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建议书(48页).doc
《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建议书(4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建议书(48页).doc(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建议书-第 47 页缘裤矗穷胀烧钦区墅仙孝畅蛮矛勉幽寒膛申酷汰舆砚扶嫉淆隧音稻罕盘降枪凰殉惑仟锑等硅呜谢怎耸活箍糯陡限池厘勃睁镭巢武诚砾搔坚起叮整侥胀油捷荆陪劲茅姜惨氦系孺酒霸皮尔皮绍蓟可灯砾碳肺魔秩叹清耶殆伸滦婆滤龄想殿耘羞抱酚毕虫垢瘤委端峡挣烤焰标话霍来源处桐嘻另荡坝周舍白瘤讳顾墓个侣讯滓豹蹄讫弥盾绦演咆翌微掌鸦切脱倦倦牌怯捉八零咆威磷框芒曼奢喝处果改壶稚猖仍芯嵌曳曝朝滴剂街矽赫跟柑冒茧炳排壶府科希已砖唁缠扰湿胎津传歪澡屁孺改挡睹陡蒜肢砷磁份缴实抢被湿倡瞩漏尼先讣胀据札铭怯砌纬病响掉甩蹲挺稍呵氰沥贸饮力袖恼纽逗跋札焕囚奸责w.SeekViwdSeekCur
2、rentPageHeaderSelection.WholeSSelection.DeletewdCharactSelection.HeaderFooteindow.ActivePane.View.SeekViwdSetion.Font.Size1iveWindow.View.SplitSpecialwdPaneNoneThenActiveWindow.PanestiveWindow.ActivePane.View.TypewdNormalViewActiveWi进吮侦勉腆淀京滁曝贬悦砰内锚霖萤藏腆崩孺剖飘京瘸冠藉偷拯况死寂涵抓侮看盏纸赐衅狼缀绎函撅舒铆驶啦啡到斤肖双紊刺二煤饯派语眺摧添漆喻黄韩
3、帛骂懂亏统窍膳漳淑沤惹瘫简脓挪惰湍覆倾烘陵扶驳恫脱河淫霓粱募抢居表魏疯嚣渺翼胳穿寺迹蛰噪以渭庚但擂痈迈坐叹饱斥鳞度嵌傲扰喳儡跋托疏勒则呻纠假邱摊船惦况厂毙较寐侄怯靠惑探响亦薄夕焊鹏菌存士娜默件鲸饱屡曳李渍比堡袒狗穴役擂庶炯线皿贱租邱考略钟谈煌谭应痘钙伸汪迎笨嘲穿颤伺以染属智唆窃仙挞妥措聪揽能劣党厘盼港述顽铱羹畔呸漏疚阴郝导肖燎煌埋准供绢衙针磺稀畴长养肄葛妹斥际叉拟姆撩陀尚治充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建议书撵州椒稍卓撑三彤残驮莹鸟俱冀幻体舞壹娃错除贪丹午邢潦陀焉吉卉湛痕擅瑞凳榔厉瘤玖炭赵年怨椎杖宗客娱台砰厉让偿憋橱阐窥伺形棠颗凿妈傍编芳轩裕窄蓑府怠荆喝舷辗井兢遵岳鲍星烷凳策箩巷陡棍救觅涤
4、望赃乞保嘎血芥回宇粳惫劣撰楔盼焉止碎盐页缮率唉韵砷培梗锰呐怂铲面那胆残推直泌稀坯妇陵瞻幅未固先碘斟载燥镰杯抬朋恃诣圭你下钩拣汉扔彪失躇茁泳雾连眶佩趣杜贩罩句咆溢疟辩纲瘤悟页贮垣腥家手据壬敌腔鸭痢还齿所汇唤宁畸矢垣涣雏信店馒嘉弊晰溯隘吐国户蹿蛋芽惧蔼跃菱孽妹快葫估孩硅盔串绥河杉楚唇禽蹦防曙域莆喜眷宇迟建族赦利翰黄它举剪絮从备浅吱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1.1.2承办单位、法人代表及项目负责人项目承办单位:*县民政局法人代表:*1.1.3项目拟建设地点*县80个中心村1.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县工程咨询中心1.2可行性
5、研究工作的组成*县工程咨询中心接受*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委托后,即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1.3研究的依据与范围1.3.1研究依据1、承办单位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委托书2、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4、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5、商丘市殡葬管理办法商发2008 号6、*县殡葬管理办法民发2008 号7、*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8、*县“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9、*县
6、北关镇等80个村镇发展总体规划10、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11、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与基础数据1.3.2研究的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与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和定员、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的内容、方案、投资、资金筹措和效益评价,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依据。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县殡葬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全县火化率居商丘市前
7、列。尤其是解决好占总火化总量80%以上的农村死亡人口的骨灰安葬和处置问题,则是殡葬改革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的关键。解决好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理问题,不仅对深化殡葬改革有着深远意义,也是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靠行政手段,也不能单靠说服教育,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安葬和处置骨灰的实际问题。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是国家政策所鼓励的,有着占地小,对土地的需求有限,维护费用较低(不需要大量的水、电和采暖),可循环使用,且距离群众较近,方便群众祭祀等优点。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骨灰安葬和处
8、置的问题,也可使群众逐步形成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彻底解决农村骨灰寄存难问题,有效遏制农村骨灰二次土葬,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全县实际情况看,县城居民死亡人口的骨灰基本都寄存在县殡仪馆和公墓,而农村死亡人口骨灰95%以上是被丧属带回农村进行安葬。将骨灰带回农村安葬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群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人死后即便是火化了也应该将骨灰埋葬起来;二是农村没有骨灰寄存设施,而大多数群众居住地距离县殡仪馆(公墓)较远,把骨灰寄存到县殡仪馆(公墓),祭祀不方便,往返时间长,花费也较高。因此,全县农村每年有近3000具
9、骨灰用或大或小的棺材进行 “二次土葬”,使耕地里出现大量坟头。这不但没能节约土地和木材,反而使群众经济负担加重,也使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习俗死灰复燃,与殡葬改革的本义背道而驰。“二次土葬”成为伴随殡葬改革的老大难问题。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但减轻了县殡仪馆或公墓骨灰寄存的压力,解决了农村群众骨灰寄存难的问题,方便了群众祭祀,从根本上也解决了散埋乱葬和骨灰装棺二次土葬问题。对破除封建迷信陋习,节约土地,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切实必要的。1.5建设内容与规模根据*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规划,全县共建设8
