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遗传病-十年(2011-2022)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解析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遗传病-十年(2011-2022)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遗传病-十年(2011-2022)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解析版).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2020年】1.(2020·课标)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A. 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 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C. 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D. 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长翅与长翅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出现截翅果蝇,说明截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根据截翅为无中生有可知,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根据杂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亲本雌蝇一定
2、为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无论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均会出现长翅:截翅=3:1的分离比,C符合题意;根据后代中长翅:截翅=3:1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可推测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0·山东卷)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
3、行癌症的筛查B. 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C.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D.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答案】B【解析】癌症产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可以通过检测cfDNA中相关基因来进行癌症的筛查,A正确;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该基因并不能正常表达,不可用于治疗遗传病,B错误;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胚胎细胞或母体胎盘细胞脱落后破碎形成,C正确;提取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因其含有胎儿的遗传物质,故可通过DNA测序技术检测其是否含有某种致病基因,用于某些遗
4、传病的产前诊断,D正确。故选B。3.(2020·山东卷)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 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 II识别C. 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破基对的缺失导致D. II4不携带致病基因、II8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答案】CD【解析】分析甲病家系图可
5、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乙病家系图,再结合DNA电泳图可判断,乙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也可能位于XY同源染色体上。由II-3患病,而I-1和I-2均正常可知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可能位于XY同源区段上,也可以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根据电泳结果,II-3只有1350一个条带,而I-1和I-2除1350的条带外还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可推知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前的序列能被MstII识别,替换后的序列则不能被MstII识别,B错误;I-6为隐性纯合子,故1.0×104为隐性基因的条带,1.4×104为显性基因的条
6、带,所以乙病可能有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C正确;II-4电泳结果只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为显性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II-8电泳结果有两条带,为携带者,二者都不患待测遗传病,D正确。故选CD。4.(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B. 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C. 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D. 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答案】D
7、【解析】活体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有大量 S型菌,说明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能稳定遗传,A错误;活体转化实验中,无法说明是哪种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B错误;离体转化实验中,只有S型菌的DNA才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C错误;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其DNA被水解,故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 S型菌,D正确。故选D。5.(2020·浙江卷)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别对d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De
8、dHh和DfdHh的雌雄个体交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B. 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C. 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D. 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答案】B【解析】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2种,则F1有4×2=8种表现型,A错误;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
9、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 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3种,则F1有4×3=12种表现型,B正确;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 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2种,则F1有4×2=8种表现型,C错误;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 Ded、Dfd和dd四
10、种,表现型3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3种,则F1有3×3=9种表现型,D错误。故选B。6.(2020·浙江卷)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杂交编号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株数)F1×甲有(199),无(602)F1×乙有(101),无(699)F1×丙无(795)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用杂交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
11、杂交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 )A. 21/32B. 9/16C. 3/8D. 3/4【答案】A【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为有成分R,又知无成分R的纯合子甲、乙、丙之间相互杂交,其中一组杂交的F1基因型为AaBbCc且无成分R,推测同时含有A、B基因才表现为有成分R,C基因的存在可能抑制A、B基因的表达,即基因型为A_B_cc的个体表现为有成分R,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无成分R。根据F1与甲杂交,后代有成分R:无成分R1:3,有成分R所占比例为1/4,可以将1/4分解为1/2×1/2,则可推知甲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或a
12、aBBcc;F1与乙杂交,后代有成分R:无成分R1:7,可以将1/4分解为1/2×1/2×1/2,则可推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cc;F1与丙杂交,后代均无成分R,可推知丙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杂交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比例为1:1,或(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比例为1:1,)杂交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基因型为AaBbcc,故杂交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相互杂交,后代中有成分R所占比例为:1/2×1×3/4×1+1/2×3/4×3/4&
13、#215;1=21/32,A正确。故选A。7.(2020·江苏卷)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 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 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 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答案】D【解析】已知该鱼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后代出现的表现型比例为桔红带黑斑橄榄绿带黄斑21,
14、说明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且后代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情况。由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均为杂合子,A正确;由分析可知,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杂合桔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自然繁育条件下,该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下降,则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正确;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次,所得桔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子,D错误。故选D。8.(2020·江苏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
15、,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00000。图是某FH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FH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患者C. 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D. 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答案】ABC【解析】分析系谱图可知:7和8均患病,其后代中出现了正常女儿,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8患病,但其女儿正常,可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显性遗传病的患者,其双亲中至少有一个为患者,B正确;已知纯合子患者出现概率为1/1000000,可知显性基因频率为1/1000,则隐性基因频率为999/10
16、00,推知杂合子的概率为2×1/1000×999/10001/500,C正确;6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故其患病基因可能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也可能由一方提供,D错误。故选ABC。【2019年】1(2019全国卷·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
17、本雌株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
18、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2(2019全国卷III·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答案】A【解析】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1/4b
19、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4×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2×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3(2019全国卷II·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
20、叶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或B或C或D或【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
21、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4(2019江苏卷·25)下图为某红绿
22、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B、X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LMLN(MN型)。已知I-1、I-3为M型,I-2、I-4为N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的基因型可能为LMLNXBXBB-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C-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D-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I-3【答案】AC【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只能遗传给女儿,而女性的色盲基因既可以来自于母亲,也可以来自于父亲,既能遗传给女儿,也能遗传给儿子。在MN血型系统中,M型、N型和MN型的基因型依次为L
23、MLM、LNLN和LMLN。仅研究红绿色盲,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的基因型为XbY,由此推知:-1和-2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2和-3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11。仅研究MN血型,-1和-2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N,因此-1、-2和-3的基因型均为LMLN。综上分析,-3的基因型为LMLNXBXB或LMLNXBXb,-2是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1/2,A、C正确;-3和-4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N,因此-4的基因型为LMLN,表现型为MN型,B错误;-1和-4的基因型均为XBY,因此-1携带的Xb来自于-3,-3携带的Xb来自于-2,即-1携带的Xb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5遗传的基本规律与遗传病-十年(2011-2022)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解析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