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复习课程.doc





《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复习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复习课程.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odeforVerticalPlanningonUrbanFieldCJJ83-99主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9年10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的通知建标1999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根据建设部关于引发一九九二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设部部分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
2、92227号)的要求,由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CJJ83-99,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建设部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管理,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4月22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2227号文件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并结合国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规定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内容和基本要求;2.制订选择城市各类
3、用地适宜的坡度和规划地面形式、规划坡度的规定;3.综合确定城市用地控制高程与城市用地布局和景观对用地竖向的基本要求;4.确定道路规划纵坡和用地地面排水的规定;5.组织城市用地土石方工程和安排防护工程的规定。本规范由建设部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是: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马鞍街11号;邮编610081)。本规范参加单位是:沈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是:曹珠朵、严文复、胡一德、翁金镖、李祖舜、韩华、关增义、伍畏才、洪金石、王滨、盈勇、
4、王永峰、徐昌华、马威、毛应稠、宋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条文说明前言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经建设部1999年4月22日以建标1999108号文批准,业已发布。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马鞍街11号.邮政编码:610081)。1总则1.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为城市各项用地的控制高程规划。城市用地控制高程如
5、不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势必造成各项用地在平面与空间布局上的相互冲突,用地与建筑、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工程管线敷设以及建设的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等的矛盾;只有通过用地的竖向规划才能避免和处理这些总是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效果。因此,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全国各地(尤其是各级城市及工业区)皆因工程建设的需要,用地竖向规划已普遍开展,但规划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以及图纸、文字所表现的内容深度和表达方式等各有差异,一般只凭规划设计者个人及单位的素质、经验和参考其它行业设计规范的要求,提出相应的规划成果
6、。使目前的竖向规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很不统一,成果校审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因此,制定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统一技术要求实为当前之急需。本规范的制定,为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提供技术准则和管理依据。1.0.2本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依据,适用范围为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城市、镇,并覆盖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所规定的规划区的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四个层次的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本规范的着重点放在“用地竖向”与“规划”两个内涵。竖向规划界定“规划”阶段,不覆差“设计”阶段,其理由是:其一,“规划”与“设计”为基本建设的两个大阶段
7、,若包括“设计”,内容过于繁杂。其二,由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所规定的规划阶段的各专业之间的内容、深度是相互协调、紧密相关的,这就不能单独要求竖向规划的内容、深度作到“设计”阶段。因此,本规范明确为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而不是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和设计规范。1.0.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有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竖向规划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贯彻国家提出的“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建设方针。作为有改造、整治用地任务的竖向规划,尤应重视工程的安全,过去由于规划和设计考虑不周所引的滑坡、崩坍以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灾难是不少的。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它既
