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课题19 辛亥革命 作业.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课题19 辛亥革命 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课题19 辛亥革命 作业.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九辛亥革命(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天津模拟)1907年5月,光复会首领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失败被杀; 1908年11月,熊成基带领安徽新军一部分突破安庆, 举行起义,结果失败。他们的行动表明长江一带的新军()A.成为同盟会依靠的革命武装B.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C.不满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D.深感民族危机加深的严重【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学生军起义、安徽新军起义,都受到了当时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影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同盟会,排除A;C是四川保路运动爆发的原因,排除C;新军起义
2、是要反对清王朝,而不是反侵略,故排除D。2.1903年清政府开设了经济特科考试。首场题为“大戴礼保保其身体,博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汉武帝造白金为币,分为三品,当钱多少各有定值,其后白金渐贱,钱制亦屡更,竟未通行,宜用何术整齐之策”。材料表明()A.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了教育改革B.科举考试不再从“四书五经”中命题C.政府各级官吏均由新式人才担任D.清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做出的调整【解析】选D。据材料时间可知正是清末新政时期,经济特科考试的开设表明清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做出调整,故D正确;此时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故A错误;据首场题目可知,仍然没有超出礼、义、德等
3、儒家思想范畴,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才的任用,C错误。【加固训练】“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这一改革是()A.洋务运动B.维新运动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解析】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推动宪政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说明改革失败,清末新政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故C正确。3.(2020·青岛模拟)下表是1904年全国留日学生省区分布统计表,这反映了省区人数省区人数省区人数省区人数浙江191福建76旗籍30湖南363直隶172山西56河
4、南12四川321云南126江西52陕西3江苏280安徽84贵州38广西26湖北341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密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不同【解析】选A。由材料数据可知,1904年陕西、贵州等地的留日学生比湖南、湖北和四川的留日学生少得多,这反映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不同,故A正确;留日学生省区分布和革命运动无关,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留学政策的变化,故C错误;材料数据不能体现西方列强势力范围,故D错误。4.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
5、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解析】选D。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新军等革命武装力量,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5. (2021·西安模拟)孙中山认为:“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为避免这种情况在中国发生,孙中山提出的策略是()A.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B.建立民主立宪政体C.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D.核定地价平均地权【解析】选
6、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因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的主张,并希望能够“毕其功于一役”,D正确;A体现的是民族主义,排除;孙中山主张建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B排除;C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加固训练】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解析】选C。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在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实质上表达了对
7、民主共和的向往,故C正确。6.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A.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摒弃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D.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解析】选D。根据材料“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各派共同推动的结果,故选D;A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辛亥革命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7.孙中山坦率地承认:“倘近数日内,无足够之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虽经种种
8、筹划,而时光荏苒,交涉迄无结果于军队解散、革命政府崩溃之前,作为最后之手段,唯有与袁世凯缔结和议,以防天下大乱。”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既得革命成果B.实现和平建国C.顺利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缓解财政困难【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由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与袁世凯议和,不然就会因为财政危机而导致“军队解散、革命政府崩溃”,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既得革命成果,故选A。8.(2021·菏泽模拟)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课题19辛亥革命作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