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古诗词选录(4篇)_选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昌龄古诗词选录(4篇)_选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昌龄古诗词选录(4篇)_选录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全文赏析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其次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其次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漫的烟雨覆盖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加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充满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
2、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呈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早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原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
3、多得不行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耸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由于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犹如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吩咐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亮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净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方高洁清白的品行。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清澈的品行。王
4、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旧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亮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亮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净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呈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顽强的性格。矗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
5、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致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自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其次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先从“秋海阴”、“楚雪深”写起,以景起兴。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写作背景 王昌龄古诗词选录(篇二)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全文赏析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
6、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不知愁”,紧接着其次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形象跃然纸上。闺中.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任凭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突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由于那迷茫和朦胧
7、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像。 故.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肯定会联想许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妙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剧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行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明显只是触发.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假如没有她平常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剧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的情感变化看
8、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王昌龄古诗词选录(篇三) 1、斋心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蒙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2、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3、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4、琴 孤桐秘虚鸣,朴实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5、驾幸河东 晋水千庐合
9、,汾桥万国从。 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 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 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6、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旧。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7、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兴奋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8、沙苑南渡头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9、谒焦炼师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10、宿京江口
10、期刘慎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孤独,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11、九日登高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12、万岁楼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受几千秋。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猿?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13、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原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天香自然会,陵异识钟音。 14、题灞池
11、二首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15、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16、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17、李四仓曹宅夜饮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18、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12、19、留别 秦林映陂水,雨过宛城西。 留醉楚山别,阴云暮凄凄。 20、题净眼师房 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 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 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 吴音唤字更分明。 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钉。 21、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23、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4、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仆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25、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13、。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26、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27、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28、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29、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王昌龄古诗词选录(篇四)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 【原文】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解释】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羌笛:
14、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独上:一作“独坐”。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退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白话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加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赏析】 组诗第一首,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奇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纳了层层深化、反复渲染的手法,制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非常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白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