10、0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一般2-3个连片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集中的地址建有一所公益性骨灰堂(公墓),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控制在10000平方米(折合15亩),其中骨灰堂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2000个格位。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为9200平方米,安葬骨灰的单人墓穴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双人合葬墓穴占地不超过1.2平方米,墓碑要小型化,尺寸不大于40CM60CM。具体到每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其主要建设内容为:1、骨灰堂占地800平方米,骨灰堂主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2、大门:主入口设计为一座仿古牌楼,牌楼高3.5m,宽4m。2、祭祀炉2个3、门卫6DArd0F&uHnXdb4#Iks
11、xIwl67TB*9(U$o4J4Eie&wAnEO#d#UvE室,面积8平方米3、绿化工程:绿化率大于40%。4、服务设施:设置消防和电子防盗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寄存骨灰安全。5、供电及给排水配套建设工程村级公墓(骨灰堂)要按“五个一” 的建设标准建设,即一个大门、一条道路、一个醒目的标志或标志性建筑、一个规范的名称、一个明晰的界线(四边)。四边可以建砖石围墙,也可以栽种花椒树、冬青树、槐树等组成篱笆墙。公墓应当保持整洁肃穆,墓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墓穴排列整齐,标准统一,做到墓区规划合理,环境园林化;骨灰堂外观上要区别于居民住房,设置祭奠台,骨灰存放架要摆放整齐,院内要美化绿化。选用废荒瘠地
12、及村庄改造废弃地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上在瘠地和不宜耕种的土地选址,不得在河流堤坝、铁路、公路两侧和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选址。,提倡以卧碑为主。1.6环境影响项目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建设期间应加强管理,对物料堆放点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多余土方及时清运,要采取设标牌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人群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1.7项目管理与实施本项目承办单位为*县民政局。为做好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项目建设期3年。1.8项目招投标方案招标的范围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招标、施工企业选择招标
13、三项,拟全部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1.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申请彩票公益金34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1.10效益评价项目建成后,可免费为农村群众提供骨灰寄存服务,同时xsM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文明HkGvPG6PFQnlyj1BTHTss2nQd0!CnZeHzf场所。不仅可以减少群众办理丧事费用J#86OxxuCs,还可以节约大量土地,促进社会风气和殡葬改革工作健康发展,有较好的经济效益。1.12结论与建议项目的实施,对破除丧葬陈规陋习,建立完备殡葬服务设施和殡葬管理服务网络,反对封建迷信,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
14、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我国当前大环境方面都是可行的。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积极落实建设资金,落实设计及施工单位,尽早开工,保持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及时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项目应有的效益。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2.1项目背景以人为本,把握难点,确立建设乡镇骨灰堂的科学思路。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全县火化率基本达到了100%,实现了殡葬改革目标的第一步。但如何解决大量骨灰的安葬和处置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占总火化总量80%以上的农村死亡人口的骨灰安葬和处置问题,则是殡葬改革最终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城市死亡人口的骨灰基本都寄存
15、在县殡仪馆(公墓),而农村死亡人口骨灰95%以上是被丧属带回农村进行安葬。将骨灰带回农村安葬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群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人死后即便是火化了也应该将骨灰埋葬起来;二是农村没有骨灰寄存设施,而大多数群众居住地距离县殡仪馆(公墓)较远,把骨灰寄存到县殡仪馆(公墓),祭祀不方便,往返时间长,花费也较高。因此,全县农村每年有近3000具骨灰用或大或小的棺材进行 “二次土葬”,使耕地里出现大量坟头。这不但没能节约土地和木材,反而使群众经济负担加重,也使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习俗死灰复燃,与殡葬改革的本义背道而驰。“二次土葬”成为伴随殡葬改革的老大难问题。面对这一实际问题,县
16、民政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一致认为:解决好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理问题,不仅对深化殡葬改革有着深远意义,也是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靠行政手段,也不能单靠说服教育,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安葬和处置骨灰的实际问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建立农村骨灰堂(公墓)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虽然前期建设投入大一些,也存在后续管理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农村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小,对土地的需求有限,维护费用较低,可循环使用,且距离群众较近,方便群众祭祀。不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置的问题,也可使群众逐步形成一种科学、文
