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2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思路,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收获。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思路,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收获。1、 新课导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3月1日的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2、能屈”。在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这句话是哪位哲人说的?对,是孟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在孔子之后,继续将儒家学派发扬广大的就是孟子。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圣人之光,山高水长。今天,我们就通过两篇课文的学习来感受圣人思想的光芒。 二、背景知识1、了解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
3、”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2、 创作背景孟子所处的时代,正是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由于经久不息的连年战争,人们的正常生活被摧垮了,人们的道德被摧垮了,仁政的理念被摧垮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诸侯争霸赛的局面席卷中国的版图。当时,从大夫到诸侯,从诸侯到霸主,都远离了仁政,远离了王道,都与圣贤君王背道而驰,上行下效,世风日下。所以孟子反对霸道,反对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所谓的大丈
4、夫。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人才能谓之大丈夫,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并且孟子认为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即如他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文体知识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 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三、基础知识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衍(yn) 丈夫之冠(guàn) 淫(yín) 四、课文解析 1、 本文的层次结构如何?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5、: 以景春所谓的“大丈夫”观点引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2、 翻译第1段语句并解说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原句: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y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解释: 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