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ppt
《第3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ppt(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第二节 平面设计第三节 纵断面设计第四节 无障碍步道体系规划与设计,城市道路的横断面,是指道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线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分隔带、路侧带内等。,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1. 布置类型按照车行道是否设置物理分隔进行划分: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不对称路幅,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1) 单幅路交通组织形式:机动车双向不分离、机非不分离,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 优点:占地少、车道使用灵活; 缺点:通行能力低、安全性差。
2、 适用条件:车流量不大、非机动车少、建筑红线较窄的次干路、支路,以及拆迁困难的地段或商业性路段。,单幅路(交通组织尚不完善),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单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2) 双幅路交通组织形式:机动车对向分离,机非不分离。 优点:消除了对向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行人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缺点:机非混行 适用条件: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双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
3、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双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3) 三幅路交通组织形式:机动车对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设置公交车站。缺点:在公交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适用条件: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宽度40m的道路。,三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三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4) 四幅路交通组织形式:机动车双向分离、机非分离。 优
4、点:安全速度更为有利。缺点:占地面积大,行人过街不方便。适用条件: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和主干路。,四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四幅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5)不对称路幅适用条件:横断面地形坡差较大,沿河(江)、滨湖、双向车辆或行人交通量显著不均衡。,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湖滨路,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2. 四种典型横断面形式的比较,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各级道路一般适用的横断面型式见下表:,一、城市道
5、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3. 结合地形、地物的道路横断面布置1) 道路沿坡底布置当车行道中线标高接近坡地地面时,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当车行道中线标高低于(或高于)坡地地面2) 道路沿谷地布置的横断面当车行道中线标高接近谷地地面,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当车行道中线标高高于(或低于)谷地地面时,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3) 道路沿台阶地形布置的横断面4) 道路沿天然水体布置,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5) 道路沿一侧高建筑布置的横断面,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二、车行道宽度 第一节 横
6、断面设计,1. 车行道宽度,二、车行道宽度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2. 平曲线车道加宽及其过渡,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各车轮行驶的轨迹不相同。靠曲线内侧后轮的行驶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前轮的行驶半径则最大。所以,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所占的车道宽度,比直线段的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通常小于250m半径的曲线加宽均设在弯道内侧。,二、车行道宽度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弯道上,常因为节省用地或拆迁房屋困难而设置小半径弯道,考虑到对称于设计中心线设置加宽较为有利而采用弯道内外两侧同时加宽,其每侧的加宽值为全加宽值的1/2。,(1) 加宽值的计算静态加宽式中:A汽车后轴
7、至前保险杠的距离(m) R圆曲线半径(m),二、车行道宽度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对于有N条车道的行车道,其加宽值bn可近似用下式计算。半挂车的加宽值:式中:b1牵引车的加宽值 b2拖车的加宽值 A1牵引车保险杠至第二轴的距离(m) A2第二轴至拖车最后轴的距离(m),二、车行道宽度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动态加宽式中:V计算车速(km/h) R圆曲线半径(m),二、车行道宽度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2) 加宽值的过渡方式直线过渡在加宽混合段全长范围内,加宽值大小与加宽桩位到加宽段起点的距离成正比例关系,这种加宽过渡称为直线过渡。,二、车行道宽度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式
8、中:Lx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L加宽缓和段长(m) 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适用于城市次干路以下的道路。,二、车行道宽度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高次抛物线过渡在加宽缓和段上插入一条高次抛物线,抛物线上任意点的加宽值:或 (0xL/2) (L/2 xL)适用于各类高等级道路、桥梁、立交。回旋线过渡在加宽缓和段内侧边缘重新设计一条回旋线。适用于高等级道路。,二、车行道宽度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改进直线过渡针对直线过渡加宽方法,在加宽段的起止点处各插入一条二次抛物线。混合段上任意点的加宽值按下式分段计算:式中:T二次抛物线的切线长,当L50m时,可取T=10m;当L4.5m的中间带过渡段宜设在半
9、径较大的平曲线路段。,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中央分隔带开口是为了使车辆在必要时可通过开口到反方向车道行驶,以供维修、养护、应急抢险时使用。快速路中间分隔带开口最小间距不宜小于2km,开口长度宜采用20m30m,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避免车辆调头。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应设置在通视良好的路段,若在曲线上开口,其曲线半径宜大于700m。开口端部的形状:对于窄的分隔带(M3.0m)可用半圆形,宽的(M3.0m)可用弹头形。,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三心圆弹头型断口,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
10、路缘石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2) 两侧带 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用以分隔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规定两侧带的最小宽度为22.25m。两侧分隔带开口是为了使车辆进出道路使用,快速路两侧分隔带开口应符合进出口最小间距要求。主干路的两侧分隔带断口间距宜大于或等于300m,路侧带缘石开口距交叉口间距应大于进出口道展宽段长度。,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3. 路侧带的组成及其宽度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1) 人行道,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2) 绿化带行道树的株距一般为46m,树池采用1.5
11、m的正方形或1.2m1.8m的矩形 。(3) 设施带设施带宽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杆柱等宽度。红线宽度较窄及条件困难时,设施带可与绿化带合并。,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4. 路缘石路缘石的形状有立式、平式和斜式。平缘石是指顶面与路面平齐的路缘石,有标定路面范围、整齐路容、保护路面边缘的作用。,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立缘石是指顶面高出路面的路缘石,有标定车行道范围和纵向引导排除路面水的作用。其外露高度是考虑满足行人上下及车门开启的要求确定的,一般高出路面10cm20cm。,三、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第一节 横断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干路 支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