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 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与NH4Cl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等。【详解】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Zn、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为吸热反应,且C元素的
2、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C、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B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时达到高潮。奥运火炬采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B.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C. 1molC3H8和5mol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molCO2和4mol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 丙烷
3、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答案】A【解析】【详解】A、火炬燃烧时,不仅发热,而且发光所以火炬燃烧时,化学能不仅转化为热能,还转化为光能等其它形式的能,A项错误;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都会释放热量,B项正确;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反应中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这就是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丙烷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所以1molC3H8和5mol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molCO2和4mol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项正确;D、丙烷完全燃烧C3H85O23CO24H2O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
4、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故D正确。答案选A。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已知2H2(g)+O2(g)=2H2O(g) 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B. 反应SO2(g)+2H2S(g)3S(s)+2H2O(l)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bD.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A. 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应生成液态水,气态水变为液态水还要放出热量,所以氢气燃烧热大于241.8 kJmol-1,A项错误;B. 该反应的
5、S0,常温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说明HTS0,所以必须有H0,B项正确;C. 放热反应的H0,2molC(s)完全燃烧生成CO2(g)时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完全燃烧生成CO(g)时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越小,则a0说明石墨变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则说明等物质的量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项错误;答案选B。4.对于反应COCl2(g)CO(g)Cl2(g) H 0。改变下列条件一定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 升温B. 增加CO浓度C. 加催化剂D. 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答案】D【解析】【详解】A.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不符合题意;B. 增大CO浓度,逆反应速
6、率瞬间增大,正反应速率随之增大,不符合题意;C. 加入催化剂,可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D. 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则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D项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学生们总是认为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但是实际上,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实际上,虽然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但是反应体系的分压并没有改变,因此反应速率不变。5.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可逆反应:A(s)2B(g)2C(g)H0,不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的是v正(B)v逆(C) n
7、(B)n(C)11 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A. B. C. D. 全部【答案】C【解析】【详解】二者化学计量数相同,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做标志;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能做标志;气体的总质量随着反应而改变,所以密度不变可做标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总质量 /气体总物质的量,由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而气体的总质量随时改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做标志。故选C。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
8、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浓硫酸;稀硝酸;稀醋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H1H2H3B. H1H2H3C. H1H2H3D. H1H2H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为H573KJmol1 浓硫酸稀释时会放热,醋酸是弱酸电离时吸热,答案选C考点:中和热与焓变7.一定温度下将2mol SO2和1mol 18O2 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18O2 (g) 2SO3(g) ,达到化学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8O 存在于SO2、O2 和SO3 中B. 容器中所含氧原子总数为6 NAC. 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
9、目为4 NAD. 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Ar,重新平衡后,SO3浓度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 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同时进行,SO2和O2 生成SO3的同时,SO3也分解生成SO2和O2,平衡时三种气体共存,因此18O存在于SO2、O2 和SO3 中,A项正确;B. 化学反应中遵循原子守恒,平衡时容器中所含氧原子总数等于反应初始时SO2和O2中的氧原子总数,共6NA,B项正确;C. 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将2mol SO2和1mol18O2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SO2和O2不可能完全转化为SO3,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
10、数目小于4 NA,C项错误;D. 容器容积不变,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Ar,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SO3浓度保持不变,D项正确;答案选C。8.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v(A)0.5molL1min1B. v(B)1.2molL1s1C. v(D)0.4molL1min1D. v(C)0.1molL1s1【答案】D【解析】【详解】Av(A)0.5molL1min1=molL-1s-1 =0.0083 molL-1s-1;B由于B是固体,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Cv(A)=v(D
11、)=molL-1s-1=0.0033molL-1s-1 ;Dv(A)=v(C)=0.05molL-1s-1;则反应速率最快的为D,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的单位需要一致。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变化表示化学反应速率。9.已知NO和O2转化为NO2的反应机理如下:2NO(g) N2O2(g) (快) H10 平衡常数K1N2O2(g)+O2(g) 2NO2(g) (慢) H20 平衡常数K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NO(g)O2(g) 2NO2(g) H=(H1H2)B. 2NO(g)O2(g) 2NO2(g)的平衡常数C.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D.
