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马说教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马说教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说 【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价值观,争做“千里马”。2情智目标:感情目标:理清课文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理解作品寓意;认识目标: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结合页下注释理解文意;【教学时间】 ( 2 学时)【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三)自学 1.自学内容一:解题(1)“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说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 比如此类文章有龙说、师说 、爱莲说、 捕蛇者说等 (2
2、)作者简介:韩愈 (公元768824年)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著有昌黎先生集。 在政治上,他反对藩政割剧,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其主张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3)创作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3、。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选自昌黎先生文集里的杂说;杂说共有四篇,这是第四篇。 2. 自学内容二:通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把握准确字音伯乐 祗辱 骈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外见 邪 策3. 自学内容三:翻译课文自学方法:以小节为单位,小组同学把昨天预习中存在的疑难点拿出来小组讨论互帮,再将不懂处提交全班讨论。(四)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句子翻译: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五)帮困 (知者自己加速,或通过帮助未知者加速) 1.集中帮困(教师或知者负责) 2.分散帮困(同伴互帮)(六)反思小结 (七)作业云阳学校 八 年级 语文 指导教学书 课题:马说 【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价值观,争做“千里马” !2情智目标:感情目标:理清课文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理解作品寓意;认识目标: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结合页下注释理解文意;【教学时间】 ( 2 学时)【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三)自学 1.自学内容一:理解课文主旨自学方
5、法(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2)千里马与伯乐、食马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3)作者借千里马与伯乐寓意之间的关系想表达怎样的情感?2. 自学内容二:进一步的理解主旨。(1)请分析文中三个语段段末的“也”字的不同表达,请注意朗读时语气变化。(2)分析七个“不”字的表达作用。 3. 自学内容三:拓展本文主旨(1)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C.董邵南 另寻高就寻发展D.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2) 思考:马说结合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以“人才发展”为话题,结合现今社会的状况及自己身边的情况,试着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人才发展”的看法。(四)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根据课文回答 1、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_比作“伯乐”,将_比作“千里马”,将_比作“食马者”,文中集中抨击了_的社会现象。 2、文章表面写千里马被埋没,实际上是写_,表面上写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实际上是写_ 3、 对文中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一句该如何理解?(五)帮困 (知者自己加速,或通过帮助未知者加速) 1.集中帮困(教师或知者负责) 2.分散帮困(同伴互帮)(六)反思小结 (七)作业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