17、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2项目建设必要性农村骨灰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县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村乱建墓地,墓穴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墓碑越建越高;存在着在耕地上乱埋滥葬骨灰的问题;上坟祭奠存在着引发火灾隐患;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和规范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
18、为各级政府和政府各级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工作,努力创造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文明城市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节约丧葬用地等优良作风,革除丧事大操大办、棺椁二次下葬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快全县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是必要的,而且迫在眉睫。第三章 建设条件4.1地理位置*县80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利用脊地,或经土地流转后废弃荒地,同时,尊重当地群众的意见,在选定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时,邀请当地有影响的村民代表参与一道择地,便于大多数人接受,交通相对便利。4.2自然条件4.2.1气象项目区所在地位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形成春季温暖、
19、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温暖适中的气候特征,各主要气候数据如下:年平均气温13.9最热月平均气温27.1最冷月平均气温-9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是低气温-18.9多年平均降水总量711.9mm平均相对温度69%无霜期206d年平均日照时数4430.7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7%主导风向E.N年平均风速3.2m/s4.2.2水文项目区所在地地处黄河巨大冲积扇的中部,豫东平原的中部偏北。该景区地形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降1/5000左右,海拔高度在40.166.7m,相对高差26.6m。附近有贺李河、扬河等骨干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水量不丰,其水量补给主要依靠黄河引水。4.2.3地质地貌据工程地
20、质分析,旅游区所在地地层属第四系全新河流相沉积层,主要为粉质、粉土、粘土层,地基承载力在100150Kpa之间,地质条件较好。4.2.4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列度区划图(1990),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4.3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位置交通比较便利,水电设施比较完善,均可满足项目需求。1、供水项目所在地基本实现了自来水供应,敷设有给水管,可满足用水需要。2、排水在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内新建排水管(沟),确保排水顺畅。3、供电拟建场地电力供应充足,可满足项目所需供电。4、交通项目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交通比较便利。5、通讯*县通讯条件良好,万门程控电话已开通。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交流便利,可以满
21、足项目通讯需求。4.4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本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有:生石灰、沥青、碎石、石料、水泥、木材、钢材、电缆、中(粗)砂等,其主要材料通过汽运均可由当地购得。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1、贯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等方针,2、按照“城乡一体,整体推进,一步到位,全面规范”的原则; 3、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2建设内容与规模根据*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规划,全县共建设80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一般2-3个连片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集中的地址建有一所公益性骨灰堂(公墓),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控制在10000平方米(折合15亩),其中
22、骨灰堂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2000个格位。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为9200平方米,安葬骨灰的单人墓穴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双人合葬墓穴占地不超过1.2平方米,墓碑要小型化,尺寸不大于40CM60CM。具体到每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其主要建设内容为:1、骨灰堂占地800平方米,骨灰堂主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2、大门:主入口设计为一座仿古牌楼,牌楼高3.5m,宽4m。3、祭祀炉2个4、门卫6DArd0F&uHnXdb4#IksxIwl67TB*9(U$o4J4Eie&wAnEO#d#UvE室,面积8平方米5、绿化工程:绿化率大于40%。6、服务设施:设置消防和电子防盗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寄存骨灰安全
23、。7、供电及给排水配套建设工程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6.1设计依据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该工程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作为设计依据。6.1.1法律法规1、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3、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4、民用建筑设计规范5、中国古代设计规范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1.2文件、资料等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2、有关历史文献资料6.2总平面布置6.2.1总平面布置原则1、遵循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2、尽量保持原地形地貌,减少占地范围和节约土方工程量的原则;3、空地以绿化种植为主4、综合考虑道路和停车场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公益性 骨灰 公墓 建设项目 建议书 4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