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三) 学生版.doc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三) 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三) 学生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考)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 物(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糖原是一种分子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的非还原性多糖。因其能被唾液淀粉酶水解而被称为动物淀粉。下列有关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肝细胞能水解糖原,与其含有唾液淀粉酶有关B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肝糖原发生水解C肌糖原不能转化为葡萄糖,故其不是能源物质D斐林试剂和糖原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能产生砖红色沉淀2洋葱是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关于以洋葱为材料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促进洋葱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最适浓度实验中无需进行对照实验B根据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各时期数量的比值,可以估算分生区细胞的平均细胞周期C观察到洋葱鳞片叶某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未发生质壁分离,表明该细胞已死亡D根据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
3、染色体的形态或数量,可初步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3研究发现,细胞能够将完整的囊泡直接分泌至细胞外,这种囊泡称为细胞外囊泡(EV),如图所示。EV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将其中的蛋白质、mRNA等生物大分子释放到靶细胞内。下列有关EV的叙述错误的是AEV的内部环境相对稳定BEV膜上的脂质可掺入至靶细胞膜的脂质中C细胞间可通过EV进行信息交流D突触小泡属于一种EV4为探究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艾弗里做了以下相关实验: 先用苯酚氯仿法去除S型细菌中的绝大部分蛋白质,发现其仍然可以发生转化用催化多糖分解的酶处理S型细菌后,其仍然具有转化活性不断去除各种成分,最终得到纯化的转化因子,将其与
4、DNA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几乎一致,据此推断转化因子就是DNA用DNA酶处理后,转化因子的转化能力丧失,确认了转化因子就是DNA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的实验结果说明多糖不是转化因子C中去除的各种成分中包括脂质、RNA等D的实验结果是对中实验推断的证明5真菌分泌的植酸酶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科研人员对真菌产生的两种植酸酶在不同pH条件下活性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酸酶只能在活细胞中产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真菌合成的植酸酶需要经高尔基体参与,才能转运到细胞外C植酸酶A的最适pH为2或6,植酸酶B的最适pH为6D两种酶
5、相比,植酸酶A更适合添加在家畜饲料中6某种昆虫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T控制黑色性状,基因t控制白色性状,基因M对体色有淡化作用且只对基因型为Tt的个体起作用,使其呈现灰色。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黑色昆虫和白色昆虫杂交,F1全表现为灰色,F1自由交配得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黑色亲本的基因型为TTMMBF1的基因型是TtMmC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灰色白色=332DF2中灰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TtMM,也可能是TtMm7如图中甲表示酵母丙氨酸tRNA的结构示意图。乙和丙是甲相应部分的放大图,其中I表示次黄嘌呤,能够与A、U或C配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t
6、RNA的p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B丙氨酸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是一一对应的C单链tRNA分子内部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D转录丙所示序列的双链DNA片段含有3个腺嘌呤8食虫蝙蝠可利用回声定位捕捉夜行性昆虫,某些夜行性昆虫进化出超声波听觉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防御蝙蝠的回声定位捕食,如蛾类探测到与蝙蝠距离较近时,通过改变飞行路线,或盘旋向地面俯冲等行为被动防御;也有一些夜行性昆虫探测到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后释放出强烈的超声波进行积极反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虫蝙蝠的回声定位诱导夜行性昆虫产生了不同防御类型B夜行性昆虫的防御方式可能定向改变食虫蝙蝠的基因频率C被动防御类与积极反击类昆虫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D通
7、过模拟蝙蝠的超声波诱捕某些夜行性害虫,属于机械防治9如图是吲哚乙酸(IAA)诱导豌豆茎切段伸长生长的典型剂量反应曲线,图中将对照组(不加IAA)的伸长生长设为“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M点对应的IAA浓度下,切段不发生伸长生长B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与IAA的浓度呈正相关CIAA浓度高于104mol/L后,随着浓度升高,其抑制伸长生长的作用越来越弱D不同浓度的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10脑、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经常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尿量大减且高度浓缩、体内水驻留、低钠血症、出现神经调节障碍现象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的