8、要使用地适宜于布置建(构)筑物、满足防洪、排涝、交通运输、管线敷设的要求,又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质等环境条件。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结合其内在的要求和各自的特点,作好高程上的完美安排。不能把竖向规划当作平整土地、履行地形的简单过程,而是为了使各项用地在高程上协调,平面上和谐,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的。十分珍惜和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节约耕地是我国的根本国策,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要努力执行好这一国策,充分发挥土地潜力。1.0.4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和实践经验,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主要从高程上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用地地形的利用与整治,使之适合城
9、市建设的需要。-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的需要。-解决好地表排水并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因地制宜,为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竖向规划依据其主要应解决的问题,决定了它的基本内容。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工作内容、深度及其具体作法,由城市规划相应的工作阶段所能提供的资料(如地形图比例大小、现状基础资料等)以及综合解决的问题相适应。鉴于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竖向规划基本上已包括竖向规划的全部内容,代表竖向规划的最大深度,因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竖向规划,理应作为本次规划编写的重点内容。1.0.5与本规范有关的铁路、桥涵、公路、城市道路、室外排水等工程的规划、设计规范,已规定了各专业的工程规划与设计原则、技术规定和
10、相应的指标及要求等;城市规划国家现行标准中与城市用地竖规划相关的规范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等。确定城市中各专业用地相互间竖向关系以及各专业用地与其它用地竖向间的关系,由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协调;同时本规范也需遵循现行的国家规范和标准的有关规定。2术语术语是本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本规范的前提条件之一。本章的内容是对本规范所涉及的有关竖向内容的基本词汇给予统一用词、统一词解,以利于对本规范内容的正确理解和使用。2.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是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坡度、控制高程、土石方和防护工程,而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的专
11、项城市规划设计,以满足城市交通运输、地面排水、防洪排涝、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各项建设工程对用地竖向的综合要求。发挥竖向规划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用地竖向”的限定含意出发,凡有关确定城市景观通视走廊、通讯微波冲击带通廊、航空飞行净空走廊、适应供水分级或分区等的空中和地下控制高程,均不包括在内。2.0.2高程,系测量学科的专用词。地面各测量点的高度,需要用一个共同的零点才能比较起算测出。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为零点(水准原点)。我国已规定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的基准面,并在青岛设立水准原点,作为全国高程的起算点。地面点高出水准面的垂直
12、距离称“绝对高程”或称“海拔”。以黄海基准面测出的地面点高程,形成黄海高程系统。如果在某一局部地区,距国家统一的高程系统水准点较远,也可选定任一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的基准面,这处水准面称为假定水准面。地面作一侧点与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相对标高。以某一地区选定的基准面所测出的地面点高程,就形成了该区的高程系统。由于长期使用习惯称呼,通常把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统称为高程或标高。为了使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在统一高程系统下进行测量和建设,本规范已将我国现行几个覆盖较大地域面积的高程系统采用的高程基准与黄海基准的关系差值列出,详见条文表3.0.7,以便换算使用。2.0.3土石方平衡一词,系指在某
13、一地区的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大致相当,达到相对平衡,而非绝对平衡。2.0.4-2.0.12均为使用上习惯又很成熟的技术用词,应给予纳入、肯定,并已在条文中明确其词解。3一般规定3.0.1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布局,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首先要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和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节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对一些需要加以工程措施处理才能用于城市建设的段(区、块、街坊),要提出处理方案,包括建造桥梁、修筑防洪排涝设施、用地平整以及不良地段整治等。3.0.2竖向规划要满足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对建筑群体造型的好坏、景观效果的的优劣也有相当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精神文
14、明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市容市貌、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竖向规划理应为城市建筑群体平面和空间布局创造和谐、均衡、优美的条件,为城市空间环境增辉、为城市景观添色。3.0.3竖向规划就是统筹解决城市用地的控制高程关系,综合分析与协调各类工程建设用地及各种管线敷设高程上的矛盾,以满足它们的要求。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车辆和人行交通进行的。铁路、道路等连接点高程的确定,是竖向规划的关键工作之一,规范给予了特别重视。对存在洪涝灾害威胁的城市,竖向规划应使城市用地不被淹没和浸害。天然及现有排水系统,有其自然存在的缘由和规律,与河道争地、任意切弯取直、压缩河道断
