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合肥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3)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合肥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3)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合肥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3) .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合肥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合肥干部选拔任用创新调研报告 推进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为进一步探索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法和途径,我们采取研究资料、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立足合肥实际,开展了干部选拔任用创新的专题调研,对干部选拔任用环节中如何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有机统一作了深入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干部选拔任
2、用创新的探索实践 1、紧扣第一要务,按照事业需要配置开发第一资源。组织工作的价值体现于服务中心的成效。这几年,我们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围绕面向基层、面向经济部门的主战场,把那些领导发展有思路、推进发展有办法、服务发展有激情,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重点加大工业经济、外经外贸、财税金融、城市建设等紧缺性人才的调配和培养力度。2005年以来,先后从市直部门和经济建设主战场选拔70多名熟悉经济工作、具有较强驾驭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县区党政班子;多渠道地选拔数十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市直重要管理部门,尤其是注重选准配强一把手;突出园区优先地位,服务企业做大
3、做强,选派近20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进驻全市骨干企业,当好信息员、服务员、监督员“三大员”,帮助企业增产、增收、增效,赢得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收到了为企服务、锻炼干部、增进党委政府与企业关系的“三赢”效果。海纳百川聚人才,紧扣建设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合肥经济圈等实际,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力推进“千名海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集聚工程,建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合肥基地,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孵化、引进机制建设。我市2名“海归”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囊括我省创业类人选。连续7年分8批组建3434个专业招商小组,选派近万名招商队员走上经济发展主战
4、场,足迹遍布22个省、市、自治区,着力培养一批熟悉基层、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后备干部队伍。 2、勇于创新突破,创造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合肥模式”。“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标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为原则,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目标,不断加大公开选拔力度,打造阳光选人权,大幅度提升干部选任公信度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探索创造了干部竞争性选拔的“合肥模式”。一是公推公选模式。2007年,首次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对12个市直部门正县级领导职位进行选拔,首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5个副县级领导职位。二是公推竞选模式。2008年,面向全国公推竞选2名团市
5、委副书记,打破地域、身份限制,吸引来自全国431名年轻同志踊跃报名。邀请部分专家、“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三是联合公选模式。2010年上半年,采取市县(区)联动方式,面向全国联合公选46名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开选调8名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取消身份限制、创新工作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吸纳“两新”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归国留学生报名参选,笔试命题、阅卷一律“外包”,面试考官全部外请。吸引海内外1230多人报名,其中“两新”组织15人、“海归”10人。从差额面试、差额考察,到差额提名、差额票决“全程差额”,做到“好中选优”。四是公推竞职模式。2010年10月,公推竞职9个县处级干部重要岗位
6、。坚持“政策、职位、条件、规则、程序、结果”的“六公开”,由市委全委会公开推荐提名、首次引入中组部考试中心“人机对话”系统进行领导能力测评、公开竞职演讲和现场答辩、每场邀请400多名基层干部群众和网民现场观摩并提问,每场都有近5000 多人次观看大屏幕直播。首次引入民意调查对竞职选手进行抽样调查。实行全程差额、全程监督,每个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被誉为竞争性选拔的“合肥模式”。这次公推竞职,是对合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一次大检验,合肥干部队伍坚定的宗旨意识、蓬勃的创新精神、强烈的干事愿望给评委和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次公推竞职,是对党员干
7、部的一次大教育,公推竞职演讲答辩的大舞台,像一面镜子,照人照己,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这次公推竞职,是对组织工作和城市形象的一次大宣传,公推竞职的诸项创新举措,吸引许多外省市持续关注,激起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了解和参与热情。 3、推进大规模交流,实现全市干部资源的大循环、大统筹。这几年,我们着眼统筹全市干部、人才资源,打破地域分割、部门壁垒,对干部资源进行大整合,放在全市发展的大系统中来进行大循环。制度层面,出台了市管县处级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建立公务员转任机制法制化、常态化。实践层面,一是推进县处级干部“结构性”交流。“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交流县处级干部6
8、62人次,占县处级干部调整面的34.6%。每年在市直大委口XX县区区之间交流干部数十人,县区党政正职及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公检法“三长”实行异地交流,一律不在本人成长地任职。二是推进公务员“法制化”交流。2008年,在全国率先对82个市直部门科级以下公务员进行大规模、跨部门集中交流轮岗,1632名公务员走上新岗位;2010年,实施立法后的首次公务员交流转任工作,转任面达到市直机关科级及科级以下公务员总数16.74%,其中跨部门转任103人。2008-2010年科级以下公务员交流轮岗面达47.6%。三是推进城乡基层干部“跨区域”交流。2010年,交流5名乡镇街道干部到市直机关任职,今年首次从优秀
9、社区干部中公开考录10人到市直机关工作。在全省首次实施乡镇、街道书记跨区交流,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组织实施了市直机关面向基层选调公务员工作,共选调127人,打通了优秀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的通道,真正做到了“干部在基层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四是推进“条”“块”干部“融合性”交流。打破体制壁垒和条块分割,重点推进政法系统等较大委口的干部交流。今年以来,市直XX县区区、市直单位与开发区、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共双向交流干部39人次,5名“70后”市直单位正县职干部挂XX县区区委副书记。 4、坚持公开透明阳光,大力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进程。坚持市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干部制度,在市XX县区区全面实
10、行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任用干部票决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四项监督制度”,制定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等多个规范性文件。以“商鞅变法”的精神,开展了效能革命,先后出台了“四条禁令”、“三项制度”及“宁静生产日”制度,对部门审批实行“超时默认制”,对联合审批实行“缺席默认制”,改进窗口服务方式,全面实施并联办理制、全程代理代办制等,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环节,围绕用人、用钱、用地、用权,在公共采购、土地出让、项目招投标、干部提拔使用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形成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培育了风清气正的优良政治生态。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
11、下,近年来XX市紧紧抓住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城乡一体”等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十一五”以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开始在全国省会城市领跑,综合经济实力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合肥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旗帜鲜明地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良好导向,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为着力点,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敢走新路、善于突破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从而
12、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实干之风、负责之风、创新之风,激活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一湖春水。 二、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干部选拔任用创新的显著特征 全面加强和做好党的干部工作,最根本、最关键的在于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这主要体现在: 开创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是前提。党的干部工作,就是为了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使命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要选用能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优秀干部,能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共同奋斗的人民公仆。因此,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关系党的形象,也是党得民心或失民心的关键。中央和省市委多次强调,用人是最大的导
13、向,也是最大的形象。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好了,不仅能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而且能有力促进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极大地凝聚人心、深得人心。 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纵深发展,创新干部选拔机制的创新是核心。干部选任制度是整个干部制度的核心。从党中央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选用具有“四化”条件的年轻干部开始,到提出“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的思想,拓宽选人视野,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的新阶
14、段。近几年来,中央出台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许多法规性文件,主要都集中在干部选任领域,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度,创新体现时代特征的用人制度是关键。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其中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改革愈受社会关注,能不能以改革的精神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新一轮改革的进程;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在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的条件下,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既要按照党的十七大以来一系列要求,下功夫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更要以此为重要的能力标准来选好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合肥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3 2022 合肥 社区服务 管理 创新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