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小题必练1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教师版.docx
《2021届小题必练1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小题必练1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教师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题必练1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19新课标全国卷,29,4分)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故答案为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
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C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重点不是强调
3、个人之自由,而是强调从思想上打倒封建伦理,故选B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非国家至上,排除A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排除C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还停留在西方民主的范畴,没有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1鸦片战争前后,以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为理论基础的历史进化思想发展起来。龚自珍在五经大义终始论等文章中提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晚清的知识分子()A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B已经超越“中体西用”的思
4、想束缚C受到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 D开始质疑和批判儒家传统思想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可知晚清知识分子认为从古至今,制度没有不更改的,风气没有不变迁的,说明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故选A项;据材料“以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为理论基础”说明坚持中体,排除B项;材料“以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为理论基础”说明是传统儒学而不是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排除C项;明末清初已经出现质疑和批判儒家传统思想体系,排除D项。21876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朝廷同时派刘锡鸿为其副使。刘锡鸿后来给朝廷汇报说,郭嵩焘在参观炮台时,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
5、”;在见巴西国主时,“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因刘锡鸿弹劾其“投降媚外”,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称病回籍。这反映出当时()A崇洋媚外外交观念遭人唾弃 B清朝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 D顽固派和维新派矛盾突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郭嵩焘出使外国,能够主动接受和适应当地习俗,遵循国际惯例,但却遭到了一些顽固派的弹劾与排斥,最终黯然回国,称病回家,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步入世界潮流的艰难与曲折,故选C项;崇洋媚外是顽固派对郭嵩焘的攻击,排除A项;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材料“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说明郭嵩焘是外交官,但无法说明其是维新派,
6、排除D项。31888年,康有为进京上书指出中国危机,提出“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但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这局面反映了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 B政治近代化步履维艰C学习西方条件尚不具备 D光绪因大臣阻挠被蒙蔽【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888年,康有为进京上书指出中国危机,提出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修明内政”,但当时全京师的人都不认可,不为代达,这种局面反映在中国变革内政的艰难性,故选B项;依据材料,康有为提出改革内政,但当时并未得到时人认可,所以不能称之为社会共识,排除A项;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魏源已经提出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
7、已经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所以不能说学习西方条件尚不具备,排除C项;材料反映康有为提出变革主张,为得到时人认可,与光绪帝无关,排除D项。4据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录统计,洋务运动期间,上海制造局译西书以兵学、工艺、算学、兵制为最多;西学书目表所录江南制造局译刊的矿政、工政、兵政、船政类书籍多达74种,官制、学制等都无译书。这反映出洋务运动()A排斥西方社科类著作 B未能准确认识晚清困境C推动晚清出版业转型 D以发展近代军事为核心【答案】B【解析】据材料“译西书以兵学、工艺、算学、兵制为最多,矿政、工政、兵政、船政类书籍多达74种,官制、学制等都无译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学习西方实用科技,未
8、涉及政治政治,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未意识到封建制度的阻碍作用,故选B项;依所学,洋务运动期间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并未排斥社科类著作,排除A项;材料主要围绕洋务运动期间所翻译的西方书籍门类,而非促进晚清出版业,排除C项;洋务运动期间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先后创办军事企业与民用企业,因此并非以发展近代军事为核心,排除D项。51897年,严复发表拟上皇帝书,他建议皇帝“联各国之欢”,即利用列强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相机与之联络,以使之能相互牵制,以弭外祸。这与康有为等人提出的联英、日拒俄的“以夷制夷”之策有相似之处。他们的这一主张()A建立在对列强理性认识之上 B改变了国人保守落
9、后的观念C存在着淡化外患的认识弊端 D直接推动了维新高潮的兴起【答案】C【解析】这一主张将“弭外祸”的希望寄托在列强之间的相互牵制上,过于强调列强侵华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而忽略了其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及本质目的,存在淡化外患的认识弊端,故选C项;这一主张忽略了列强侵华的实质目的,并不是建立在对列强理性认识之上的,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这一主张对国人的影响,无法体现是否改变了国人的观念,排除B项;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在严重民族危机的激发下,维新变法运动迅速高涨,因此其直接推动因素并非材料中的主张,排除D项。6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奏称:“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
