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精选归纳5篇共享.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精选归纳5篇共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精选归纳5篇共享.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精选归纳5篇共享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是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的学科,在讲授过程中要讲究语言、情境、策略的 三步走,那么经典的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你们还记得吗?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1 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一、表示疑问 何以?(凭什么?) 何所?(所是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奈何?(把怎样呢?) 孰与?(与比,哪个更?) 独耶?(莫非吗?) 二、表示反问 何哉(也)?(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
2、里呢?) 安哉(乎)?(哪里呢?) 不亦乎?(不是吗?) 非欤?(不是吗?) 宁耶?(哪里呢?) (10)顾哉?(莫非吗?) (11)独哉?(莫非吗?) 三、表示感叹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直耳!(只不过罢了!) 惟耳!(只罢了!) 一何(多么啊!) 亦哉!(也真是啊!) 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无乃乎(欤)(唯恐吧?); 得无(微)乎?(该不吧?) 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庶几欤?(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其?其?(是呢?还是呢?) 六,其它 否则:假如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
3、,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假如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方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行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假如。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之 1、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代“冰”) 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学问、道理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郯子之徒。(代词,这) 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彼童子之师。(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予者。(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
5、在衽席之下。(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全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6、) 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3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2.特别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3.一词多义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 数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
7、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4)胜 不违农时,谷不行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谓战胜于朝廷(成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美丽的) (5)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百发百中(放射) 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力气)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
8、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5、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狠,厉害) (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给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 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4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1.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2.币
9、:(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困。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4.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诸郎中执兵 5.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7.断其左股 7.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高一语文文言文学问点总结5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的训练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亮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文言文 学问 精选 归纳 共享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