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彻底水解糖原、淀粉、蔗糖得到的单糖都是葡萄糖B. 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C.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它能参与某些代谢过程D. 如果一种生物的核酸只由4种核苷酸组成,则该生物一定不是细胞生物【答案】A【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既含有核糖核酸也含有脱氧核糖核酸。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形成的二糖,糖原和淀粉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主动运输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通过
2、性是重要体现,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能量,通过主动运输过程细胞能够主动吸收或排除细胞内的元素,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组成元素的相对稳定。【详解】糖原和淀粉彻底水解得到的单糖是葡萄糖,蔗糖水解得到的单糖是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主动运输能保证细胞有选择性地吸收需要的物质,以维持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B正确;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它参与许多化学反应,C正确;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两种核酸、8种核苷酸,病毒不具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核酸、4种核苷酸,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和分布,核酸的分类和分布,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主动运输的意义,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
3、关键。2.下列关于生物体能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中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和重新形成,故ATP储存的是不稳定的化学能B.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均可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C. 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在有氧呼吸时,产生的能量值不同,这与它们分解产物不同有关D.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而蛋白质一般不作能源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采用逐项分析和排除的方法作答。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脂肪属于脂质,生物体的储能物质;ATP是细胞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详解】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另
4、一个高能磷酸键一般不断裂,储存的是活跃的化学能,A错误;糖类、脂质、蛋白质均可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核酸不能为生命活动供能,B错误;同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在有氧呼吸时,脂肪产生的能量更多,这与它们的元素组成比例不同有关,脂肪的碳氢元素含量比糖类高,C错误;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做能源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ATP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在功能上的共性,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磷脂是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重要组成成分B. ATP是由一分子腺苷、一分子
5、核糖和三分子磷酸组成C. DNA多样性与碱基数目、种类、排列顺序有关而与空间结构无关D. 微量元素可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如Fe、Mg分别参与血红蛋白和叶绿素组成【答案】C【解析】【详解】核糖体、中心体是无膜的细胞器,不含有磷脂,A项错误;核糖与碱基结合的产物即为腺苷,ATP是由一分子腺苷、三分子磷酸组成,B项错误;DNA均具有双螺旋的空间结构,DNA多样性与空间结构无关,C项正确;P属于大量元素,D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或D项,错因在于:(1)知识点不清:核糖与碱基结合的产物即为腺苷;(2)审题不细:Fe、P分别参与血红蛋白和NADP+组成,但P属于大量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4.
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相似B. 生物膜系统指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C. 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部区域化D. 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内质网丰富【答案】B【解析】【分析】1、在细胞中,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生物膜系统 2、其重要的作用有,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区室,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详解】各种生
7、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很相似,不是完全相同,A正确;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而生物体中的小肠黏膜、腹腔大网膜等膜不属于生物膜,B错误;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部区域化,C正确;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性腺细胞主要合成和分泌性激素(固醇类激素),因此性腺细胞内质网丰富,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5.糖尿病心肌病是由高血糖引发的心肌线粒体功能损伤,主要是心肌细胞对脂肪的摄取、代谢增强,导致线粒体耗氧增加和呼吸功能损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心肌细胞线粒体含量高,葡萄糖在线粒体氧化分解供能B. 患者的
8、高血糖会影响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C. 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膜参加反应D. 患者的线粒体耗氧增加是因为脂肪中氧含量远少于糖类【答案】A【解析】【详解】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A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受血糖浓度调节,因此高血糖会影响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B正确;氧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与糖类相比,脂肪中的含H多、含O少,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少,D正确。【点睛】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发生的反应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
9、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6.下列叙述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A.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渗透作用吸收水分B. 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C. 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线粒体,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D.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错误;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
10、运输,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错误;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因此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C错误;卵细胞体积较大,则相对表面积小,因此不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D正确。7.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B. 低温能够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C【解析
11、】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未知的,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已知的,A项错误;低温能够降低酶的活性,但低温并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项错误;碘液遇淀粉变蓝,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因碘液只能检测反应物淀粉的剩余量,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所以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C项正确;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而酶具有高效性,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将酶与底物溶液分别在相应的实验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D项错误。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B. 酶在最适温度和pH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C. 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内质
