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划分管理对象,优化配置管理资源,准确把握管理规律,施以专业方法进行税源管理的一种新的征管模式。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管好税源、管好税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笔者拟结合我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开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专业化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基本情况 (一)对以往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1.原有征管模式有碍于税收征管和优化纳税服务。农村税务分局主要负责辖区内所有纳税人的登记、发票等日常管理工作,而全县纳税人的征收、认证和报税等工作则集中在办税服务大厅完成,造成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多头跑、多次找”和税务
2、机关重复找纳税人的现象,增加了纳税人负担。 2.信息数据的应用水平较低。对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应用的分析程度不高,对企业的资金流、货物流、发票流分析不够,不能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向,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管理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3.税源监控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征管资源配置不合理,征管力量分配不均,税源管理科及城关分局的人员配置与工作量的矛盾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管质量的提高。 4.税源管理停留在浅层次。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税收管理员难以同时全面掌握了解多个行业、多个企业的动态情况和税收政策,谈不上对税源的分析,管户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或发挥。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税收法律宣传、调
3、查核实各类信息和催报催缴等繁杂的日常工作,更谈不上管深、管细、管透。 5.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状况制约税源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信息管税水平不均衡,复合型人才不多,制约了税源管理质量。 (二)因地制宜,科学划分管理对象,合理配置管理资源 结合我县税源分布情况、经营特点及当前税源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创新税收管理和服务理念,我们重新划分了税源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 1.税源管理科。负责全县范围内除涉农企业(农业、林业、畜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含供销社)、非增值税纳税人以外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 2.税务分局。负责所辖涉农企业(同上)、非增值税纳税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
4、理和服务工作。 (三)打破常规管理方式,施以专业化方法 按工作事项将税源管理分为专业化日常税收管理、专业化纳税评估、专业化纳税服务三大类,把税收管理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分工负责,专门从事某项或某类工作。 1.专业化日常税收管理。以各税源管理部门为单位,针对自身的税源结构特征和人力资源现状,整合税收管理力量,实施内部制衡,确保行业管理力量的有效匹配。推进税源管理方式从单兵作战向团队专业管理转变,发挥团队作战优势,集中力量从事行业专业化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税收管理风险。将辖区内各行业划分为重点税源(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行业)和一般税源(水泥、电力、烟草、房地产等行业)两大块实施团队管理,科
5、学合理设岗,负责所辖纳税户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款缓缴的调查核实、日常检查、处理一般性违规违章行为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等工作。 2.专业化纳税评估。调整补充专业化纳税评估力量,集中精力专门从事重点税源行业的纳税评估。以纳税评估和行业管理为抓手,形成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强化税政、征管部门在纳税评估中的作用。通过纳税评估将纳税人可能存在的非主观性偷逃税款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处理在萌芽状态,为纳税人提供自我纠错机会,达到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寓管理于服务、寓服务于管理,评估一个行业、整改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3.专业化纳税服务。将纳
6、税人个性化与共性化需求进行分类。搭建纳税服务群、互联网税收咨询服务工作平台,建立税收管理员与管理对象之间“点对点”的税收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班子成员对重点行业挂、帮活动等。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纳税人关注重点的差异,为纳税人“量身定做”不同的服务方案,强化个性化管理服务。 (四)建立健全税源专业化管理内控保障机制,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办法顺利实施 1.建立行业税收信息采集机制,强化信息管税。充分运用电子申报软件(通采)采集纳税人基本信息和第三方信息,加强信息平台再造,让丰富的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 2.完善行业纳税人需求收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
7、人遵从”主线,从“尊重纳税人、支持纳税人”角度,完善并大力推行支持和鼓励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制度,实实在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 3.建立完善风险分析评估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税收风险。积极建立并完善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和行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税收预警分析,及时提醒纳税人依法纳税,避免各类涉税风险。按照“高风险、高防范、高标准”的原则,对税源实行分类管理,对存在不同风险的纳税人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4.规范管理员岗责体系,实行绩效考核。税收管理方面,明晰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时限等;税收检查方面,按照统一的行业指南,明确检查项目、提示检查方法、统一处理标准、
8、考核工作时限,一一对应各项指标进行严格考核,规范税源行业专业化管理。 (五)建立专业化管理外部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信息管税与综合治税 1.与政府有关部门搭建电子信息管税平台。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通过矿产品综合管理系统(远程电子监控系统)加强煤炭行业及其它矿产品行业的源头控管,强化对重点行业的信息监控管理。 2.建立国、地税联合征管工作机制。针对建安行业税收流失现状,密切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地税部门相对优势,对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建筑耗材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发票的,由地税局将采集的信息反馈国税局审核,强化以票控税,堵塞税收漏洞。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是切
