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解密14 生物的进化(分层训练)(解析版).docx
《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解密14 生物的进化(分层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解密14 生物的进化(分层训练)(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密14 生物的进化A组 考点专练考向一 正确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以说明( )A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B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C在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D人类与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答案】C【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中的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详解】A、人和大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所以两者具有很多相似
2、之处,但只体现在不同动物之间,不能得出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之间的统一模式,A错误;B、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不能根据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得出,B错误;C、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发现,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这说明在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C正确;D、大猩猩和人属于两个物种,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其结构和功能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2(2020·河南高三月考)非洲草原的犀牛是双角,亚洲只有苏门答腊犀牛是双角,而印度犀牛为独角。犀牛角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敌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3、A印度独角犀牛和非洲双角犀牛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B犀牛是独角还是双角是由犀牛生活的植被环境决定的C犀牛角的出现是犀牛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D环境不变时,非洲草原的犀牛种群不发生进化【答案】A【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界有统一性是因为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同时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还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故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对种群水平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是对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与发展。【详解】A、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个体之间会存在许多性状方面的差异,如印度独角犀牛和非洲双角犀牛,但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A正确;B、犀牛是独角还是双角是由犀牛基因决定的,B错误;C、犀牛角的出现是自然环境对犀牛选择的结果,C错误;D、环境不变时,基因频率也有可能改变,故非洲草原的犀牛种群也能发生进化,D错误。故选A。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答案】A【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
5、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详解】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A正确;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但不是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的原因,B错误;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不是生物的祖先,C错误;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但不是能证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A。4(20
6、20·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英国科学家根据两块头骨化石碎片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它与恐龙一并生活在126 亿年前,其体长仅 61 厘米,却长着锋利的牙齿。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恐龙与小型鳄鱼没有亲缘关系,小型鳄鱼的进化与恐龙没有关联B突变为小型鳄鱼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小型鳄鱼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鳄鱼群体D自然选择决定了小型鳄鱼的进化方向【答案】A【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
7、,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恐龙与小型鳄鱼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恐龙与小型鳄鱼具有共同的祖先,故小型鳄鱼的进化与恐龙有关联,A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C、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鳄鱼的群体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A。5(2020·四川成都市·成都七中高二月考)绿头鸭和琵嘴鸭、绿翅鸭、斑嘴鸭都是野生鸭类,它们常常在同一栖息地生活。绿头鸭的ND2基因长度为1041bp,另外几种鸭与绿头
8、鸭ND2基因长度及核苷酸序列相似度的比较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物种ND2基因长度(bp)核苷酸序列相似度(%)琵嘴鸭104190.97绿翅鸭104194.62斑嘴鸭1041100A琵嘴鸭、绿翅鸭、斑嘴鸭是由绿头鸭进化而来B可通过DNA分子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的相似度C进化过程中ND2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序列的改变D根据检测结果不能判断四种鸭是否有生殖隔离【答案】A【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
9、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由表格信息可知,斑嘴鸭与绿头鸭亲缘关系最近,说明斑嘴鸭是由绿头鸭进化而来,A错误;B、可通过DNA分子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的相似度从而确定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B正确;C、由表格中ND2基因之间碱基序列的差异可推测,进化过程中ND2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故根据检测结果不能判断四种鸭是否有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A。考向二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6(2020·忠县三汇中学高二期中)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假设处于理想状态。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70%,a的基因频率为30%,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
10、a的基因频率为40%,先将两种群合并,在随机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为()A45.5%B25%C64%D42%【答案】A【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哈迪-温伯格定律: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等、没有发生变异,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平衡,如果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则AA=p2,aa=q2,Aa=2pq。【详解】1、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70%,a的基因频率为30%,则AA=70%×70%=49%,Aa=2×70%×30%=42%,aa=30%×30%=9%,假设种群1有个体数量100个,则A
11、A=49,Aa=42个,aa=9个。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则AA=60%×60%=36%,Aa=2×60%×40%=48%,aa=40%×40%=16%,假设种群2有个体数量100个,则AA=36,Aa=48个,aa=16个。2、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种群,则AA=49+36=85,Aa=42+48=90个,aa=9+16=25个,则A=(85×2+90×1)/(200×2)=65%,a=1-65%=35%。3、两个种群完全合并,而且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
12、率是Aa=2×65%×35%=45.5%。A正确,BCD错误。故选A。7(2020·广东佛山市·高三其他模拟)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A两者尚未形成两个物种B两者的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别C两者之间已经出现生殖隔离D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答案】D【分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使处于不同区域内的种群之间由于地理障碍的原因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同时,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不同,对于不同种群的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使处于不同地域的不同种群的基
13、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改变,造成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进一步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详解】A、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两者之间可能已经形成两个物种,A错误;B、两者的外部形态不一定有明显差别,B错误;C、两者之间不一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C错误;D、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由于地理隔离,它们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通过自然选择,生活食性等方面可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后大量繁殖,可判断它们朝不同方向进化了,即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D正确。故选D。8(2020·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高一期中)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基因
14、型为Aa的个体占8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8%和82%B36%和64%C56%和44%D92%和8%【答案】C【分析】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已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详解】由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16%+80%×1/2=56%,a的基因频率=1-56%=44%,C正确。故选C。9(2020·茂名市电白区水东中学高二期中)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
15、取2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4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aa的个体占10%,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A65%,35%B35%,65%C90%,10%D60%,40%【答案】A【分析】已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该种群中AA=40%,Aa=50%,aa=10%,则A的基因频率=40%+1/2×50%=65%,a的基因频率=10%+1/2×50%=35%,A正确。故选A。10
16、(2020·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随机交配B种群大小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答案】A【分析】群体中的基因频率能保持稳定的条件:群体是极大的;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产生;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没有自然选择。【详解】A、随机交配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B、种群大小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C、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D、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考向三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1(2020·济南市·山
17、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调控、育种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C红螺菌在缺氧时可利用有机酸、醇等物质快速繁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答案】A【分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其中包括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氨基酸被替换从而导致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体现的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B、生物与生物之
18、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和发展称之为共同进化,B正确;C、红螺菌在缺氧时可利用有机酸、醇等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快速繁殖,这是对缺氧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八倍体小黑麦的体细胞含有8个染色体组,其花粉含有4个染色体组,因此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即为单倍体,D正确。故选A。12(2020·山东青岛市·高三期中)生态学家赫奇森曾说过:共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态指无机环境,进化的主体是生物界B生态环境变化引起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舞台为表演者提供了相互影响
19、的机会D生态仅仅提供表演的舞台,与进化的方向无关【答案】C【分析】1、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
20、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态指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进化是生物与环境的演变,A错误;B、生态环境变化引起变异,如果没有改变遗传物质,就不会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舞台为表演者提供了相互影响的机会,C正确;D、生态指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不仅仅提供表演的舞台,还与进化的方向有关,D错误。故选C。13(2020·天津和平区·耀华中学高二月考)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毁坏切叶蚁的菌圃。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
21、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上述生物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约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共同进化【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一方面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另一方面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说明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共同进化,同时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详解】A、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所有的生物,而题干中只有切叶蚁、真菌A、真菌B、放线菌等少数生物,A错误;B、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解密14生物的进化(分层训练)(解析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