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方办公室工作总结三篇.doc
《2022地方办公室工作总结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地方办公室工作总结三篇.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方办公室工作总结三篇 地方办公室工作总结一*年以来,区地志办结合全区“走基层”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以“干好本职工作、服务五区建设”为目标,及时推进各项工作。 一、工作情况 (一)区志进入出版程序。*年7月,xx区志(19912005)顺利通过市志审验委员会验收。按照验收会精神和区领导指示,区地志办及时开展增补内容搜集和再次修改工作,形成约100万字终审定稿清样。全书有卷目30个、类目195个、条目963个、照片63张、图11幅、表格167张。*年初由区政府向市政府申请出版发行,1月28日,市政府以成府函*13号文件批复:“同意交付出版,公开发行”。目前,正开展区
2、志出版前期工作。 (二)完成*卷青白江年鉴出版。根据区年鉴编纂要求,组织人员完成年鉴稿最后审校工作。目前已进入印刷厂排版印刷,完成后将及时向区级领导、部门、社会团体、乡镇(社区)等赠阅。 (三)花园村志形成送审稿。花园村志是我区村志编纂工作的试点项目。在区地志办的指导和清泉镇党委、花园村委的组织领导下,形成了20余万字的花园村志送审稿。目前,区地志办正按照志书编纂要求和xx市志行文规则、志书出版相关规定,对送审稿进行全面审读。 (四)启动十八湾村志编修。结合“走基层”活动,积极联系帮扶基层单位,指导服务好城厢镇十八湾村志编修:一是积极推动十八湾村志编修,今年1月,协助该村召开动员会、组建编辑部
3、、拟定篇目等工作;二是积极组织学习培训,开展志书基本知识培训,为村志编辑部送去志书编纂实用手册、书香成都、成都史志、青白江年鉴等编纂教材及地情资料,进一步提高编修人员编纂水平。目前,十八湾村志已完成篇目设置,正开展基础资料的搜集。 (五)积极开展“走基层”活动。一是针对联系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电脑技术不强等实际问题,深入联系村大同镇五里村协助建账。二是根据前期入户摸排情况和部门建账,制定“销账”方案。三是开展好“暖冬”活动,为7户帮扶群众提供2000元生活物资。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村志编修过程中,部分单位存在认识不够深、推进缓慢的现象。虽然对7个单位进行了村(社区)志编纂动员,但真正推进的却
4、很少;二是本单位编辑人员缺失,工作条件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区地志办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认真抓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是抓好第二部区志出版。按照中指组地方志质量规定和XX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出版印刷规范、xx市第二轮区(市)县志书出版意见等文件要求,积极与市志办联系,进一步把好志书质量关,并做好招投标和出版发行等工作,年内完成出版工作。 二是编好*卷区年鉴。加强全区年鉴队伍培训,开展业务指导,推动全区年鉴质量上新台阶。按照一年一鉴的编纂要求,改进采编机制,完成区年鉴(*卷)的编写、出版和发行工作,突显区域特色和时代主题,增强其资政的有效性和即时性。 三是组好省市年鉴稿。
5、按照省、市年鉴要求,组织人员开展*年卷四川年鉴和成都年鉴青白江部分组稿工作。多渠道搜集文字及图片资料,核实相关数据,力求突出反映全区*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绩和特色亮点。按时间进度完成文字稿件和图片资料的编辑、审校、审签、上报等工作。 四是修好乡村社区志。以编修村(社区)志记载我区农村和城镇的发展变革,保留乡村历史文化。认真指导好全区首部村志花园村志编修,力争年内完成出版。通过花园村志编修试点工作的完成,推动大弯街道石家碾社区、弥牟镇白马村、城厢镇十八湾村、祥福镇民强村、姚渡镇芦稿村、龙王镇青光村、福洪乡杏花村等村(社区)志和清泉学校志的编修,力争编修出一批反映本土特色的代表志书。 五
6、是做好地情资料编辑。认真编辑xx区情,力求反映我区各行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绩、特色亮点,及时辑录成册,为续修区志辑存资料,为社会各界快速了解青白江提供平台。年内为区级领导、乡镇部门、社会团体等赠阅xx区情青白江年鉴等地情资料。 六是建好地方志队伍。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和XX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加大业务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区地方志编修人员水平,推动全区乡村(社区)志编纂工作。积极向上级请示汇报相关问题,进一步充实编撰人员,改善工作条件,以确保志书、年鉴及地情资料编辑质量。 地方办公室工作总结二*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在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农民
7、居住、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迈上了新的发展平台。 一、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目标,以农业开发、基础设施投入为途径,大力推进全镇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今年我们遭受了“7.9”“8.6”两次特大洪灾,全镇的农田、沟渠、道路都受到严重损毁,我们在积极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通过协调沟通争取上级项目建设倾斜,以恢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改造步伐,为我镇农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我镇共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完成了抢险加固工程18处,同时通过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完成了沟渠、蓄水塘、道路建设等项目,改善了我镇农业生产、农业增效的困
8、境,为我镇农业持续的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证。目前,土溪河、桐麻河、埃山河三条河流的灾后恢复永久性工程正在紧张的设计中,设计方案将在11月底出图。 *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我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要求*年年底完成标准化农田建设10000亩,土壤改良10000亩,农田防护林建设500亩,沟渠建设18739米,农业适用技术培训4000人。目前该项目将全面展开。随着该项目的全面落地,将大幅度提高我镇农业综合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产,粮食增收。 二、以稳产、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 为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更好地聚集和整合各
9、类要素,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今年我镇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多种模式,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分类推进示范新村建设,以生产加工型和休闲观光型为主,分别在双红村、高峰村开展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工作,涉及农户580户、人口近2000人、土地面积4600亩。积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按照“两个保留、三个不能”和“五到户、四配套”的要求,突出“以产业培育和民居建设为核心、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和环境整治”,加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和谐文明新村。在此基础上,密切利益联结,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抓好产前、产中、产
10、后服务,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三、以打造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经济林、畜禽养殖工作。 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镇作为浅丘乡镇,考虑到山地田坝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今年我镇共流转土地5456亩,其中用于蔬菜、水果种植2372亩,新增500余亩,林产业发展2872亩,新增115亩。 *年桂花镇生猪出栏4.5万头,同比增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地方 办公室 工作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