9、实解决了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在农村分局与县城办税大厅“两头跑”的问题。由于科学划分了管理对象和管辖范围,将全县除涉农企业、非增值税纳税人以外的企业的税收管理和征收工作划归税源管理科和办税服务大厅负责,让纳税人就近办理税收事宜,而将涉农企业、非增值税纳税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划归税务分局属地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的利用更趋合理,实现了管理机构的专业化,为实施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突出了税源行业分类管理工作重点。税源管理部门的管理力量得到整合,相对平衡了基层税务分局与税源管理科的工作量和业务量,过去城区分局只管个体不管企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是增强了核心业务工作的
10、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了过去税收管理员面对多个行业纳税人“眉毛胡子一把抓”,无法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问题。 四是强化了税源管理,堵塞了征管漏洞。通过对难以控管的税源行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和强化纳税评估,信息共享度增强,行业管理得到了规范,最大限度减少了税收流失。开展专业化管理工作一年来,通过纳税评估,增加税收400余万元,税收总量同比增收4579万元,增长39.44%。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应因地制宜,要有侧重点和选择性。应结合本地税源数量、纳税人规模、行业特点而定,不能搞一刀切。如不顾实际,对所有行业的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全面铺开,不仅工作量大,还可能顾此失彼,劳而
11、无功。 二是税源管理与信息技术要协同并进。信息技术是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税源管理也应与技术发展相协调,两者应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要根据税源管理工作的变化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税源管理业务整合和优化,实现管理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三是应加大第三方数据收集交换力度。税源专业化管理以数据分析为龙头,而数据分析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能否获取足够的第三方信息。获取第三方信息乃至建立经济财源信息平台需靠地方政府推动,实现税务机关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数据交换,目前各单位、部门之间协作机制层次不够,特别是在数据质量和及时性方面,需要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是要解决管理与人才之间的矛盾
1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源管理专业团队,是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当前各基层局的专业化管理人才较为短缺,为此,一方面要加大对税收管理员的培训和培养,将培训与评价使用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干部分类管理,完善对执法人员的等级管理,切实调动干部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适当上收部分重要、复杂的涉税事项,切实解决机构设置、人才分布与专业化管理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五是实施专业化管理要与减轻基层负担相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对征税对象、纳税主体进行的系统化、层次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工更加精细严密,如处理不好管理工作与基层负担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会加重纳税人或税收 第二篇:对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与思考对推
13、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15日来源:荆门市地方税务局撰稿:何庆友肖敬敏 字体:【大】 【中】 【小】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管理主体的专业分工与税收管理客体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是贯彻落实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税务机关征管方式,是亟待解决的又一新课题。笔者就此谈谈浅见: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税收征管质效低下。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集申报审核、资料归集、纳税辅导与服务于一身,存在任务不明、目标不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此外,税源管理的模式也不统一,有的是按行业
14、管理划分,有的则按地域管理划分。同行业分地域的管理方式、极易出现管理力度不同,管理标准不一,管理效果各异的现象,造成税收征管质效低下。 (二)税源监控管理不到位,税源家底不清不明。近几年来,我们基层大厅以开展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构建和谐税收环境为出发点,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办税效率为目标,积极采取了各项措施,在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手段,健全服务制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纳税服务的优化,拉近了与纳税人的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作为税收管理部门与纳税人的正面接触则日益减少。比如全面推广网上办税系统以来,管理人员放松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的监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对登记、
15、申报、入库方面加以重点考核,只要纳税人按 期申报缴纳了税款,对纳税人的日常监控则很少有人过问。 (三)纳税主体个性化差异明显,现行征管模式相对滞后。纳税人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税法的遵从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较大的金融保险企业采用了电算化;而大多数的企业一般都还是采用手工核算;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及少数个体工商户是请人代帐。由于管理对象的明显差异,按现行的“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准确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度内涵。 1、摆脱对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切实纠正少数干部认为将税源进行分类管理就是专业化