12、网和高尔基体D. 酶既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也可以作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答案】D【解析】【详解】酶是催化剂,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所以反应后酶不会被降解,A项错误;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较,催化效率更高,B项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当蛋白质作为酶时,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当RNA起催化作用时,酶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项错误;酶既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也可以作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如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失活,作为蛋白质可被胃蛋白酶水解,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
13、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A. 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B. 净光合速率长期为0时,植物停止生长C. 夏季晴天光照强度最大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D. 人体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答案】B【解析】【详解】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适合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A项错误;净光合速率长期为0时,没有有机物积累,植物停止生长,B项正确;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因蒸腾作用过强,小麦叶片的气孔关闭而出现午休现象,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减少,小麦的光合速率反而下降,C项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
14、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0.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相关看法不合理的是()A. 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B. 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C.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D. 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答案】D【解析】【详解】松土可增加土壤缝隙中空气的含量,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植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A项正确;松土透气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B项正确;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
15、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C项正确;松土可增加土壤透气性,使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D项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的特点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生活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1.将某株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光照强度合适的环境中,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得到下图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每天的日照时间相同,则该植物在15的环境中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B. 若每天的日照时间少于12 h,相比于5,该植物在25环境中生长更快C. 若每天的日照时间为12 h,则该植物在35环境中无法生存D. 由图可知,在一定的温度
16、范围内,温度对该植物的细胞呼吸几乎没有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15时,该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有机物积累最快,A正确;设日照时间为x,可以列两个方程:5时,一天的有机物积累可以用方程:y1=4x-124表示;25时,一天的有机物积累可以用方程:y2=6x-224表示;当x=12时,y1=y2;当x12时,y1y2;当x12时,y1y2;B选项中x12,应当是5生长更快,B错误;日照时间为12h,35时一天的有机物积累为512-3240,该植物无法生长,C正确;在5-15范围内,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温度对细胞呼吸几乎没有影响,D正确。【点睛】注意:判断植物释放能生长的依据是光合强度大于呼
17、吸强度,且大的越多,生长越快。12.下列与绿色植物某些生理过程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绿色植物的光反应可以在暗处进行,暗反应也可以在光下进行B. 大豆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可以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C. 水果贮存时充入N2和CO2目的主要是抑制无氧呼吸,延长水果的贮存时间D. 即使给予叶绿素提取液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也无法检测到有O2生成【答案】D【解析】【详解】光反应一定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A错误;大豆根吸收矿质元素,需要消耗ATP,但植物的根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水果保鲜需要的条件是降低氧气浓度,减弱有氧呼吸,但不能无氧呼吸,保持一定的湿度,C错误;
18、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放出氧气,只有叶绿素而没有光合作用相关的酶,也无法进行光反应,产生氧气,D正确。【点睛】基础题,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很多方面,学习时注意理解各方面的原理。1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不同,产生CO2的场所也不同B. 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C. 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不能完成暗反应D. 密闭玻璃容器中降低CO2供应,植物光反应不受影响但暗反应速率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
19、、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详解】酵母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CO2产生但产生C
20、O2的场所不同,A正确;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B错误;暗反应不需要光,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能完成暗反应,C错误;密闭玻璃容器中降低CO2供应,会导致CO2固定过程减弱,生成的C3减少,致使C3还原时消耗的H和ATP减少,造成光反应产物H和ATP的积累,进而使光反应速率降低,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14.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 蜥蜴断尾后再生出新的尾部B. 小鼠骨髓造血干
21、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 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D. 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要求考生透彻理解全能性的内涵并熟记常见的实例,分析选项作答。【详解】蜥蜴断尾后再生出新的尾部的过程中有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小麦花粉是生殖细胞,不是体细胞,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该过程也体现了体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
22、D正确。【点睛】细胞全能性的判断标准:发育成完整植株。15.科学家将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与分裂期的细胞进行融合,结果发现:在融合完成的初期,细胞内出现染色体和细胞核并存的现象,随后核膜开始解体,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融合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 该结果表明分裂期细胞中有能使核变化的物质C. 融合细胞内染色体与DNA数量比为12D. 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其化学成分并未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并结合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
23、】细胞融合包括细胞膜融合,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在融合完成的初期,细胞内出现染色体和细胞核并存的现象,随后核膜开始解体,染色质开始凝缩成为染色体”可知,分裂期细胞中有能使核变化的物质,B正确。不确定分裂期的细胞的具体时期,因此融合细胞内染色体与DNA数量比无法确定,C错误。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因此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其化学成分并未发生改变,D正确。【点睛】凡是涉及膜融合和细胞形变的现象都离不开生物膜的流动性;染色体复制完成到着丝点分裂期间,染色体与DNA数量比等于1:2;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不同形态的结构。16.下图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一中 2020 届高三 生物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