15、的眺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简单引起人的孤独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经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哽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召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
16、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掌握不住,最终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终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详细、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非常奇妙、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非常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退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
17、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即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气了。 倦还捉。 韩愈 幸兹得佳朋,于此荫华桷。青荧文簟施,淡澉甘瓜濯。 韩愈 大壁旷凝净,古画奇駮荦。凄如羾寒门,皓若攒玉璞。 韩愈 扫宽延鲜飙,汲冷渍香穱。篚实摘林珍,盘殽馈禽ob. 韩愈 空堂喜淹留,贫馔羞龌龊。 韩愈 殷勤相劝勉,左右加砻斫。贾勇发霜硎,争前曜冰槊。 孟郊 微然草根响,先被诗情觉。感衰悲旧改,工异逞新貌。 孟郊 谁言摈朋老,犹自将心学。危檐不敢凭,朽机惧倾扑。 孟郊 青云路难近,黄鹤足仍鋜.未能饮渊泉,立滞叫芳药。 孟郊 与子昔睽离,嗟余苦屯剥。直道败邪径,拙谋伤巧诼。 韩愈 炎湖度氛氲,热石行荦硞。痟
18、肌夏尤甚,疟渴秋更数。 韩愈 君颜不行觌,君手无由搦。今来沐新恩,庶见返鸿朴。 韩愈 儒庠恣游息,圣籍饱商榷。危行无低徊,正言免咿喔。 韩愈 车马获同驱,酒醪欣共欶.惟忧弃菅蒯,敢望侍帷幄。 韩愈 此志且何如,希君为追琢。 韩愈 学校韩愈的古诗词【篇二】 韩愈汴州乱二首原文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健儿争夸杀留后, 连屋累栋烧成灰。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昨日乘车骑大马, 坐者起趋乘者下。庙堂不愿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学校韩愈的古诗词【篇三】 韩愈李花二首原文 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旁有一株李, 颜色惨惨似含嗟。问之不愿道所以,独绕百
19、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奈何趁酒不省录, 不见玉枝攒霜葩。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冰盘夏荐碧实脆, 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 剪刻作此连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长姬香御四排列, 缟裙练帨无等差。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学校韩愈的古诗词【篇四】 韩愈与于襄阳书原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
20、,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愿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愿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行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行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
21、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惊再拜。 译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尊敬地把信呈给尚书阁下: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声,显扬于当代,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下出名望、地位显达的前辈替他引荐的。读书人能够把他的美妙德行流传下来,照射后代的,也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下出名望的后辈给他做继承人
22、的。没有人给他引荐,即使有美妙的才华也不会显扬;没有人作继承人,即使有很好的功业、德行也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曾不是相互等待的,然而千百年才相逢一次。莫非是居于上位的人中没有可以攀援的人,居于下位的人中没有值得举荐的人吗?为什么他们相互等待那样殷切,而相逢的机会却那样少呢?其缘由在于居于下位的人倚仗自己的才华不愿巴结地位高的人恳求引荐,居于上位的人倚仗自己的地位不愿照看地位低的人。所以才学很高的人许多都为不得志而忧愁,地位高的人没有显耀的声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没有去求取,就不能说上面没有引荐人;没有向下查找,就不能说下面没有可以举荐的人。我思索这句话已经很久了,没有敢把这句话说给别人
23、听。 我从旁听说阁下具有非凡的才能,不随波逐流、有独到的见识,行为方正做事实际,进退有度不随流俗,文武官员能量才任用。莫非您就是我所说的那种人吗?然而没有听说过后辈有得到您的赏识和礼遇的,莫非是您寻求而没能得到吗?还是您志在建功立业,而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举的人才,也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呢?为什么应当听到您推举人才的事却久久没有听到呢? 我虽然没有才能,但要求自己却不敢落后于一般人。阁下将要寻求的人才还没能找到吗?古人说过:“请从我郭隗开头。”我现在只为早晚的柴米和雇仆人的费用焦急,这些不过费阁下一顿早饭的费用就足够了。假如您说:“我志在建功立业,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
24、以推举的人才,还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敢去知道的了。世间那些拘谨当心的人,既不足以向他们告知这些话,而胸怀坦白、才识卓越的人,又不听取我的话,那么就真的是我的命运很坏了! 尊敬地呈上我以前作的文章十八篇,如蒙您过目,也足以了解我的志向所在。 韩愈诚惶诚恐,再拜。 解释 贞元十八年春,韩愈为四门博士。国子,即国子监,唐代最高学府,下分七馆: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四门博士,即四门馆教授。将仕郎,官阶,唐属从九品。守,任的意思。 负:仗侍。 休光:盛美的光辉,光华。 后进之士:后通显的人。为之后焉:做他们的歌颂者。 虽盛而不传:即使成就卓越却不会流传。 是二人:这两种人。相须
25、:相待。这里是相互依靠的意思。 援:攀援。推:推举。 殷多、盛。这里引申作亲密解。相遇:相互遇合。 负:仗恃。谄:讨好。 顾:照看关怀。 戚戚:忧虑的样子。赫赫:威显的样子。 干之:求他。干,干谒。 闻于人:听说。侧闻:从旁边听说,表示谦恭。 道方而事实:道德方正而工作讲求实际。 卷舒:卷缩伸展,这里是进退的意思。文武:具有文、武的才能的人。唯其所用:只在您来使用。其,你,其次人称。 遇知:受到赏识。获礼:得到敬重。 恒:平常,一般。 :隗ku,郭隗,战国时燕国人。燕昭王招贤纳士,欲报齐国之仇,往见郭隗,郭隗说:“今王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刍:读音ch,喂牲口的草。
26、学校韩愈的古诗词【篇五】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花原文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即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开心心情。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人去攀折损害他的花枝,殷红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红青相衬,画面非常美丽,使人觉得几多可爱和惋惜。其实诗人正是爱其无游人来赏,爱其满地“青苔”“绛英”,倘有人来赏,则车辙马蹄践踏得不堪了,还不如任其花开花落、果熟果烂,来得自然。委婉表达俩诗人孤独的心境。 张十一是的
27、一位好伴侣,做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被贬谪,诗人有感作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但花开的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孤独无声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伴侣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颠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都怀才不遇的愤懑。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通用.篇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辉煌的诗篇,为了增加我们的民族骄傲感,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珍宝,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记的诗人张九龄古诗词吗?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我为大家收集
28、整理的“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欢迎您阅读和保藏,并共享给有需要的伴侣!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一)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原文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全文赏析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白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缺,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仆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假如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仆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安静。以