15、面等行为会造成冲刷、淤塞、水流不畅现象,进而导致毁坏工程、淹没城市用地。故对现有排水系统须慎重对待。3.0.4竖向规划(尤其是山区、丘陵城市的竖向规划)的土石方及防护工程,对建设工程投资和工期影响较大。因此要求通过精心规划,既满足对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又使上述工程的工程量适度;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为应达到的基本目的,进而达到工程合理、建设与使用安全、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效果。3.0.5竖向规划方案要根据建筑规划布局、交通运输要求、地面排水与防洪排涝、市政敷设、土石方工程以及防护工程等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条件合理选择规划地面形式和竖向规划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确定。
16、规划地面形式,是竖向规划的主要工作,对规划方案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规范第4章专门作了规定。由于城市规划的各阶段、层次竖向规划要求的内容深度以及自然地形条件和特征不同,故采用的竖向规划方法也有繁简不同。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纵横断面法、设计等高线法、标高坡度结合法(即直接定高程法)。纵横断面法:按道路纵横断面设计原理,将用地根据需要的精度绘方格网,在方格网的每一交点主注明原地面高程及规划设计地面设程。沿方格网长轴方向者称为纵断面,沿短轴方向者称为横断面。这样可使规划设计地区的原地形及规划地成都有了一个立体的形象概念。根据调查,平原及微丘地形常用设计等高线法;山区、深丘地形常采用标高坡度结合法;丘陵地
17、形两法兼用;道路和带状用地宜采用纵横断面法;深丘、山区大的台块用地为适应特别精度要求,也可使用设计等高线法。3.0.6城市用地范围确定后,各专业规划会同竖向规划首先要初步确定一些控制高程,如防洪提顶、公路与铁路交叉上控制点、大中型桥梁、主要景点等关键性控制坐标和高程,后续规划阶段不要轻易改动。初步确定控制标高时应特别慎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在大比例(值)图上工作确定再用小比例(值)的规划图表示;或者初定高程后经现场勘察并实测后决定,以保证其较为符合实际。4规划地面形式4.0.1平原微丘地区河滩用地规划为平坡式,山区规划为台阶式,而丘陵地区则随其地形规划成平坡与台阶相间的混合式;河岸用地有
18、时为了客货运输和美化环境的需要往往规划为台阶式或低矮台阶与植被绿化相结合的平坡式。4.0.2当原始地面坡度超过8%时,地表水冲刷加剧,人们步行感觉不便,且普通的单排建筑用地的顺坡方向高差达1.5m左右,建设用地规划为台阶式较好。原始地面坡度为5%以下时,人行、车辆交通组织皆容易,稍加挖、填整理即能达到一般建(构)筑物及其室外场地的平整要求,故宜规划为平坡式;坡度为5%-8%时可规划为混合式。4.0.3台地划分及台阶的高度、宽度、长度与用地的使用性质、建筑物使用要求、地形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高度、宽度又是相互影响的。合理分台和确定台地的高度、宽度与长度是山区、丘陵乃至部分平原地区竖向规划
19、的关键。台地适宜高度定在1.5-3.0m,系为了与挡土墙的适宜经济高度、建筑物内外交通联系、立面或横向景观线及垂直绿化等的要求相适应。4.0.4表4.0.4“城市主要用地的适宜规划坡度”系编制组1997年3月至10月对全国大范围现状和规划的城市用地的坡度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为满足平原城市的强烈要求,用地的规划最小坡度基本定为0.2%;同时为了适应丘陵、山区城市的实际,贯彻“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的要求,规划最大坡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从规划工作特点出发,适当降低城市道路的设计坡度作为道路的规划控制坡度,便于以后规划与设计的衔接。适宜规划坡度可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各类地形、地貌的现
20、状与规划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城市建设和长期使用提供较好的基本条件;而对个别因某些特殊原因已规划建成的突破本规范适宜规划坡度范围的用地(居住、公共设施用地坡度最小为0%,最大达45%)则不应覆盖,因为采用这些极限坡度往往会带来建设开发投资过大、长期营运费用高或使用、交通不便及环境质量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在规划用地坡度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上述过大或过小的极限坡度。5竖向与平面布局5.0.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往往是由城市用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所决定。而竖向规划所研究的就是将自然状态的用地改造为城市建设用地,只有充分研究和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城市与自然有机的结合,达到城市社会与自然生态共生共存、
21、持续发展的良好效果。1城市中心区通常都集中着城市主要公共建筑和设施,往往是城市信息、金融、商业及政治中心,建筑密集且质量较高,对城市功能作用的发挥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选择地质条件与防洪排涝条件较好的用地可使城市建设更为经济,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相对平坦的用地便于组织人流、车流;坡度15%以下的用地基本上可保证建筑与挡土墙结合设计后,利用建筑前后及室内外高差可基本消除室外场地因过大高差造成的交通组织上的困难,亦可使室外挡土墙保持比较宜人的尺度。2城市居住用地中居住建筑相对具有人流和车流量小、建筑体量小、布置灵活的特点,对用地坡度和室外场地具有较大的适应性。但对建筑采光、通风、防风、防潮及环境
22、绿化等有较高的要求。据实践操作经验,若自然坡度在30%以下,能较好地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3工业、仓储区通常具有运输量较大、建筑物进深和体量较大的特点、除部分工业因工艺流程的需要其用地有较大的坡度外,为便于组织运输,用地坡不宜过大。部分可建于生活区内的一类工业或小型工业用地可不受此限。4城市开敞空间系指建筑密度很低或基本上无建筑的用地。如体育场、大型停车场、堆场、公园、绿地、大型露天市场等,宜尽可能利用填方较深、回填量较大的用地,既可以减少建筑深基础,又可避免因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损失。5.0.2街区竖向规划主要解决如何改造街区内用地以满足街区(坊)用地与其外围道路及管线的联系及协调各地块之间的竖向
23、关系。1用地坡度、坡向及城市主导风向等因素有时会直接影响建筑的布置方式和规划地面形式。例如西向坡上的居住建筑宜垂直等高线布置以争取朝向;而沿江的南方城市,夏季主导风的引入成为决定建筑朝向的重要因素。2人流较为集中的公共设施区,台地间高差若与层高成倍数关系,有利于室内外交通联系、简化交通流线。3居住建筑体量小、重复形象较多、建筑空间功能单一、人流和车流量都小,采用小台地方式能较好的顺应地形变化,有利于居住区空间整体的丰富变化和形成局部的宜人尺度。4城市用地内的防护工程往往不仅是用地自身稳定的一般工程防护措施,常常会伴有减噪、除尘、防风、防沙、防洪、甚至防火等具有特殊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或其它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JJ83 99 城市 用地 竖向 规划 规范 复习 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