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的传统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衣节的传统活动.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寒衣节的传统活动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本。下面是我收集推举的寒衣节的传统活动介绍,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寒衣节的传统活动 烧寒衣 预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整理洁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浪
2、费品”,一边烧,一边叨念:“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需烧焚,只有烧的干洁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殊仔细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予。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
3、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很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奇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寒衣节祭祀习俗 古代,秋天新收后,为缅怀先人,祈求来年丰收,民间有祭祀祖宗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秋天的许多民俗节日均有联系。
4、古人在十月初一,用黍等农作物祭祀祖先,后演化为家祭、墓祭等多种形式。现今江南部分地区,犹存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烧送寒衣,祭祀亲人的风俗,现多见于北方民间。 烧寒衣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慢慢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行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预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整理洁净,叫齐
5、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浪费品”,一边烧,一边叨念:“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寒衣节简介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
6、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头天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代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
7、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中国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具体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颜色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