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其由六个面组成,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六个面面积的和,体积等于长、宽、高之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设计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教版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育同学空间和空间想象力量。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
2、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肯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
3、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同学的:(设想举例)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l 8 4 2 1 24 4 3 2 (3)观看: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由于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 b h 三、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依据长方体和正方
4、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a a=a3读作a的立方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看表计算 正方体 棱长 体积 0.9m 2.4dm 1.6CM 长 宽 高 体 积 12m 5m 4m 1.5dm 0.8dm 0.5dm 8 cm 4.5 m 3cm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
5、我们下节课讨论。 人教版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设计2 学习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同学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同学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育同学乐观思索、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老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
6、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同学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学问来计算。 (2)观看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预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同学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同学拼摆长方体的样式特别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看:从这张表中,你发觉了什么?
7、同学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内争论沟通,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叙述:假如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依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计算。 (2)引导同学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8、。 (2)同学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同学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推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同学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留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人教版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设计3
9、长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同学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关心同学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到学问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讨论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同学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听了叶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深受启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重视引导同学经受学问的探究过程。 毕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定量关系呢?叶老师支配了操作活动,引导同学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通过观看、分析,发觉长方体体积与长、宽
10、、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计算方法。这一过程都是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的简洁说教。 二、重视同学力量的培育。叶老师展现出6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同学观看、发觉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是培育同学观看力量的过程。叶老师引导同学通过观看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让同学发觉规律: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它们长、宽、高的乘积的过程,也是培育同学观看力量的过程。叶老师引导同学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的过程,是培育同学动手实践的过程。老师引导同学练习的过程,是培育同学应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同学通过动眼观看、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发散思维力
11、量、解决问题的力量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重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学问的学习与同学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同学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学问,又无法让同学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在课后练习中“一个长方体木箱长5分米,宽和高都是0.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在课程接近尾声之时,叶老师始终没有遗忘让同学再次感受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是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学习了它,就应当把它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关心同学更好地应用所学的学问。这样,不仅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同学从生活中查找数学问题的爱好。 四、重视反馈订正。反馈
12、订正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叶老师在教学中反馈形式多种多样,随堂提问、课堂沟通、布置练习等反馈准时,订正有力。反馈面较广,反馈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同学学问缺陷的积累,增加了同学学习的自信念。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叶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超群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叶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艺无止境,教学尤其如此,针对这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再连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现每个长方体,要求同学记录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等有关数据,这样更直观。更便于同学发觉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长方体
13、体积的教学设计4 北师大出版社学校数学教科书数学五班级下册第46-47页 一、 教学内容简析: 这一内容是在同学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讨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同学空间思维进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同学形成体积的概念、把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 二、教学环境: 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探究”的教学过程,同学们爱好盎然的参加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试验的过程,关心同学建立空间观念,形成清楚的表现。 三、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究并把握长方体、正方
14、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在观看、操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力量,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觉、创新的过程。从而猎取数学活动阅历。 力量目标 : 培育同学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力量。 情感目标: 激发同学学习数学、发觉数学的爱好,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 使同学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把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设计意图: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同学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体会长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讨论长方体体积
15、的计算的需求,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实物,发觉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提出猜想,确定讨论的方向。在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究,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使同学经受学问的建构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体会数学运用于生活实际。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使同学理解并把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这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动手试验、发觉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六 教学实施详细过程: (一)激发爱好,唤起生活阅历和旧知 课件出示: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需要常备身边的,调皮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
16、的哪一本常常带在书包里比较便利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2、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状况,请你观看下面的这几组物体,你能发觉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与物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今日我们就来讨论长方体的体积. 意图:导入新课用同学熟识的工具书,引入新课,体会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课件出示体积大小不同的字典,直观形象的看出体积有大有小。 (二)、唤起旧知 提出猜想 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由于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1)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
17、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讨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 同学2:一排是4立方厘米, 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 122=24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同学1:24立方厘米。 同学2: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板书:体积 长 宽 高 24 3.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行的通吗?观看板书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长方体 体积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