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实验汇总-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19 实验汇总-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9 实验汇总-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9 实验汇总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1糖的鉴定: 原理:(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2)配制:甲液: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0.05g/mL CuSO4溶液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水浴加热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1)淀粉:如果出现蓝色,则待测样品中含有淀粉;反之,则没有。(2)还原性糖: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反之;则没有。2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
2、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花生种子,花生匀浆(2)试剂:苏丹III染液、苏丹IV染液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如果观察到橘黄色(红色),则待测样品中含有脂肪;反之,则没有。3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豆浆、鲜肝提取液(2)双缩脲试剂:配制:A液:0.1g/mL的NaOH溶液(2mL)和B液:0.01g/mL CuSO4溶液(3-4滴)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出现紫色,则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反之,则没有。4、 注意事项:(1)还原性糖植
3、物组织取材条件? 答: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2)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3)唯一需要加热 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唯一需要显微镜 脂肪鉴定。(4)若用大豆做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涮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做对比。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一、实验原理:原生质
4、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l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l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二、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三、方法步骤:(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
5、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四、实验结果分析: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五、特别提醒(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材料的选择,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2)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中水分子移动是双向的,结果是双向水分子运动的差别所导致的现象。(3)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浓度降低的外界溶液,因细胞壁是全透性且有水分子通
6、过原生质层渗出来。(4)若用50%蔗糖溶液做实验,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复原,因为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5)若用尿素、乙二醇、KNO3、NaCl做实验会出现自动复原现象,因外界物质会转移到细胞内而引起细胞液浓度升高。(5)实验拓展:可利用本实验原理测定细胞液浓度、判断细胞的死活、说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等。三、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酶的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过程分析(2)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二、酶的专
7、一性三、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过程分析 (2)实验注意事项因为过氧化氢酶的反应底物过氧化氢受热会分解,所以用其做温度探究的实验,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干扰。 因为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这对温度探究带来干扰,而使用碘液无需加热,对实验无干扰。四、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淀粉酶做探究pH的实验?答: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这对于判断淀粉酶能否使得淀粉水解出现干扰。故不能使用。四、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2、材料
8、用具:新鲜的绿叶(菠菜的绿叶等)。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滤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无水乙醇,层析液(20份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也可代用),SiO2和CaCO3。3、方法步骤:(1)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绿叶5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SiO2和CaCO3加入10mL丙酮充分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棉塞塞严);(2)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3)画滤液细线: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
9、地划一条滤液细线,干燥后重复划2-3次;(4)分离色素: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4、结果分析: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如下图: (橙黄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黄 色) (蓝绿色) 最宽(含量最多) (黄绿色) 最慢(溶解度最小)5、注意: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五、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9实验汇总-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