8、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B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C患者体内水驻留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发低钠血症D患者的临床表现说明神经调节受体液调节的影响11近年来某沿海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入海口建立了湿地公园,随着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大恢复,水质清澈、鱼虾众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大型迁徙鸟类)的数量逐渐增多,但给当地鱼虾养殖户带来新的烦恼,养殖户用塑料袋制作能动的假人来驱赶白鹭。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该区域白鹭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B养殖户利用能动的假人驱赶白鹭模拟了生物的行为信息C生态恢复大大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9、白鹭种群数量剧增,种内斗争增强,种间竞争减弱12澳大利亚发生的森林大火持续了5个多月。据生态学家估算,在这场大火中,近600万公顷林地被烧毁,考拉80的自然栖息地丧失,作为考拉唯一食物来源的按树在大火中被严重烧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大火熄灭后,植被将逐渐恢复,这属于初生演替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火后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C适当增加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D大火熄灭后,考拉的环境容纳量(K值)不会发生改变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3一个蛋白质分子与其他
10、蛋白质(或其他物质)结合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它适应于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一类变化称为别构效应。如血红蛋白四个亚基中,第1个亚基结合O2后 引起血红蛋白分子的构象变化,促使其他亚基与O2结合更加容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发生别构效应时需要消耗线粒体产生的ATPB别构效应会使酶的活性增强,使其降低活化能的效率更显著C有些载体蛋白在跨膜转运某些分子或离子时会发生别构效应D若DNA也能发生别构效应,则可能会影响细胞内基因的表达14细胞周期在调控因子的严格调控下沿着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和M期(细胞分裂期)四个阶段有条不紊地运行。为了探究细
11、胞周期运行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取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了融合实验,获得如下结果。下列推论正确的是细胞融合的组合方式融合细胞中的现象M期细胞和G1期细胞原G1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M期细胞和G2期细胞原G2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S期细胞和G1期细胞原G1期细胞核中DNA进行复制S期细胞和G2期细胞原G2期细胞核中DNA没有启动复制AM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BS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DNA复制的调控因子C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M期细胞染色体DNA不会复制D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S期细胞中染色质不会凝缩15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自由生活的小型土壤线虫。秀丽隐杆线虫存在两
12、种性别:雌雄同体 (2n=12,性染色体组成为XX)和雄性个体(2n=11,性染色体组成为XO)。雌雄同体线虫可自体受精产生后代,雄虫存在时也可与雌雄同体线虫杂交,但雌雄同体之间不可杂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秀丽隐杆线虫的种群密度B雌雄同体与雄性线虫交配,其后代的性别比例约为11C雌雄同体(XAXa)与雄性个体(XaO)混合培养,后代基因型有5种D雌雄同体自交产生雄性个体的原因是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开16如图甲是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谱,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分别提取家系中1、2和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结果见图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
13、伴X隐性遗传病B2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C酶切时需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如果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7全球首个鼻喷新冠肺炎疫苗已获准临床试验,该疫苗是在流感病毒载体上,插入新冠病毒基因片段,制成活病毒载体疫苗,模拟呼吸道病毒天然感染途径,激活局部免疫应答和全身性免疫应答,从而发挥保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疫苗制备过程中,对流感病毒进行改造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从接种方式来看,该疫苗的优点是通过鼻喷接种,无针、无痛C该疫苗需侵入人体细胞中经基因表达后才能发挥作用D该疫苗可通过激活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8猕猴为某岛屿生境中重要的动物类群,
14、近40年调查发现猕猴种群最初集中分布于岛屿西南一侧,目前岛屿各区域均有分布。根据己有数据并利用模型模拟理想环境中未来60年内猕猴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岛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B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关键因素C目前该岛屿猕猴种群分布类型为均匀型D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环境容纳量降低,猕猴遗传多样性将下降三、非选择题:共58分。第192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3、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3分。19光补偿点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
