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25页).doc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25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第 24 页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篇一:垓下之战课件文字稿垓下之战课件文字稿我来挑战1、项王军壁垓下动词,驻扎2、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招致,来到3、时不利兮骓不逝动词,奔驰4、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动词,遭受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动词,悬赏6、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给.看,副词,才7、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定;痛快8、举九江兵动词,发动9、诣项王动词,到.去10、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用作动词,往东走11、田父绐曰动词,欺骗12、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定13、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动词,回头14、马童面之名词用作动词,面对15、令诸君知天之亡我使动,使.灭亡16、纵江东父兄
2、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学习目标:1、进一步积累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2、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3、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整体感知在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三个场景中,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反复诵读品味,然后任选一处分析项羽的性格。霸王别姬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重情重义、铁汉柔情?东城快战英勇无敌、战神本色,自负成性、匹夫之勇?易中天说项羽: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不是决战而是快战,决战有求胜的想法,而快战只求痛快一时,不过逞强示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作为统帅本应选决战,即使最后一刻,也不能轻易放弃胜利的希望,象项羽那样觉得胜利无望便自暴自弃,只求
3、一个痛快一个漂亮的亮相和谢幕,太幼稚了。乌江自刎知耻重义、慨然赴死,末路穷途、认命归天?我心中的项羽给我的启示江山美人,已成云烟;是非功过,早已谢幕。做最好的自己:有情,有义,有担当!谱最美的华章:在天,在人?在自己!共勉!1、用个性化的形式表达一下你对项羽的看法(我眼中的项羽)。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如诗词、对联、山东快书.可绘画,也可填词演唱。2.送项羽一幅对联,以体现你对他的评价。霸王别姬,英雄儿女情长乌江刎颈,壮士慷慨悲歌课标分析20XX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关于选修课,新课标设计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
4、文化论著研读,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课程模块进行教学。选修课占的比重大(必修课程只占1.25学年,而选修课程占1.75学年;必修课共10学分,选修课可获14学分),模块多(人教版、苏教版新课标选修教材均设有16个模块),且大多数是以前中学未曾尝试过的课程,选修课不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语文课程中双翼中的一翼,共同构建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因此,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成败。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既不能好高骛远,照搬大学课程的方法,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5、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我们现在选修的是史记,选用的是鲁教版选修教材,该教材分八个专题,节选了20篇,由于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只有10周时间,因此我们又精选了其中廉颇与蔺相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垓下之战等进行课堂选讲。教科书中其余篇目让学生课余自读。教学时绝大部分学生阅读史记兴趣浓厚,还购买了全套史记以及有关评论史记的书籍来研读。通过名篇垓下之战的解读,我们深入解读了人物形象,“窥一斑而知全豹”,从项羽的故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的道理,同学们以古人为鉴,来指导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
6、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考虑到语文学习和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教学中还要充分让学生朗读,以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重视主动积极的参与,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火花的迸发。垓下之战教材分析项羽之死选自鲁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五单元,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悲歌”。单元序言建议:学习本单元,应当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着重体会人物的英雄品质,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从而对人物的悲剧命运作出历史的评价;在艺术上,具体认识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在文言文学习方面,应注意继续整理、积累
7、重要的实词和常见的虚词。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垓下之战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整篇文章集中记叙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作者以一种对悲剧性人物个性化的体验和感觉,运用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极具生动形象、贴近人性的艺术感染力。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我们已经学过了诸如廉颇、蔺相如、韩信、孙膑等人物,但这些人物都不如项羽有争议,找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做重点案例来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加
8、深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了解,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二两个理科班,经过对高一五册文言文篇目以及前一段时间史记(选读)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懂一篇文言文,对文本能形成基本的文言文语言感受能力,了解了史记及史传文学的特点,并对史记以及史记中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本文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较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项羽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分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并能对悲剧人物做出历史性的评价。垓下之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把握文意。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2.反复诵读品
