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整合1 (2).doc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整合1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整合1 (2).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高效复习 第二单元纵向贯通一:魏晋与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使得秦汉以来的封建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但分裂战争、政权更替频繁和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完善。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对外实行开明政策,交通发达,丝绸之路海陆并举,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发达,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书法成为自觉的艺
2、术;隋唐时期,从隋朝主张三教合归儒到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诗歌繁荣,科技进步,艺术繁盛。【思维特训】“(西晋)永嘉之乱,中州之人士避地河西(今河西走廊),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该现象体现了()A.中原文化的拓展B.中西部经济融为一体C.社会分化的加深D.河西文化圈正式形成【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永嘉之乱后,中原人为躲避战乱而逃至河西走廊,但中原礼仪文化却世代相承,说明中原文化拓展到河西之地,A正确;B,题干与经济交流无关,排除;题干中并未体现河西社会分化的深化及自身文化圈的形成,故排除C、D。纵向贯通二:隋唐时期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的变化
3、1.土地制度的变化。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均田制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从8世纪中叶开始得到空前发展,主要体现为随着地主庄园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2.赋税制度的变化。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化,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这一变化,不仅是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而且也是汉代以来课役重丁口、轻田产转变到此后轻丁口、重田产的分水岭。3.选官制度的变化。隋唐建立、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反映了士族地主势力的衰落以及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各阶层知识分子,特别是庶族地主参政,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极大地改变了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
4、的局面。4.军事制度的变革。由府兵制到募兵制,既是制度的革新,同时也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产物,同时形成藩镇。【思维特训】(2021·潍坊模拟)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A.瓦解了三省制度B.强化了君主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有利于科学决策【解析】选B。根据材料“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说明的是相权三分,“皇帝临时加以名号”说明宰相任用很随意,到唐中宗时“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说明相权严重被削弱,其目的是加强皇权,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削弱相权并非瓦解了三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单元整合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