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培训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培训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培训资料.doc(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思考题ADF:酸性洗涤纤维,饲料进行酸性洗涤剂处理后得到的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饲料进行中性洗涤剂处理后得到的洗涤纤维BV: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指动物利用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CF: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角质等成分FCM:乳脂矫正乳HI:热增耗;NPU:净蛋白利用率,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RDP:瘤胃降解蛋白UDP:瘤胃未降解蛋白SNM:(SCM:固形物校正乳);TDN:总可消化养分,指可消化粗蛋白、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2
2、.25倍可消化粗脂肪的总和TMEn:根据体内氮沉积进行校正后的真代谢能;水溶性维生素:能在水中溶解的维生素,包括VB、VC。代谢试验:测定饲料代谢能及养分代谢率的试验代谢能(ME):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可利用氨基酸:指食入蛋白质中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母猪喂给与空怀母猪相等水平的日粮时,妊娠母猪除能保证其胎儿和乳腺组织增长外,母体本身的增重高于空怀母猪,表明在同等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想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平衡试验: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量、沉积和产品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的试验。
3、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通常将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微量元素:指缺乏该元素将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及结构异常、发生各种病变和疾病的微量元素。生长试验:也称饲养试验,是通过给动物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粮或饲料,对其增重、产奶、产蛋、耗料、每千克增重耗料、组织及血液生化指标等进行测定,优势也包括观察缺乏症状出现的程度,确定动物对营养需要量或比较饲料或饲粮的优劣。白肌病:幼畜的一种以骨骼肌、心
4、肌纤维以及肝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因病变部位肌肉色淡,甚至苍白而得名。皮肤不完全角质化症:由于缺锌导致的皮肤不完全角质化疾病。表现为:皮厚、皮粗、皮炎。饥饿代谢: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得的能量代谢。有效氨基酸:对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的总称。有时特指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有效赖氨酸,或者用生物法测定的饲料中的可利用氨基酸。体增热: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冷应激:低环境温度中机体提出的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热应激:热应激是高环境温度中机体提出的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抗生素: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
5、杀死细菌的药物。沉积率:指动物摄入的饲料中成为身体组成部分的物质,如蛋白质等占食物中总有机物的比例。表观消化率:某种养分在被动物摄入前的含量和在粪便中含量的差值。软骨症:指因维他命D缺乏或代谢过程异常造成骨质生长迟缓的疾病。采食量:通常是指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量。采食量有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食量。饲养实验:在接近实际生产条件下,给动物饲喂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粮或饲料,观测动物的各种反应(如生产性能、理化指标、健康状况等),以此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或饲料养分的利用效率。广义地,消化实验、代谢实验都属于饲养实验.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
6、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即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简称“标准”。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相对生物效价:是以一种无机磷化合物为某一指标量化反应与待测磷源该指标量化反应的比。氨基酸平衡:氨基酸的平衡主要指饲粮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一致。酶制剂: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蛋白质,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主要是助消化的水解酶,品种约20-30种。消化试验: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或饲料养分的可消化性为目的的试验。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
7、面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热增耗:过去又称为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体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热增耗以热的形式散失。益生素: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真可利用氨基酸:在回肠末端测得的可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利用的氨基酸。真消化能:TDE=GE(FEFmE)酸化剂:能使饲料酸化的物质叫酸化剂。脂溶性维生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一类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基础代谢: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
