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学基础问题(7页).doc
《古籍版本学基础问题(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籍版本学基础问题(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籍版本学基础问题-第 7 页古籍版本学作业1. 解释以下名词:(1)书林清话:叙述刻书源流,于南末临安陈氏、明代汲古阁毛氏、渭代纳兰性德之通志堂等诸家最称详尽。副析版本名称,凡书之称册、书之称卷、书之称本、书之称叶、书之称函,阐述皆甚精当。征探讨雕版起源方面、如书有版刻之姑、刀刻原于金石、巾箱本之始、书肆之缘起、到书有圈点之始、书有节抄本之姑、刻书分宋元体字之始等等,都有充分的依据;在论述各类别本的特征及其鉴别方面,尤多经验之谈,正如张舜微先生所说的“阅肆日久,藏书素丰,库掌毕生,不妨精熟,故版本之学最能名世”(清人文集别录卷二十)。(2)藏书纪事诗:是中国历代藏书家的诗体传记及古籍版本目
2、录资料著作。叶昌炽撰。始编于光绪十年(1884),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3)书目答问补正: 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出版。它是为初学者指引行径而列的书目*共收录古籍删多种。每书后有简要说明,并指出何种版本较好。范希曾在此基础上补收了一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补上了原书漏掉的版本,又纠正其中的一些错误。范氏所补的书止于1930年。(4)中国版刻图录一部系统反映中国雕版印刷成就的大型书影图谱。赵万里主编。该书选辑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历代雕版印刷的书籍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样页,按刻版时代和刻版地区编排,展示了各个时代刻版印刷技术的发展。从中可看到同一时代在不同地区刻印的
3、书在字体风格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版刻风格的延续性。(5)卷轴装:是指将印页按规格裱接後,使两端粘接于圆木或其他棒材轴上,卷成束的装帧方式。卷轴装始于帛书,隋唐纸书盛行时应用于纸书,以後历代均沿用,现代装裱字画仍沿用卷轴装。(6)旋风叶: 旋风叶是从卷子演变成册叶的第一步,是册叶的第一种形式。旋风叶的出现大约是在唐末。(7)蝴蝶装 : 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8)包背装 : 包背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起于南宋后期。包背装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版口作为书口,然后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
4、上,再用纸捻穿订,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由于包背装的书口向外,竖放会磨损书口,所以包背装图书一般是平放在书架上。包背装图书的装订及使用较蝴蝶装方便,但装订的手续仍较复杂,所以不久即被另一种装订形式线装所取代。(9)线装 : 线装是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10)版式版式即版面格式,具体指的是开本、版心和周围空白的尺寸,正文的字体、字号、排版形,字数、排列地位,还有目录和标题、注释、表格、图名、图注、标点符号、书眉、页码以及版面装饰等项的排法。(11)牌记:
5、 又名木记、书碑,相当于现代图书出版物的版权页。指在书的卷末、或序文目录的后边、或封面的后边刻印的图记。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12)书耳: 在版框左栏外上方,有时刻出一个小方格,里面题写篇名,叫做书耳或耳格。主要见于宋代蝴蝶装版面上。(13)封面 : 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封面起着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14)鱼尾: 鱼尾即版心中间用作折页基准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
6、。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15) 书口 : 书口也称版口,就是前边所说的版心。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就印纸折叠装订成册,尤其是包背装、线装而言,就成了书的可以翻阅的开口,所以称为书口。(16)麻纸; 麻纸是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是一种大部分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17)麻沙纸: 产于福建建阳麻沙镇。颜色稍黄,纸纹不明显,厚薄、韧性也与麻纸相仿。(18) 白棉纸: 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如同一部活的中国造纸史,保存着从非常原始到比较先进的手工造纸技术,并可复原中国古代造纸业中的一些关键技术。