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考点06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doc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考点06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考点06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06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备考策略】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是教学重点,但近年江苏高考考查较少,题型上以选择题为主,近年未单独考查过主观题。今后高考仍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的备考以宏观线索为主;具体内容上,要特别注意对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和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多角度分析和评价。【重要考向】一、太平天国运动二、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2)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3)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纲领:(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
2、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强调绝对平均主义,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带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性。(2)后期: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3评价:(1)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2)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汉族官僚势力壮大,中央权力下移。(3)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4教训: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要点突破】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
3、缺乏科学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宗教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直接背景定都天京天京变乱经济主张企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群众基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脱离了农民阶级的要求直接作用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直接推动了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未能付诸实行,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历史地位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
4、国人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图示巧记】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典例】1(2021·北京高三一模)太平天国建立后,一些省份的官绅组织武装与太平军作战,需要筹集军费。曾国藩说:“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漕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清朝主政一方的地方高级官员)之权日重。”以下对这种现象的分析评论,正确的是A清朝的中央集权受到削弱B地方官吏利用战乱大肆贪污C加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D加剧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是清王朝的地方官员权势逐渐增大,由此削弱了清朝的中央集权,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官员权势的增长,
5、而非大肆贪污,排除B;材料内容和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无关,排除CD。2(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二模)1854年12月,在江苏帮办军务的内阁大学士胜保上奏清廷:“伏查雷以诚前在泰州仙女庙等处劝谕商贩抽厘助饷,颇著成效因地制宜,未尝不可仿照而行。”他的上奏得到清廷的默许。清廷此举的目的是A扩大税源应对财政危机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筹集资金兴办洋务企业D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国内发展的主要大事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因此材料中抽取厘金的行为主要是为了筹集军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正确;A是甲午战后放宽对民间限制的目的,排除
6、;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C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D排除。故选B。3.(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史实结论A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主张体现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B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企业,建成新式海军说明中国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C光绪帝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除旧布新的举措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D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社会主要矛盾是清政府与民众的矛盾【答案】A【解析】题中引用的“有同”
7、等处可以看出农民平均主义的理念,故A项符合题意,正确;洋务派虽然建立了一批近代的军事、民用企业,创办近代学堂、海军等,但是只能说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未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故B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虽然光绪帝颁布了多方面的举措,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很多措施并不彻底,未能全面实施,故C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扶清灭洋”体现了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西方列强,不是清政府,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1背景:(1)政治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侵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3)思
8、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5)实践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6)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风潮,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2经过:(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2)成立共和国: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3)颁布宪法:1912年3月,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9、共和制度(根本目的)。内容: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责任内阁制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总统权力受到限制共和代议制议员和总统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进步意义。局限: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4)革命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至此,辛亥革命的果
10、实被袁世凯篡夺,最终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辛亥革命的功绩:(1)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要点突破】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清末新政(19011911年)(1)背景:清政府在“仇洋排外”的对外战争中失利。资产阶级立宪派要求“君主立宪”,革命派势力蓬勃发展。清政府上下达成一致,不变革就无法继续统治。(2)内容: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
11、,奖留学。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3)失败原因:清政府掌控全国的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改革缺乏诚意,改革措施滞后,统治者陷于孤立。革命打断了改革。(4)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在政治上进行的预备立宪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预备立宪(1)概况: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1911年5月