15、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表1为甲、乙两个水稻品种在灌浆期、蜡熟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表1甲、乙两个水稻品种灌浆期和蜡熟期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比较生长期光补偿点(mol·m2·s1)光饱和点(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molCO2·m2·s1)甲乙甲乙甲乙灌浆期68521853197621.6727.26蜡熟期75721732136519.1712.63注:灌浆期幼穗开始有机物积累,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蜡熟期米粒已变硬,但谷壳仍呈绿色。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1中的数据
16、推测,_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_。(2)据表1分析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变化趋势_。(3)根据该实验的结果推测,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给出结论)_。20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该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白色素在酶1催化下,会转化为红色素,红色素在酶2催化下会形成紫色素。已知酶1的合成受基因A/a控制,酶2的合成受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用两株花色相同的植株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934。请回答下列问题:(l)亲本植株的花色
17、为_。A基因和B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2)关于两对基因的位置,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若此观点正确,F1中红花的基因型为_。观点二: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若此观点正确,Fl紫花中雌雄数量比例为_。(3)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判定基因的位置,已知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B和b被标记为绿色,对亲本雄株四分体时期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四分体中黄光点的颜色和数量,若_,则说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21mHb和IPn分别是脑中两个
18、不同的区域,前者可通过相应神经纤维对后者进行调控,相关结构合称为“mHb-IPn通路”。烟碱(又称尼古丁)是烟雾中主要的有害物质之一,机体可通过“mHb-IPn通路”产生对其的厌恶反应。(1)烟碱可激活脑中某些释放GLP-1(一种多肽类物质)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以_方式将GLP-1释放到突触_中,从而增强mHb神经元介导的兴奋性传递。(2)研究发现,T蛋白(由T基因编码)作为GLP-1的下游信号分子,在mHb神经元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脑区,且能够降低机体对烟碱的需求。为探究T蛋白作用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将烟碱注射入大鼠mHb,分别检测野生型大鼠和T基因突变型大鼠体内IPn神经元的兴奋
19、性电流,如图1。由图1结果可知,mHb神经元中T蛋白是通过_,提高烟碱对“mHb-IPn通路”的激活能力。将烟碱以不同频率注射入大鼠mHb,检测两种大鼠mHb神经元细胞膜上的R受体电流,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在_的注射条件下,记录到的R受体电流的幅度显著减低,表明该处理使R受体进入失敏状态;后续的电流变化表明mHb神经元中T蛋白能够_。后续实验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提高野生型大鼠mHb神经元中cAMP含量但对T基因突变型大鼠无此作用;cAMP类似物能够让T基因突变型大鼠的mHb神经元中R受体从失敏状态恢复正常。综合所有相关信息,推测T蛋白在机体对烟碱产生厌恶反应过程
20、中的作用机制是_。(3)增强对烟碱的厌恶反应可能有助于戒除烟瘾。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条增强对烟碱厌恶反应的思路_。22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草食动物A、B和肉食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0-t1的后期,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最终停止增长,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_。(2)t1-t2时,B的种群数量上升,原因是A种群的数量下降后可为B种群的生存腾出更多的_。(3)该生态系统中,A的种群数量增加引起C的种群数量增加,C的种群数量增加又会抑制A的种群数量增加,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调节。(4)以上分析说明,捕食关系的存在能有效调节种群数量和生态
21、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_。(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23【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但是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只有被土壤中的细菌分解成氨后才能被植物利用。某实验小组要完成课题“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适宜在酸碱度为_的潮湿土壤中生长,因此土壤取样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 (2)在该实验中,配制培养基需要以_为唯一氮源,该培养基中_(填“需要” 或“不需要”)添加葡
22、萄糖,原因是_。若要验证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需要设置_作为对照,当_时,即可说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3)在接种前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处理,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_范围、适于计数的平板。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若测定放线菌数量,则需要采用与此不一样的稀释倍数,原因是_。 (4)在进行实验时,甲同学从对应106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200个菌落,但是其他 同学在同样稀释度下只筛选出大约90个菌落,若甲同学的结果有问题,则可能的原因是_。(答出一项即可)。24【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干旱会影响农作物产量,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图为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三)学生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