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版.docx





《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在工业革命以后,机器的使用不再需要男人强健的肌力,而更多的是靠妇女和儿童灵活的手指。随着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2、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家族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与英国家庭的关系。【答案】(1)变化:家庭规模由大缩小;核心家庭数量由少增多;家庭由定居到经常迁移;家庭生活节奏向工厂劳动时间靠拢;家庭中女性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2)关系:工业革命的开展冲击了原本家族关系;促使家庭成员自由和独立意识增强;致使工人工作岗位的变动;由于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女性地位逐步提高,女性经济逐渐独立并降低对男性的依附。【解析】(1)据材料“在工业革命以后,机器的使用不再需要男人强健的肌力,而更多的是靠妇女和儿童灵活的手指”,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女性在经济生活中扮演了更重要
3、的社会角色,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一定的提高;据材料“随着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家庭规模由大到小;据材料“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反映了工业革命核心家庭数量增加;而家庭也由于工作的原因由定居到经常迁移;据材料“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反映了工业的发展使家庭生活节奏向工厂劳动时间靠拢。(2)工业革命的开展,改变了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分工,冲击了传统的家族关系,大家庭逐渐解体;工业革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而经济的独立使家
4、庭成员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厂分工的细化以及业务的拓展,在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加速了人员的流动,家庭的迁移;机器大工业的展开,使女性在生产中的优势得以发挥,女性经济逐渐独立,并推动女性地位的提高。1.城乡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和谐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落后的农业大国。1952年中国工业净产值占工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仅为253,工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只有6。经过短暂的战后经济恢复阶段以后,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时期。国家为推进工业化,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持久
5、深远的社会变革,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围绕工业化建立的体制将城市和农村分割为两个部门。在城乡分割体制下,农民没有自由择业权,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沉淀在土地上,人地矛盾加剧,逐渐形成城乡关系扭曲的二元结构。摘编自韩俊中国城乡关系演变60年:回顾与展望材料二 近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有力的改变了西方社会中传统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结构,使有史以来的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大的转变。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迁徙,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迅速的转向各种工商业工作,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涌现。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到来,因此,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化社会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摘编自郝
6、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原因及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初期和近代西方城乡关系的变迁对我国未来城乡关系发展的启示。【答案】(1)特征:城市化水平低;城镇居民与农民权利和发展机会不平等;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城乡消费水平(或生活水平)差距大。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小农经济的长期分散性;近代以来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统购统销政策;人民公社制度。(2)原因:农业革命(农村土地所有制及经营方式的变化
7、);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国家政策的引导。影响:推动近代西方人口分布和职业结构的转变;推动了近代西方社会中政治结构的转变;推动了近代西方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学生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阐述,言之有理即可。)(3)启示:结合国情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始终关注民生发展;改善政府管理智(职)能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落后的农业大国。1952年中国工业净产值占工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仅为253,工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只有6”得出城市化水平低;据材料一“农
8、民没有自由择业权”结合所学得出城镇居民与农民权利和发展机会不平等;据材料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沉淀在土地上,人地矛盾加剧,逐渐形成城乡关系扭曲的二元结构”结合所学得出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城乡消费水平(或生活水平)差距大。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时期”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据材料一“这种围绕工业化建立的体制将城市和农村分割为两个部门”得出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结合所学可从小农经济的长期分散性、近代以来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统购统销政策、人民公社制度等角度入手。(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迁徙,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