16、管理错误认识。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真正的专业化管理应该是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和每个工作环节上,都有专门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和目标。二是切实纠正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的错误认识,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但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专业化管理不能靠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三是切实纠正专业化管理的成效就是收入的增长的错误认识。专业化管理不是唯收入论成败,而要把提高征管质效作为主要标杆。检验专业化管理的成效既要看税收收入的增长,更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看税收遵从度是否提高,看征收率是否
17、提升,看征管漏洞是否存在,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看纳税人是否满意。 2、加强对不同税源实施分类管理的认识。税源分类管理是根据税源的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大小、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产业特点、纳税信用登记等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找出规律,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税源分类管理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按行业分类,在税源管理范围比较集中,纳税人数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宜采取以行业分类管理。二是按规模 分类,根据辖区内纳税户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把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零星税源进行管理。三是按性质分类,可将税源按照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涉外企业、其他企业、个体工
18、商户等进行划分。四是按区域分类,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零散税源由于点多面广,容易出现疏漏,可实行按区域分类的管理办法。五是按综合分类,比如按属地加行业的分类等。 (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从我科税源结构上来看,重点税源户数不多,且行业比较单一;中小企业行业较多,涉税事务比较繁杂,会计核算不健全。从税收管理人员来看,各片线的税收管理员配置有明显的差异,税源管理的要求与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结合实际,我科应按综合分类法实行税源管理。一是对重点企业税源的管理。设立重点税源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安排业务骨干定点负责重点税源企业的户籍
19、管理,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努力满足其专业性、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安排综合素质强的同志深入研究重点税源企业经营情况、行业特点、赢利模式,熟练掌握相关产业财税政策,监控税负、物耗、成本费用率等日常预警指标,防范重点税源流失和执法风险,确保主体税源的稳定,提高税收收入分析预测的质量。二是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按属地加行业的方式分类管理,深化个体定额核定管理。对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积极推行建账建制,实行查账征收;对从事连锁店、商场(超市)、眼镜店、药品(保健品)店等可列为开展建账建制试点户;对不能实行建账核实征收的个体工商户,要按照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核定程序及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定期公告定额设定情
20、况,接受社会监督。对未达起征点户,实行“完全定额”的动态管理方式,按照规定做好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的税务登记、定期定额核定与管理、巡查巡管、征管档案等各项基础税收管理工作,做到免征不免管。税收管理员按月到户调查其具体经营情况,按季测算其营业额,结合定额发票的使用情况,通过微机评税,测算月营业额。经测 算,达起征点的,立即恢复征税。三是对零散税收的管理。重视“二八定律”在税收管理上的应用,加强零散税源的分类管理。充分利用综合治税网络,积极推行代扣代缴、委托代征模式,通过合作管税的方式,最终在税源管理上逐步建立“政府管税、部门协税、群众护税、税务办税”四位一体协税护税的新格局。 第三篇:推进税源专
21、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应对新的经济税源态势、提高征管质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近年来,临沂市国税局按照省局有关部署,以搭建专业化的征管框架为依托,着眼本地税源结构和征管现状,以“完善税收岗责体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构建专业管理团队”为重点,积极探索和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税源分级管理机制。在税源基础事务属地管理的前提下,探索明确层级管理定位,强化专业团队评估,取得一定成效。 1、确立分级监控对象。将全市税源划分为“市局、区县局、基层分局”三级税源监控对象。市局层面成立预警评估工作办公室,对
22、全市纳税评估工作统筹管理,具体负责预警评估工作的专项考核和复审复核,全市行业税源、重点税源管理情况的集中分析。其他业务科室立足自身职能,开展征管数据分析,确定疑点企业清单,经评估办统筹后下发。区县局层面由税源管理二科统筹承接上级局下发的各类纳税评估任务,对下部署分配任务并负责指导和管理,同时直接实施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高风险纳税人的评估。基层分局层面具体承担上级发布疑点企业的评估,并根据自身需要开展日常评估工作。 2、组建专业评估团队。成立市、县两级税源监控评估团队,推动市、县两级税源管理职能实体化。制订完善税源监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明确税源评估监控横向联动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信息发布制度、风险
23、应对反馈制度。市级机关负责全市税源监控、税收分析、遵从风险管理,市局整合各业务部门相关预警指标,完善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开发税源监控平台,由税源评估监控团队在充分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税源评估监控,对异常情况统一下达税源风险应对任务,监督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3、健全完善岗责体系。一是优化税源管理岗位设置,重新设立企业基础管理岗、个体基础管理岗、调查核实岗、评估管理岗和评估实施岗。其中,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为基础性工作岗位,调查核实岗、评估实施岗为专业工作岗位,评估管理岗为管理性岗位,同时规定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与调查核实岗不得兼岗,评估管理岗与评估实施岗不得兼岗。二是细化明确岗位职责,其
24、中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全面承担管户责任,主要负责户籍管理、日常巡查和信息采集;调查核实岗主要承担重点执法事项和评估取证查证工作,负责资格认定、优惠政策兑现核实、出口退税核实、增值税专用发票增量增额等专项调查;评估管理岗主要负责评估事项的管理工作;评估实施岗负责具体评估工作的实施。三是健全岗责体系。重新梳理和归集具体业务事项436个(其中基层286个),并对市局、区县局和基层分局三级岗责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征、管、查、评和法律救济五大类业务序列之间的衔接关系,细化岗位操作标准、时限要求、应用模块、流转方向及相关手续,搭建新的岗责体系,并配有业务流程图129个、涉税文书339个,形成职能岗责的全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行 税源 专业化 管理 实践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