士人投身实业而不再发展仕途,这说明清末原有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故选C;表格中的士人都是旧式知识分子,而非新式,排除A;B项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实际,排除B;仅根据表格中的几个例子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排除D。7孙中山认为只有土地国有才能防止地主暴
9、利的产生,“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失以后,土地必此存留。可见土地实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由恶得而私之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完全吻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贯彻落实其“节制资本”主张C试图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D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认为应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消除地主依靠地租及地价增涨获得暴利的可能,有利于解决地主土地所有制存在的弊端,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主张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同,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节制资本主张,排除B项;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排除D项。故远C。82021
10、年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二大”宣言就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B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C提出了由土地革命转向国民革命方针D决定立即发动农民进行暴力革命【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程度加深,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故A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在192
11、7年秋收起义后,而且题干体现不出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故B项排除;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与题干时间和内容不符,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要发动农民进行暴力革命,故D项排除。9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为了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非军事区的缓冲地带,以及对亚洲国家增信释疑、改善周边环境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在朝鲜停战后( )A积极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B与美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C率先改善与日本的关系 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时间不符,且
12、中国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可排除A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得到改善,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所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日关系改善是在70年代,是日本率先提出的,排除C项;1954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日的是为了改善周边环境,维护国家主权,所以D项符合题意。1016881832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后,为了获取议会中更多席位,加强在议会中的作用,不断要求议会改革。但在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A国王仍拥有最高行政权 B每个公民都有广泛的普选权C君主专制
13、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政治进程曲折尚需完善【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通过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力,即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在议会,而不在国王那里,排除A项;普选权是说对任何一个成年人而言,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等情况,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依据所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选举,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排除B项;君主专制属于封建性质的政体,而君主立宪制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政体,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它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组织形式,不属于专制独裁范畴,且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排除C项;通过题干中“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
14、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D项符合题意。1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其中的多数人很容易被巧舌如簧的人操纵。很容易做出集体自私自利的决定”。下列雅典民主机构或制度中较容易出现这一结果的是( )公民大会 十将军委员会 陶片放逐法 发放观剧津贴A B C D【答案】C【解析】雅典城邦的公民素养参差不齐,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很容易受情绪影响或盲目从众而作出不理智的决定,这种状况在陶片放逐法的实践上常有体现,故、正确;十将军委员会由将军轮流执政军政,决策程序较为理智,故错误;发放观剧津贴是为了维护城邦民主制度,并不会造成不
15、理智的决定,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2下表是英国在1811年至1911年100年间各部门就业人口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单位:%)行业1811年1821年1831年1841年1851年1861年1871年1911年农业35233328122322018815390工业444459421485538557546641其他204208298292242255301269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英国农业的产量按年份逐步降低 B英国农业停滞并成为粮食进口国C英国工业技术存在停滞的可能性 D英国工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答案】C【解析】据表可知1811至1911年间工业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其他行
16、业就业比例虽有上升但幅度不大,可见此时英国工业发展,但可能速度慢甚至停滞,故选C项;“逐步”一词不符合表格内容,排除A项;比例下降不代表停滞,且粮食是否进口无法得知,排除B项;工业就业比例总体上升,且百年间其他行业就业比例增长不明显,排除D项。131819年,李斯特以德意志5000名商人和厂主的名义起草了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邦国间废除关税,成立德意志工商关税同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1834年,关税同盟建立。材料体现了德意志( )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较为盛行 B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C议会日渐上升为权力的中心 D民族国家意识深入经济领域【答案】D【解析】材料中德意志的做法体现了邦
17、国间增强经济联合,共同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理念,说明虽然当时德国尚未实现统一,但是邦国间民族国家意识已深入到经济领域,故选D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自由贸易,并不主张实施“报复性关税”,排除A项;据材料“建议邦国间废除关税”可知,此时各邦国仍然相对独立,并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排除B项;材料中“李斯特”为个人,并不能代表议会,且德意志帝国议会是1871年才确立的,而且也并未成为权力的中心,排除C项。141776年,常识发表以后,约翰·亚当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最近两年所发生的变化实在惊人,(北美)各州居民的思想感情都彻底发生变化,“对君主的崇拜从未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如此彻底地从如此之多的
18、人内心根除”。这表明当时北美( )A独立战争催生了平等意识 B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民众已抛弃了精英政治理念 D共和思想受到民众推崇【答案】D【解析】据材料“对君主的崇拜从未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如此彻底地从如此之多的人内心根除”,可知北美各州人民要否定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制,故选D项;平等意识强调的是公民是权力的主体,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民主思想的内涵是主权在民,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精英政治指绝大多数群众始终是受极少数统治者的统治,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15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其中丙曲线代表
19、的国家是( )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答案】A【解析】丙在18201913年间快速增长,在19131950年间增长放慢,19501973年快速增长,19731998增速下降,丙的变化趋势与乙类似,但同期增速低于乙,故乙应是英国,故选A项;乙在18201913年间快速增长,19131950年间虽有增长但低于前一时期,19501973年快速增长,1973年后增速下降,乙应为美国,排除B项;甲在1820年前增速几乎停滞,18201870年间为负增长,19501998年间持续增长,故甲应是中国,排除C项;丁在1870年后增长较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2022-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月考卷历史(B卷)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