8、、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理想蛋白: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维持需要:维持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随意采食量:是指动物自由接触饲料,任意采食或自由采食所获得的饲料量。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温度适中区:也称等热区,在此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正常。滑腱症:是禽腿部骨骼生长不良的一种疾病,一般认为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缺锰所致。短期
9、优势:常为配种前的母畜提供较高营养水平(一般在维持能量需要基础上提高30100%)的饲粮以促进排卵,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短期优饲的效果与母猪的体况和优饲的时间有关。概略养分分析法:1864年,德国Ha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该分析方案概括性强,简单、实用。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采用。基本知识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有哪些?NPN,即非蛋白氮,动植物体内的NPN包括游离氨基酸、酰胺类、含氮的糖苷和脂肪、铵盐等。利用原理:反刍动物:尿素NH3+CO2,CH2OVFA+酮酸,NH3+酮酸
10、AA菌体蛋白。合理利用措施:1)延缓NPN的分解速度,包括:采用包被技术;使用脲酶抑制剂抑制活性。2)增加微生物的合成能力,提供充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提供足够的矿物元素。3)正确的使用技术:用量不超过总氮的1/3;不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不超过精料补充料的3%。4)避免水中饲喂,不能同时使用含脲酶活性高的饲料,制成添砖,尿素青贮。3、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于这些限制性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
11、需氨基酸的利用。生产实践中,饲料或饲粮限制性氨基酸的顺序可指导饲粮氨基酸和合成氨基酸的添加。猪饲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禽饲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4、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抗生素的作用: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发病率。抗生素能抑制动物肠道内有害微生物区系,有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动物采食抗生素后可使小肠重量变轻,肠壁变薄,肠绒毛变长,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可减少幼龄动物的腹泻,尤其可降低未吮初乳的幼龄动物的腹泻发生率,因而促进动物生长。益生素的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保证消化道正常环境:酸度;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益生素的使用前景:益生素具有提高增重和饲料转化
12、率、增强机体免疫机能、防病治病、降低死亡率、提高生产效益等功效,但目前品种较少,菌种单一,产品缺乏质量标准,应用效果不稳定,对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缺乏定量研究,这些问题都是今后益生素领域的研究重点。抗生素主要是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问题及在动物体内和动物产品中的残留问题5、比较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由胰粘酶和胆盐作用,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或甘油一酯。消化产物在空肠吸收,在粘膜上皮内合成甘油三脂,与磷脂、固醇一起与特定蛋白结合,形成乳糜微粒和VLFP,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瘤胃微生物分解脂肪产生甘油和脂肪酸,甘油
13、部分被微生物分解产生VFA(挥发性脂肪酸),脂肪酸部分中的不饱和FA被氧化成饱和的FA。进入十二指肠的脂类包括吸附在饲料表面上的饱和FA和微生物脂,在胰脂酶和胆汁下水解。6、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原理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在小肠被消化吸收的。不同点:单胃动物在胃内被胃蛋白酶水解为蛋白胨,在小肠内胰蛋白酶进一步被水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反刍动物因为瘤胃中有大量微生物,首先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吸收一部分,在真胃里被蛋白酶水解,在小肠内,被最终水解为氨基酸吸收。反刍动物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不止在食物里,还有瘤胃生物的菌体蛋白。单胃动物只有食物里的蛋白质。7、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构成细胞组织;参与物质代谢
14、;促进生化反应;维持体液平衡;调节机体温度;润滑器官、减缓摩擦。8、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营养有何关系评价水的质量一般以水中总可溶性固形物(TDS),即各种溶解盐类含量指标来评价水的品质,并考虑各种金属离子的具体含量。饮水的温度:幼小动物冬季饲喂温度过低的水,会导致严重的应激;水的卫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消化道,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泻;水的硬度:水中总的不溶物的含量,含量越高,危害越大;水的pH值:一般在6.5-8.5;硫酸盐:过量的硫酸盐,会引起腹泻;硝酸盐:含量高,会引起很多问题;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中毒;食盐:盐分高,动物饮水增加,引起离子不平衡,而导致腹泻;9、孕
15、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孕期合成代谢: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孕期合成代谢”。生物学意义:妊娠期间,由于胎儿在生长发育和母体变化,在母猪物质代谢加强的同时,能量代谢也有所提高,妊娠后期更加明显。1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概念: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提供,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质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作用:必需脂肪酸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必需脂肪酸是合成二十烷的前体物质;必需脂肪酸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