12、反应的速率大小决定2NO(g)O2(g) 2NO2(g)的反应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2NO(g) N2O2(g) (快) H10 平衡常数K1N2O2(g)+O2(g) 2NO2(g) (慢) H20 平衡常数K2两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可得2NO(g)+O2(g)2NO2(g),H=(H1+H2),K=K1K2,据此解答。【详解】A. +可得,2NO(g)+O2(g)2NO2(g),H=(H1+H2),A项错误;B. +可得,2NO(g)+O2(g)2NO2(g),K=K1K2,B项错误;C. 都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均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D
13、. 反应较慢,为决定2NO(g)+O2(g)2NO2(g)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项正确;答案选D。10.已知:H-H键、O=O键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496 kJj/mol和462kJ/mol;2C(s)+O2 (g)=2CO(g) H=-220 kJ/mol ;C(s)+H2O(g)=CO(g)+H2 (g) H=a kJ/mol。则a为A. -332B. -118C. +130D. +35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水分解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的焓变H=H产物-H反应物再结合化学键能和物质能量的关系来回答详解:已知C(s)+H2O(g)CO(g)+H2(g
14、)H=akJmol10,2C(s)+O2(g)2CO(g)H=-220kJmol1,2-得:2H2O(g)O2(g)+2H2(g)H=(2a+220)kJmol10,4462-496-2436=2a+220,解得a=+13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和化学键键能之间的关系,解题关键:关于化学键能和物质能量关系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能力11.实验室用下列四种硫酸分别与锌粒制备H2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10 10mL 3mol/L的硫酸B. 10 20mL 1mol/L的硫酸C. 20 10mL 3mol/L的硫酸D. 20 20mL 18.4
15、 mol/L的硫酸【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据此解答。【详解】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稀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但D项,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制备氢气,因此C项反应速率最快,C项正确;答案选C。12.一定条件下,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H2、I2、HI 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B. 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 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的血红色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颜色变浅或消失D. 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溶液颜色变浅【答案】A【解析】【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
16、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注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概念的理解及使用范围:(1)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才能使用;(2)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外界条件才能使用,若有多个条件改变,则要综合分析。【详解】A. H2、I2、HI混合气体达到的化学平衡是H2(g)+I2(g)2HI(g),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混合加压后,平衡不移动,颜色变深是因为体系体积减小,物质浓度增大造成的,与平衡移动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项正确;B. 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减少了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能用勒
17、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错误;C. 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的血红色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3+3SCN-Fe(SCN)3,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2Fe3+ Fe=3Fe2+,Fe3+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Fe(SCN)3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或消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错误;D. 氯水中存在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滴加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Ag+Cl=AgCl,Cl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l2浓度减小,则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A项是学生们的易错点,H2(g)+I2(g)2HI(g),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混合加压后,平
18、衡不移动,颜色变深是因为体系体积减小,物质浓度增大造成的结果,与平衡移动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3B(g)2C(g),有关下列图像说法的不正确的是( )A. 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在图B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C. 若正反应的H0【答案】D【解析】【详解】A.依据图a可知:当反应达到平衡后,由于升高温度,V逆V正 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选A;B.在图B中,平衡未移动,但是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虚线只能表示是加入了催化剂
19、,故不选B;C.若正反应的H0,升高温度,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逆向移动,故可以用图c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不选C;D.由于升高温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平衡逆向移动,可推知正反应的H0,故选D;答案:D14.某温度下,H2(g)CO2(g) 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起始浓度甲乙丙丁c(H2)/molL-10.0100.0200.010.020c(CO2)/molL-10.0100.0100.020.020下列
20、判断不正确的是A. 平衡时,丙中CO2的转化率小于60%B. 平衡时,甲中和丁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 平衡时,乙中H2和丙中CO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均为0.014 molL-1D. 平衡时,乙中和丙中CO的体积分数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 设甲容器中平衡时二氧化碳转化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可列出三段式:H2(g) CO2(g) H2O(g)CO(g)起始(mol/L) 0.01 0.01转化(mol/L) x x x x平衡(mol/L) 0.01-x 0.01-x x x平衡常数为,解得:x=0.006,则甲中CO2的转化率为,丙和甲对比,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增加了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邵东县 第一 中学 娄底 2019 _2020 学年 化学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