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综合测试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ti)它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
2、,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yn)趾支离无脤(shn)”“瓮盎大瘿(yng)”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
3、反而觉得“其脰(du)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
4、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
5、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得到人们的爱慕,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追求个体人格的自由。 B在德充符中,列举一批现实中形貌奇丑无比的人物,他们不但得到了妇女的爱慕,而且也得到了国君的赏识和喜爱。C在庄子看来,形貌奇丑的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
6、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庄子虽然认为“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但并不排斥形体与精神双美兼得的现象的存在。 【答案】B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哀骀它之所以得到爱慕是为了更有力地反驳以孔子为代表的排斥丑怪之美的儒家美学。 B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而贯休笔下的人物怪异甚至丑陋,与儒家美学的追求迥乎不同。C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D贯休笔下庞眉大目、孕颐隆
7、鼻的罗汉形象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一脉相承。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强加因果C项在原文第三段开头,“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文中意思是说,贯休的丑人劲画得力于庄子道家美学观。这里叙述是总体,而文章说的是个体贯休。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庄子看来,孔子所遭受的“天刑”指的是他在精神
8、上只知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 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C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大大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D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答案】D【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游丰乐醉翁亭记(明) 王思任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
9、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
10、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
11、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注:曾子固:曾巩,字子固。垞(ch):土丘。蘧(q)舍:旅舍。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檄,趣令视事 趣:催促B经见梅亭,阅玻璃亭 阅:观览C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 视:看D岂不笑脱颐也哉 颐:下颌【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癸卯入觐,必游之B从者暮之,遂去C深恨谳辞之非D而崔文敏犹议及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都是代词。文言虚词的意义
12、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 (4分)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5分)【答案】(4分)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评分建议:“然则”、“已”、“斗力”、语
13、句通顺,各1分。)(5分)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评分建议:状语后置句、“诗酒”、“咨”各1分,语句通顺,2分。)【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7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4分)【答案】(4分)(1)两亭成为胜景,是因为建亭之人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和忘怀得失的胸襟;(2)他人不具有欧阳修的情怀却效仿建亭,想法陈腐浅薄。(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从第一段中“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可知作者
14、认为丰乐亭醉翁亭 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仿效建亭是一种迂腐可鄙的行为;从第二段中“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可分析出作者觉得不必再建亭的原因是欧阳修能与民同乐,襟怀无人能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辛丑那年面君回来,因为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一定要游玩一下丰乐醉翁亭。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
15、“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 登上醒心亭,读曾子固醒心亭记 ,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于是走过薛老桥,登上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不一会儿直入欧门, 登上醉翁亭。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 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厌恶了。返程时拜访了智仙庵,想
16、拜进开化寺,在瑯玡纵情游玩,随行的人认为天色已暗,就离开了。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乡的山崖沟壑相比,只不过是几处小土丘而已,(然而)有欧阳修、苏东坡二老涉足骋目其间,就可 以与天下胜景比千古价值,难道不是名人效应吗?读欧阳修醉翁亭记,白发太守与老人孩童一起高兴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国的风采,这一定是有欢乐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欢乐游玩的啊。先生贬谪到茶陵的时候,寻找史记,不能读下去,非常怨恨议罪之辞的荒唐,所以先生用来治理滁州的理念,一定不在闲适欢乐昏然无知之内啊。全部升官或者降职,都把它当做转换旅舍(写:移置),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
17、不能忘怀。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暂时治理滁州,淡然忘记自身处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园那样,这种忘怀得失没有物我区分的表现,襟怀气度哪像被贬之人?再说用丰乐夸赞他的老百姓,这是现任官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吗?亭匾墨迹初干,可是轻浮急躁的议论已经到来矣。先生难道不能(为自己)辨正名分(正、方:使动用法)吗,(题名)却反而不嫌弃“乐”、不忌讳“醉”。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不忌讳了。而崔文敏还议论这些,认为是不教育百姓栽种,却诱导他们喝酒。哎!先生地下有知,岂不是要笑脱了下巴?苏东坡领悟了欧先生的见解,所以特书大书,表明自己是先生门下的学生,不可
18、以推辞题写亭名。他们师生双方,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远了啊。我与养冲君在这次游玩中终于醒悟了这些道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89题。(11分)落 叶明吴嘉纪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注】吴嘉纪(16131684),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8全诗是怎样描述秋天落叶的?为什么落叶偏使白头翁“惊”呢?(5分)【答案】按时间顺序写叶由枝上落至户庭的过程。暮秋月夜,风吹叶落,散落的枯叶在院子里发出萧萧瑟瑟的声音。白头老翁之所以“惊”,是因为他从落叶中感到了时
19、间的推移,而由此感慨自己生命流逝,人生衰老。【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先抓住主要景物,例如,枝、夜、庭、月、春风等,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曾几日”“已终”“乱下”表明了叶由枝上落至户庭的过程,故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由“怨”“春风”可看出白头翁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叹,面对落叶,“惊”便油然而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答案】落叶何必要埋怨秋风将它摇落呢?这是因为它在春风中就隐含了多变故的命运。
20、生命规律就是有兴必有衰,应当从容面对,尾联体现了诗人达观从容的人生态度。【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 _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_, _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_, _ ”。【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解析
21、】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誉、沮、尊、阴。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预 感滕刚W君早晨下床时,忽然一个可怕的意念像闪
22、电一般划过他意识的上空今天可能被汽车撞死!这个意念来得很突兀。W君觉得这种意念的出现不是无缘无由的。是一种预感。关于人死亡之前是否有预感,W君原先是将信将疑的。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使W君对此深信不疑。前天上午,W君家门前的马路上接连出了两起车祸,死了两个人,一位是花匠,一位是教师。两人都被车轮辗成肉酱。后来人们的考证证明,他们死之前都有预感。据说花匠在遇难的那天早晨,睁开眼睛便沉默不语,面呈死相。更怪的是他下了床便洗澡,剪指甲,穿了一身崭新的衣服。一个人居然会在早晨洗澡,这在当地是前所未闻不可思议的事。花匠死亡之前的怪异表现说明他对自己的死是有预感的。至于那位教师就更奇了。据说他在遇难之前一个月
23、就开始焚烧他的日记、信件和其它手稿了。他甚至写信给他的朋友们,要回他以往写给朋友们的信。总之,他几乎把这世上所有留有他文字的东西都化为灰烬。那天上午,他踏上柏油马路不久,就有一辆刹车失灵的卡车盯着他追。他一边呼喊一边狂奔,结果还是被压死在轮胎底下。W君认为他们之所以死,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预感。既然有了预感,就该不惜一切去避免预感实现,决不能听之任之。所以,W君决定今天坚决不出门。汽车总不会冲进屋里来撞他。他漱洗完毕,就对妻子说:“今天一天我不上班也不出门,我在后院看书。天塌下来你都不要叫我,有人来找我就说我不在家。我今天有重要的事。什么重要的事你不要问,问我我也不知道。就这样。”他说完就拿了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步 精品 课堂 2015 _2016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综合测试 提升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