16、通透性;必需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来源:非反刍动物和幼龄反刍动物主要来源与饲料,反刍动物瘤胃也能合成EFA。11、生长肥育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有何关系?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生长速度加快、日增重明显增加、育肥期缩短、脂肪和蛋白质沉积增加,但蛋白质增加幅度比脂肪小。每千克增重耗量以营养水平为维持3到3.5倍时最少,超过或低于这个水平,每千克增重耗量增加。营养水平过低,对生长速度、每千克增重耗量、蛋白质沉积都是不利的。营养水平过高,蛋白质沉积的增加很有限,但脂肪沉积增加却较多,每千克增重耗量增加。12、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的维生素需要禽:集约化生产对V缺乏敏感,玉米-豆饼
17、日粮常需A、D、E、K、B2、烟酸、B12、胆碱(该日粮几乎不含D和B12),而B1、B6、生物素和叶酸一般可满足需要,VK的需要量比家畜高。猪:玉米-豆粕日粮容易缺乏A、D、E、B2、烟酸、泛酸、B12,有时需添加Vk和胆碱。所有猪的日粮都应添加A、D、B12、B2、烟酸、泛酸、胆碱,一些厂家添加VE、K、生物素和B6、后4种是为了抗应激,防止亚临床缺乏和应付其他可能引起增加的情况。13、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主要方法化学分析方法:饲料分析方法;粪便分析方法;尿成分分析;动物组织和血液分析。消化实验:体内消化实验;尼龙袋法;离体消化实验。平衡实验:氮平衡实验;能量平衡实验;碳、氮平
18、衡实验;生长实验。比较屠宰实验。其他实验技术:同位素示踪法;外科造瘘技术;无菌技术。14、各种动物机体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研究营养需要有何作用?水分含量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粗脂肪和能值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牛羊粗CP变化较小,肉鸡粗蛋白明显上升,猪略呈下降趋势;粗灰分比例肉鸡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猪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而绵阳则明显上升。把握这些规律后,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调节营养水平,创造适宜的条件,有目的的控制生长,降低生产成本。15、各种矿物元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缺钙磷:幼龄佝偻病,成年骨质疏松;缺镁:生长受阻,过度兴奋,痉挛,肌肉抽搐;缺铁铜:贫血症食欲不良,骨骼畸
19、形;缺钠钾氯:食欲差,生长慢,生产力力下降;缺锌:皮肤不完全角化症;缺Se:猪肝坏死,白肌病,桑椹心;缺碘:甲状腺肿大,繁殖能力差;16、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缺乏症VA主要缺乏症:夜盲症,还可以影响骨骼的发育,造成颅骨异常而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障碍,干眼病等。VD的主要缺乏症:佝偻病。母畜孕期造成新生幼儿先天骨畸形。软骨病。VE的主要缺乏症:反刍动物主要表现出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猪表现为睾丸退化,肝坏死。VK的主要缺乏症:降低凝血活动。17、如何用析因法确定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妊娠母猪的能量需要按析因法可分为母猪维持需要、母体增重需要和妊娠产物需要三大部分所组成。维持能量需要:占总需要量的7580
20、%。NRC(1998)MEm(kJ/天)=443.5BW0.75;增重需要:根据母体增重可计算出母体蛋白质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增重;母体脂肪组织的增重(Kg)=母体增重(kg)0.638-9.08;母体蛋白质组织增重(kg)=母体增重-母体脂肪组织增重;脂肪组织中含脂肪90%,瘦肉组织中含蛋白质23%,每沉积1g蛋白质和脂肪分别需52.3KJ和44.4KJME,则:母体脂肪组织合成所需ME=母体脂肪组织增重90%52.3;母体瘦肉组织合成所需ME=母体瘦肉组织增重23%44.4;故:母体增重需要为:ME=(母体脂肪合成所需ME+母体瘦肉组织合成所需ME)/妊娠时间=(母体增重33.727-334.
21、67)/d妊娠产物需要:妊娠产物包括胎儿、母猪子宫及其内容物、乳腺组织等几部分。根据实验证明,每天每头胎儿妊娠产物的ME需要量为149.7KJ。总的需要:即维持能量需要+增重需要+妊娠产物需要。18、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选用标准的适合性;应用标准定额的灵活性;标准与效益的统一性。19、如何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1)充分了解动物组织代谢和生长的细胞调节和分子调节过程,了解动物与其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相互关系;(2)加强对营养与遗传、营养与健康、
22、营养与环境及动物福利、营养与产品品质等关系的研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时;(3)了解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时的采食量及其调控机制与措施;(4)完善饲料中养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以及评定养分的生物利用率的检测手段;(5)开发及利用各类副产物合成动物的必需养分或其前体物,准确、客观评定动物福利要求的理论和技术。20、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1)选择适当的原料;(2)防止饲料氧化酸败;(3)防止饲料霉变;(4)添加风味剂。21、论述“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对于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营养需要规律,比较不同种类动物或同种类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营养特点具有重要意义。22、论述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的差别
23、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分为维持需要、母体增重和妊娠产物需要,妊娠期母猪具有补偿作用,对营养的耐受范围较大,以Pro、维生素、矿物质最为重要。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则分为维持需要、泌乳需要和生长需要,哺乳期需要大量的能量,对Pro的需求较高。23、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产蛋家禽对钙的需要特别高,不管每天钙的采食量有多高,而每天储存钙只有1.5g,如果饲料供钙不足,母鸡短期内动用体内38%的钙也只能产6枚蛋。蛋壳中含磷量较少,蛋内容物中含量较多,家禽的饲料大部分来自植物性饲料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家禽不能充分利用。而动物性饲料中的磷几乎可以全部利用。24、述单胃非草食动物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营养上的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营养 饲料 培训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