9、味精彩句段,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3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一、导入:项羽不是帝王,但是司马迁却把他编在了“本纪”之中,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他的推崇和敬慕,但项羽在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英雄人物。今天我们走进文本,多角度来评价这位历史人物。二、检查预习(一)检查重点的实词1、项王军壁垓下2、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3、时不利兮骓不逝4、项王亦身被十余创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6、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7、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8、举九江兵9、诣项王10、项王乃复引兵而东11、田父绐曰12、期山东为三处13、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14、马童面之15、令诸君知天之亡我16、
1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三、品评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认识其悲剧性格。1、在战中这三个场景中勾画出你认为精彩之处,反复诵读品味,然后任选一处赏析项羽的性格特征,(形式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展示,不足之处由教师点拨。)(1)四面楚歌(悲壮)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表现了英雄末路多情而又无奈的心境)(2)东城突围(勇武)自述败因(自负、勇武)斩将溃围(无畏善战)一写突围失道,轻信农夫陷入大泽中,表现其有勇无谋二写自认兵败被围,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展现其恃勇自负。骁勇善战。三写东城快战,连斩敌将,令部下叹服,最后展现其勇猛无敌所向披靡的英姿。有万夫不当之勇。(3)乌江自刎船待渡-拒渡(宁死不辱、知耻)
11、项羽为什么不肯过乌江,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他高傲霸气,这是一个热血男儿的英雄情怀,这是一代叱咤风云的雄主的豪迈气概,同时这也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性格原因。曾有人悲哀地说,或许项羽少那么一点霸气,那么一点高傲就能渡过乌江待他日东山再起。骏马赐亭长、头颅赐旧友(仁爱重义、视死如归、侠骨柔肠)四、总结项羽形象:由以上我们可以窥出千古英雄的多情、知耻、重义、仁爱,一个既叱咤风云又儿女情长;既恃勇自负,又痛苦绝望的悲剧英雄形象。五、心中的项羽给我的启示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六、用个性化的形式表达一下你对项羽的看法(我眼中的项羽)。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如诗词、对联、山东快书、绘画、填词演唱.提示:霸王别姬,
12、英雄儿女情长乌江刎颈,壮士慷慨悲歌七、板书设计项羽之死垓下之战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通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楚兵罢食尽罢通“疲”b.辟易数里辟通“避”c.自陈以东傅海傅通“附”D.汉有天下太半太通“大”答案:D、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乃引兵解而东归乃:副词,于是、就乃有二十八骑乃:副词,只、仅仅b.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及:连词,和及其死,鲁最后下及:介词,等到.的时候c.楚击汉军,大破之之:代词,它(指汉军)非战之罪也之:助词,的D.今日固决死固:连词,本来其不至固宜固:副词,固然答案:D今日固决死固:副词,必定3.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
13、引兵解而东归解:放松b.汉王复入壁壁:营垒c.田父绐曰:“左”绐:欺骗D.诣项王诣:拜访答案:D.诣:到.去,这里指逼近4.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b.举九江兵举:用c.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回头看D.愿为君快战快:痛快答案:b.举:发动5.句中的活用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引兵解而东归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方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动用法,让我称王D.深堑而自守深:名词作状语,深深答案:D.深:名词作动词,深挖6.下列句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此天亡楚之时也判断句b.君王能与共天下被动句c.然今卒困于此介宾短
14、语后置句,被动句D.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句答案:b.省略句二、翻译下列句子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上天让我灭亡,我渡江干什么呢!(注:何.为:固定结构,表疑问。例:何辞为:还辞别干什么呢?何以伐为:凭什么攻打他们呢?)2.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译文:我为各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敌人旗帜,让各位知道是上天使我灭亡,并不是我作战的过错。(非.也:一种否定判断)3.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译文:项王怒目呵叱他们,赤泉侯的人马都很惊恐,因畏惧而后退数里。(瞋:chn睁大眼睛瞪人)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15、,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文:况且我和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西进,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然江东父兄怜悯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于心有愧吗?(籍:项羽名籍,这是自称)5.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译文:汉王就带领天下士卒打算屠毁鲁城,因为他们坚守礼义,为主人以死守节,就拿项王的头给鲁城人看,鲁城父兄才投降。效果分析本文节选于项羽本纪,描写了楚汉战争的最后一仗,通篇气势磅礴,情节起伏,脉落清晰,展现了西楚霸王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壮,让后人具体感受到战争的宏伟气势和激烈程度。预习时我们通过翻译重点语句检查了
16、课文翻译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理清了文章思路,对文章有了大体的把握。这节课我们对第二部分做了重点赏析,深入解读了人物形象,“窥一斑而知全豹”从项羽的故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的道理。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诸如廉颇、蔺相如、韩信、孙膑等人物,但这些人物都不如项羽有争议,找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做重点案例来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加深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了解,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而且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对项羽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很感兴趣,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观评记录主要优缺点分析:本节课目标达成度较高,引入课程非常有特色,教学设计巧妙。学生参与程度高,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注意每个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文 翻译 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