29、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详细突出。这里,诗人则用团?的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净无邪,忠贞专一。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犹如那团团聚月,在渐渐减弱其清辉,渐渐变成了缺月。“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动听,又真挚动人。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二) 张九龄春江晚景原文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得意,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全文赏析 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的确抓
30、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哀痛,往往布满了对美和抱负的向往,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密,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特别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五六句述其中不行言传之佳趣。中间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尾联复写春江景色。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妙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九龄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
31、)。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分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写作背景 张九龄喜爱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爱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会某种超然的情怀。此诗即为观景之作,其作年难考。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三) 张九龄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原文 为郡久无补,越乡空复深。苟能秉素节,安用叨华簪。 却步园畦里,追吾野逸心。形骸拘俗吏,光景赖闲林。 内讼诚知止,外言犹匪忱。成蹊谢李径,卫足感葵阴。 荣达岂不伟,孤生非所任。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 下有北流水,上有南飞禽。
32、我愿从归翼,无然坐自沉。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四) 张九龄当涂界寄裴宣州原文 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如何分虎竹,相与间山川。 章绶胡为者,形骸非自然。含情津渡阔,倚望脰空延。 远近闻佳政,平生仰大贤。推心徒有属,会面良无缘。 目夕遵前渚,江村投暮烟。念行祗意默,怀远岂言宣。 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五) 张九龄答陆澧原文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全文赏析 因友人陆澧邀诗人到山中居处饮酒小叙,诗人遂赋此诗作答,表示欣然愿往。全诗以酒为引子,写得颇具特色。 前两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松叶”芳香,可以作为酿酒的作料,引出下文
33、之“山路”。“春来”二字,点明时间。次句采纳问句的形式,似问非问,略显诙谐,直接道来,足见诗人与友人的浓浓真情。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之三曾云:“明珠珍贵须为佩,白璧堪裁且作环。”酒最能代表人间的真情,饮酒时最简单沟通与别人的感情,开篇即选取这种极为平常却又极富深情的事物,随便而问,显得浓情依依,轻快自然。 后两句“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山路”二字,照应前面“松叶”。为了喝伴侣的松叶酒,更为了与伴侣饮酒倾谈,诗人表示即使山路遥远坎坷,也要访问友人,伴侣情深,于此可见一斑。而结句语意更进一层。由春来可知,此时已是春天,山中已然冰融雪化,这里诗人作了一个假设:即使积雪满地,也要前往访问。此句既是说
34、诗人自己,又似告知友人,应当如此。结句看似平淡,实则蕴涵丰富。 这首绝句体小诗,短小而质朴,亲切而自然。诗中用语极为平实,几乎就是口头语,然而从容写来,淡而有味,语浅情深,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有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子,这种风格又被后来的王维、孟浩然等发扬光大,形成山水田园一派,张九龄不愧为开启盛唐诗风的诗坛领袖。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六) 张九龄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原文 未央钟漏晚,仙宇蔼沉沉。武卫千庐合,严扃万户深。 左掖知天近,南窗见月临。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他日闻更直,中宵属所钦。声华大国宝,夙夜近臣心。 逸兴乘高阁,雄飞在禁林。宁思窃抃者,情发为知音。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
35、篇七) 张九龄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原文 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是节暑云炽,纷吾心所尊。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徒知恶嚣事,未暇息阴论。 峣武经陈迹,衡湘指故园。水闻南涧险,烟望北林繁。 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 懿此高深极,徒令幻想存。盛明期有报,长往复奚言。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八) 感遇(第七)张九龄唐诗鉴赏 【原文】 感遇十二首1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行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解释】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
36、,借物寓意之诗。 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荐:进奉意。 树:种植意。 【白话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赞扬,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受往往不一,因果循环神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莫非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简单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原来是闻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
37、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知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布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毕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假如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莫非是由于“地气暖”的原因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确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
38、,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当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受,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最终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行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受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终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
39、“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莫非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究竟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自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关心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解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赞扬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爽而简练;前一句,是
40、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生气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九) 张九龄彭蠡湖上原文 沿涉经大湖,湖流多行泆.决晨趋北渚,逗浦已西日。 所适虽淹旷,中流且闲逸。瑰诡良复多,感见乃非一。 庐山直阳浒,孤石当阴术。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 象类何交纠,形言岂深悉。且知皆自然,高下无相恤。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十) 张九龄巡按自漓水南行原文 理棹虽云远,饮冰宁
41、有惜。况乃佳山川,怡然傲潭石。 奇峰岌前转,茂树隈中积。猿鸟声自呼,风泉气相激。 目因诡容逆,心与清晖涤。纷吾谬执简,行郡将移檄。 即事聊独欢,素怀岂兼适。悠悠咏靡盬,庶以穷日夕。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十一) 张九龄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色及仲春行县有此作原文 灵境信幽绝,芳时重暄妍。再来及兹胜,一遇非无缘。 万木柔可结,千花敷欲然。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 石壁开精舍,金光照法筵。真空本自寂,假有聊相宣。 复此灰心者,仍追巢顶禅。简书虽有畏,身世亦相捐。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十二) 张九龄使还都湘东作原文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牵役而无悔,坐愁只自怡。 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 张九龄的唯美古诗词集锦(篇.) 张九龄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遂赋二章原文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