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八班级物理学问点总结.docx
《学校八班级物理学问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八班级物理学问点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八班级物理学问点总结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是八班级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下面是我整理的学校八班级物理学问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学校八班级物理学问点总结1 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连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
2、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连续吸热。 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连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
3、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学校八班级物理学问点总结2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
4、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当在观察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5、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连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推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22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班级 物理 学问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