10、历。”由此推知,林则徐()A主张增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B重视改造陈腐的国民观念C仍秉持浓厚的天朝上国观念 D正确分析了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A【解析】根据“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结合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可知,林则徐主张增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故选A项;林则徐只是陈述了沿海官员不了解英国这一现状,并没有进一步改造陈腐的国民观念,排除B项;林则徐针对沿海官员不了解英国这一现况,通过设立译馆积极了解西方,并没有秉持浓厚的天朝上国观念,排除C项;材料中林则徐并没有正确分析中国落后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除D项。7学者茅海建在戊戌变法研究一书中
11、这样评价康有为:“康的业绩是不能否认的,康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康的粉饰也是应当擦去的。这一切本来应该是不矛盾的”。“这一切”可能包括以下哪一项()A恪守祖训,尊孔复古 B学习西方,倡导共和C抨击专制,鼓吹革命 D微言大义,托古改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微言大义,托古改制”,可知康有为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这与材料中“这一切本来应该是不矛盾的”相符合,故选D项;“恪守祖训,尊孔复古”与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相违背,排除A项;“学习西方,倡导共和”与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不相符,排除B项;“抨击专制,鼓吹革命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而非康梁维新派主张,排除C项。8张之洞在劝学篇中
12、说道:“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这反映出张之洞意在()A践行实业救国 B维护封建统治 C突破中体西用 D培养新式人才【答案】B【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旨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B项;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而实业救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主张,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原则,“突破”一词说法错误,排除C项;培养新式人才是为了服务于专制统治,D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是以魏源开其端,以洋务运动为其鼎盛,以张之洞奠其终。其把魏源等人归为保守主义思想的依据是这些
13、人()A导致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失败 B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C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 D都是当时顽固势力的代表【答案】C【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是以魏源开其端,以洋务运动为其鼎盛,以张之洞奠其终”,可知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其阶级立场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因此将其归为保守主义思想,故选C项;近代化探索失败并不是因为其保守主义思想,排除A项;魏源等人具有保守主义思想并非其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排除B项;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不是顽固派,排除D项。10郑观应的盛世危言1894年发行后,张之洞读
14、完颇为感慨:“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统筹全局择精语详。”光绪皇帝览闭此书,也是大为赞。此书一时成为畅销书,一些地方官甚至把其中部分内容作为考试的考题。该书影响较大是因为它()A变革了科举考试内容 B契合了国人“富强救国”的愿望C得到皇帝的积极推荐 D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统筹全局择精语详”说明此书契合了国人“富强救国”的愿望,故选 B项;材料“一些地方官甚至把其中部分内容作为考试的考题”不能说明整个科举制度的改变,排除A项;材料“张之洞读完颇为感慨、此书一时成为畅销书”说明是国民全体的愿望不仅仅皇帝的推荐,排除C项;材料中张之洞属于洋务派
15、,主张中体西用,坚持封建制度,因此不会赞赏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书籍,排除D项。11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遵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这两部书()A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 B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C使唯有变法才能救亡的观念深入人心 D反映了全体书生的要求【答案】A【解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抨击东汉以来的儒学经典,将孔子奉为托古改制的先师,冲击了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动摇了其“恪守祖训”的传统观念,故选A项;“公车上书”拉开维新运动序幕,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变法救亡观念的深入人
16、心,排除C项;反映了“全体”书生要求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2请看下图书影,关于此书叙述错误的是()A为维新变法进行舆论宣传 B以孔教名义提出了革命的要求C该书于1898年出版,康有为著 D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情怀【答案】B【解析】孔子改制考是维新派康有为的著作,维新派主张改良,不主张革命,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撰,1898年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刊行,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康有为认为,要在政治上推行新法,振兴民族,必须用孔教来统一人心,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情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31860年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小题必练1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