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边塞征战诗提升性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边塞征战诗提升性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边塞征战诗提升性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边塞征战诗提升性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思想情感题边塞征战诗提升性训练 考点: 1.李白从军行 2.耿湋陇西行 3.祖咏望蓟门 4.吴兆骞夜行 5.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6.范仲淹和并州大资政郑侍郎秋晚书事 7.东晋曹毗夜听捣衣与唐刘长卿月下听砧 【考点研究】 一、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 1.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2.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3.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4.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5.从景物形
2、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 6.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 7.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 二、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 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
3、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 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答题分析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分析。 四、解答鉴赏诗歌思想情感题目的入手方面 1.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
4、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 2.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3.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 4.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 5.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 6.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
5、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考题对接】 一、李白从军行 从军行 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注释】玉门:指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地区。金微山:今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海上:大漠之上。铁关:指铁门关,故址在今新疆焉耆地区。 1诗的首尾两句分别写到玉门关铁门关两座关隘,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虏”一句用窦宪击破匈奴的典故来说明战士们也取得了驱逐胡虏战斗的胜利。 B“刀开”句回忆激烈
6、的战斗场面,战士们挥舞的大刀之刀环好像明月一样圆。 C第五、六句描写震撼人心的鼓声在大漠深处鸣起,战士们的英勇豪气直冲云霄。 D本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读来清丽潇洒,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的早期风格。 一、李白从军行【答案】 1玉门关位于甘肃,铁门关位于新疆,都是边塞要地,突出战士们从军艰苦但仍然杀敌靖边的豪情;主人公不惧千里跋涉,愿意长驱直人铁门关,表达了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 “从军玉门道”,意思是在玉门关从军征战,玉门关位于西北边疆,路途遥远,表现了战士们从军的艰苦,联系第二句“逐虏金微山”,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表现了战士们虽然路途遥远,但依然斗志昂扬,表现了
7、戍边的豪情。 “长驱静铁关”,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联系上一句“愿斩单于首”,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表现了战士们虽然路途遥远,也要直入铁门关,斩杀犯边的单于,表现了战士们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2B【解析】B.“回忆激烈的战斗场面”不正确,第三、四句“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意思是“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是描写战士们欢庆胜利的场景。 【注释】 玉门:指玉门关。 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 梅花曲:指歌曲梅花落,是横吹曲辞。 海上:瀚海,大漠之上。 单于:匈奴称其王为单于。 铁关:指铁门关。 【译文】 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
8、胡虏。 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 鼓声在大漠荒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可以充斥在云间。 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 【赏析】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李白在这首诗里抒发的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二、耿湋陇西行 陇西行 耿湋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 封狐犹未剪,边将岂无羞。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 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 【注释】封狐:大狐,这里指边境敌人。李都尉:西汉名将李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大雪”“稀”,言边地酷寒、人烟稀少;“阳关”“陇”,点明边塞诗的题材。 B三、四句中边关将士的情感,与
9、“燕然未勒归无计”句中流露出的情感是不同的。 C五、六句蕴藉丰富,塞外之荒凉,时空之无限,心中之忧愁,皆熔铸在这十字之中。 D全诗用字凝练,用典精当;写景壮阔,格调高昂,体现出了作者积极进取的胸怀。 2人言此诗有“万里之愁”,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二、耿湋陇西行【答案】 1D【解析】D.“体现出了作者积极进取的胸怀”错误。“积极进取”太绝对,因为作者在似乎有一种为国效力的愿望时,又同时害怕朝廷的刻薄寡恩。 2边患未息。边境敌人仍然没有被消灭,国家处于战事之中。 环境艰苦。边地苦寒,积雪封路,人烟稀少,将士们艰苦难耐,胜利无望。 朝政昏暗。用毕生未能封侯的李广的典故,暗指朝廷昏庸腐朽
10、,对边关将士赏罚不公。 【解析】诗开首两句“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描绘了一幅边疆积雪封路、人迹稀少的艰苦景象。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将士们英勇奋战,但遗憾的是“封狐犹未剪”,战事依旧,胡虏未灭,“边将岂无羞”那些将士们似乎应该感到羞惭。故诗人愁的是环境艰苦、边患未息。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这两句又转为写景,极写广阔的边疆白草遍地,寒冬季节,阴云密布,给人以艰难困苦、不胜愁苦之感,也喻示着战争还在进行。“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汉代的“飞将军”李广,他多年在边疆保卫了国家但朝廷又是怎么对待的呢!言外之意,似乎在批评朝廷的刻薄寡恩、赏罚不公。诗人愁的是朝政昏暗。 三、祖咏望蓟门 望蓟门
11、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1尾联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增加全诗的气势。客是诗人自称,游目纵观,不禁激情满怀。 B汉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显示出汉将军营中的轻敌和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 C颔联和颈联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壮丽景象: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充满阳刚之美。 D诗歌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
12、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 三、祖咏望蓟门【答案】 1(1)班超投笔从戎终军向汉武帝请缨的典故。(2)诗人虽则和班超身份以及人生经历不同,但是跟班超一样不甘平庸,想有所作为。愿意像终军一样为国效力,建立功勋。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表达了抗击敌人为国尽忠的豪情。 【解析】首先明确回答尾联用的两个典故,然后分析这两个典故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尾联,“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诗句中“少小虽非投笔吏”中用的第一个典故是班超“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
13、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诗人虽则和班超身份以及人生经历不同,但是跟班超一样不甘平庸,想有所作为。 诗句中“论功还欲请长缨”中用的第二个典故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愿意像终军一样为国效力,建立功勋。 祖咏用了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向汉武帝请缨,诗人借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很明白,更有抗击敌人为国尽忠的豪气顿生之感。 2B【解析】B“汉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显示出汉将军营中的轻敌和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中“轻敌和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错误,依据第二句诗“笳鼓喧喧汉将营
14、”意思是“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吹笳击鼓,喧声重叠”说明军营士气高昂。 【注释】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客:诗人自称。 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 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公封定远侯。 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
15、: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危旌:高扬的旗帜。 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边塞征战诗提升性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高考 语文 古诗词 思想 情感 边塞 征战 提升 训练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