12、,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2)结果:“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2.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两面性(1)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进程中,一开始资产阶级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表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发展资本主
13、义的许多措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和进步性。(2)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原因: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特定社会环境决定了资产阶级具有同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妥协的一面。表现:辛亥革命中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更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图示巧记】辛亥革命的“成”与“败”【典例】1(2021·广东高三二模)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C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D复辟帝制
14、行为有违潮流【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共和重昭,阴霾肃清”可知,各界民众因为共和制度失而复得而倍感珍惜,这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得人心,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的席卷全国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国民的民主参政意识,B选项排除;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2(2021·河北高三二模)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北军政府以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发布照会各国领事公告,由专人迅速送达到外国驻汉口的各国领事馆。各领事馆也于10月18日通电,宣布"严守中立"。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革命B列强着眼于维护既
15、得利益C形势发展威胁外国势力D中立有利于稳定清朝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北军政府发布照会各国领事,表示承认各国在华既得利益,并迅速告之各国领事馆,各领事馆宣布“严守中立”,这表明列强着眼于维护既得利益,故B项正确;西方列强干涉、破坏中国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形势发展威胁外国势力”,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故D项错误。3(2021·湖南高三其他模拟)美国学者杜威在1919年底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这个失败是“由于政治改革大大领先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政治革命是形式的和外在的;在名义上的政体革命兑现以前,需要
16、有一场思想革命”。他的观点A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B没有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C体现出“西方中心”的观察视角D希望中国革命能造就美式政权【答案】A【解析】杜威在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指出,“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不足使辛亥革命只是形式上和外在的政治革命,其观点指出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即中国“需要有一场思想革命”,A项正确;杜威分析的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并未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B项错误;杜威强调中国需要一场思想革命,并未明确中国应该按照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思想革命,未体现“西方中心”的观察视角,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杜威希望中国革命的目标是“造就美式政权”,D项错误。
17、1(2021·广东高三二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江南地区实施“应变十策”:安民造册、招辑流亡、管理诉讼、治理土匪、兴办团练、整饬军纪、保障农业、兴修水利、减赋限租、招贤之制。这些举措A获得了民众普遍支持B使江南地区长治久安C扩大了政权统治区域D其意在应对社会危机2(2021·广东肇庆市·高三二模)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说明“这场革命”A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
18、响D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3(2021·江苏高三一模)下表是近代某部著作的内容概要,对其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治国必先立政”“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反对“结盟联党之事”二、革除腐朽习俗反对传统迷信;禁止饮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造火车、轮船,以兴车马和舟楫之利,办理邮政等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以法制为先,以遵行为要,有法制而后有国家A旨在满足农民追求财富平均的理想B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向何处去的问题C推动实现了农民阶级政权鼎故革新D标志农民阶级开始实践资本主义方案4(2021·江苏徐州市·高三二模)19世纪60年代初,江浙
19、官绅士庶丛集沪上,租界内所有房屋顿时人满为患,外商大肆兴建房屋,高价租给中国人居住,出现了“新建筑纵横十余里,地价至亩数千金商家辐辏厘税日旺”的局面。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农民战争的影响B西方列强的侵略C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的招商引资5(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二模)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农民造反是“心腹之患”,外国侵略是“肢体之患”,从而调整了对待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之间的政策。这一政策调整A导致了清王朝中央权力下移B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C体现洋务运动获得广泛支持D标志着汉族地主掌握了朝廷实权6(2021·天津和平区·耀华中学高三
20、二模)下表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报在第一时间以头条新闻形式发表的消息和评论。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各家报刊虽争相报道,但都从不同侧面谴责武昌起义B盛京时报立场反动,不可能真实报道武昌起义事实C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D各家报刊报道不尽相同,反映民国初期文化环境宽松7(2021·湖南长沙市·高三一模)1912年2月12日,以隆裕太后名义发表的清帝逊位诏书说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
21、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据材料可知A清政府要将行政权交全国国民B外国压力是促使清帝退位主因C清帝和平退位符合南北方利益D全国拥护共和的人数已占多数8(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一规定对民国社会的不利影响是A形成民国的内阁制民主B形成双权力中枢,易导致社会动荡C形成议会(参议院)专权D造就议会和内阁对总统的双重制约9(2021·湖北武汉市·高三一模
22、)下表是1911年中国各种政治势力的一些言论成要求:这些言论或要求的共同主旨是A实现地方高度自治B推动政权的和平交接C完善民主共和政体D维护国家完整与统一10(2021·江苏南京市·高三其他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鉴于政治传统屡遭破坏的历史,为防患于未然,议会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将作为惯例的种种传统权利和自由写入法律文件,使之得到巩固、强化。通常认为,权利法案使议会取得高于国王的权力和地位,从而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然而如果这些关于早已存在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君主立宪的主要依据,那么严格来说,革命的政治后果并不是建立君主立宪,而是将这种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
23、文法的形式确立起来,以消除对议会的干扰和破坏。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 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英国革 命的实际意义也就主要在于此。摘编自张新宇从<权利法案>看英国革命材料二 遵守宪法是孙中山对袁的另一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人民一律平等. (均在法律上享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考点06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513214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