(19)竹纸 顾名思义竹纸就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7、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我国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20)毛太纸又称毛太纸、仿宋纸,原产于江西,是我国手工纸种之一。由草浆和竹浆配抄而成。纸色发暗,纸面粗厚而软和,吸水性强,据小石山房丛书中载: “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泰” ,两者性能接近,可作书画纸或书画衬纸,也用作鞭炮纸。(21)开化纸开化纸,产自浙江省的开化县,因此得名。开化纸是清代最名贵的纸张,因为它质地细腻,极其洁白,帘纹不明显,纸虽薄而韧性强,柔软可爱,摸起来柔润而有韧性。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宫里刊书以及扬州诗局所刻的书多用这种纸。这种纸也叫“桃花纸”,主要是因为在白色的纸上
8、常有一星半点微黄的晕点,如桃红(22)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素有“寿纸千年”美称,早在元代即被誉为“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原产于福建省邵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有72道工艺,道道精湛。它纸白如玉,厚薄均匀,永不变色,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书写、图画均宜。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历来为国内外书画家所钟爱收藏。旧时,凡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23)官刻本版本类型。中国清代及清代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某种国家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本。中国雕版印书始自唐代。自五代起,始由国子监校刻经书
9、,开官刻本之先河。两宋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局、司、殿,地方各府、州、县、军,各地仓台、计台、公使库,各府、州、县学;元代兴文署、广成局、中书省、各行中书省、各路儒学、各地书院;明代两京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内府各监,各藩府,各布政使司,各府、州、县,各级各地学校;清代武英殿、内府各监,中央各部,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凡由这些单位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都可称为官刻本。历代官刻本书籍,由于财力雄厚,一般书品都比较考究。具有字大行疏,开本宽大、纸墨精良、装潢铺陈等特点。但也有些官刻本,如明代经厂本书,缘其出自太监之手,校勘不精。(24)家刻本私人在自己家里刊印的书籍。也叫家塾本、书塾
10、本。如南宋岳飞的孙子岳珂所刻的九经、三传,叫做相台岳氏家整本。近人王先谦刻印的汉书补注也是家刻本。(25)坊刻本 中国唐代至清代各地书坊刻印的书本编刻图书并经营书业的书坊,唐代已经出现,至两宋而更盛。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都开有很多书坊、书斋、书轩、书林、书堂、书肆、书棚、经籍铺、书籍铺和纸马铺。西南的四川,中南的两湖,华东的江、浙、皖、赣,尤其是福建建阳的麻沙和崇化,书坊很多。元代四川书坊衰落,山西平水(今临汾)兴起。明代南、北两京,苏州扬州、杭州、徽州、常熟和建阳,仍是书坊林立。清代书坊遍布全国各地,但有的已是单纯经销,并不编刻图书。书坊刻书有营利的目的,所刻的书多为社会所需要。早期书坊
11、的书贾为了速成易售,降低工本,印得狭行细字,纸墨粗糙,校勘不精,避讳不严,开本瘪曲的也不少。后来加强编纂,校勘日精,不乏精刊本。为了推销书籍,历代书坊在版面设计上,诸如二节版、字栏、竹节栏、博古栏及插图形式、牌记广告等装帧艺术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26)藩府本中国明代各藩王府所刻印的书本。明代的 277年中,皇诸子受封为王先后共62人,受封且建藩之国者50人。其中有的因获罪夺爵,有的因无子封除,只有分布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等布政使司的28个王府与明代相始终。(27)国子监本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28
12、)司礼监本洪武十七年(1384年)四月,朱元璋对宦官机构进行第一次调整时,增设了礼监司,其职权为掌宫廷礼仪。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第二次全面调整时,司礼监的职权则改为掌冠婚丧祭礼仪、赏赐笔墨书画、督导光禄司供应皇宫筵宴等事务。这时,司礼监虽仍排列在内监之后,但新增加的掌御前勘合、内使出门马牌等机要工作,无疑已大大提高了其地位。(29)武英殿本北京故宫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 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籍 版本学 基础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