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实验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原理: 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当与琼脂相遇时,其中酚酞变成紫红色,因此,从颜色上的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得有多远。在一定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的每一侧扩散的距离大致相同。步骤: 将含酚酞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 放入烧杯内,加入NaOH溶液,10min后取出,用纸巾吸干,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分析: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也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结论:
2、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限制了细胞的长大。1细胞为什么要分裂?或细胞为什么这么小?(1)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营养吸收与废物排出)以保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需要。(2)保证适宜的核质关系,使细胞质能在细胞核的控制范围内。2卵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因为它含有许多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卵黄,而使细胞体积增大了许多倍。但卵细胞一般与外界交换物质少,故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特殊。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2) 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
3、制约。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其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二、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丝分裂(人、植物)无丝分裂(青蛙、红细胞)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特殊分裂)注:细菌:二分裂(既不是有丝分裂也不是无丝分裂)二、细胞周期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 分裂间期:G1期:合成酶S期: 复制DNA(s期DNA结构最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G2期:合成蛋白质 M期(分裂期): 前、中、后、末 注: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早期胚胎细胞、干细胞、分生区细胞、生发层细胞、癌细胞(不正常分裂)。已分化的成熟的细胞一
4、般不再具有分裂能力,没有细胞周期。(如洋葱表皮细胞,成熟叶肉细胞,动物肌肉细胞,红细胞、神经细胞等。 减数分裂(细胞分裂结束后不再进行分裂)和无丝分裂没有细胞周期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如下图(bc+cd)是一个细胞周期,但不能写成(ab+bc)(常考)间期长,分裂期短;观察有丝分裂时,选择分裂期相对较长的植物作实验材料。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2. 影响细胞周期的因素(1)内部因素: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间期与分裂期所占比例也不同。(2)外部因素:主要有温度、pH、射线、生理和病理状况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周期。因为DNA复制、有关蛋
5、白质合成、能量供给等生理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分裂间期特征: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观察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有丝分裂全过程各个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形成四分体,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2)分裂期前期: :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
6、动。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 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假想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误区:后期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染色体移向两极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其原因是受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一种生理活动,不是由纺锤丝牵引所致。(2)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体的形成,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复制后的染色体的着丝点照样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7、,这就说明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但是移向两极的过程确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分裂前期纺缍体的形成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而动物细胞靠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分裂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4分裂完成后细胞的三种去向(1)继续分裂:干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2)暂时停止分裂:仍有分裂能力,一定条件下仍可回到分裂周期中继续分裂,如机体受到损伤时肝细胞和黄骨髓造血细胞恢复其分裂能力。(3)高度分
8、化的细胞(终端分化细胞):失去分裂能力。4 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思考感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也能均等分配?不是均等分配,而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三、无丝分裂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2、过程: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3、举例: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无
9、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不存在无丝分裂。染色体、DNA、染色体组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核DNA数(2n)2n4n4n4n4n4n2n染色单体数04n4n4n4n00染色体数(2n)2n2n2n2n4n2n同源染色体对数nnnn2nn染色体组数2222423.DNA、染色体含量变化曲线CD段形成原因:着丝点的分裂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相关细胞器的生理作用细胞器名称细胞类型时期生理作用核糖体动物、植物整个时期,但是主要是间期各种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和细胞内的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低等植物前期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植物末期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动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