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doc
《浅谈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迄今为止,国际上对操作风险的概念理解有所争议,国内银行考虑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将操作风险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操作风险是把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外的所有风险都视为操作风险;狭义操作风险则把与业务运营部门相关的风险称为操作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具有多样性和内生性的特点,其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内部员工、操作程序、科技信息系统等在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其次是由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外部事件引起的损失。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员工不遵
2、守规章制度失职;内部操作流程不完善、内外勾结作案;内部科技系统存在漏洞、信息泄露;产品合同存在缺陷导致问题纠纷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外包商不履责等引发的外部事件。 二、剖析当前国内银行业操作风险案件产生的成因 (一)对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认识上存在误区: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水平会影响其管理的水平。从国内银行业情况来看,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主要表现在: 1.认为操作风险就是操作性风险或操作中的风险,这样的理念往往让银行把操作风险的管理职能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而与其他管理部门无关。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是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而不是直接参与到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这样会导致很多专业性的
3、风险隐患无法被发现,操作风险管理的防范力下降。有效的风险管理应该让独立性和专业性有机结合,风险管理部门管理职能应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而其他业务部门在日常管理时也要保持与风险管理部门的沟通,提供专业性的支持。 2.为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在错误理念的“指导”下,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主要精力放在基层操作人员身上,而缺乏对高层管理人员建立日常监督机制,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关键性权力,如果内外勾结,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3.认为风险管理影响业务发展。觉得风险管控严格了,很多业务就无法拓展,在市场拓展时,只管把业务做成,强调任务完成率,轻视对风险关的把控,导致业务不合规,甚至
4、引发风险事件。 (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 1.没有应用科学的计量手段对操作风险事件进行统计,缺乏用数据对操作风险问题的分析能力,无法从整体上掌控操作风险; 2.基层机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常常分不清各自的职责界限,在操作风险防控问题上缺乏沟通,不能有效的协作,导致风险防控体系整体性不强; 3.缺乏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来管理风险。比如风险管理制度政策的修订与产品创新的速度不能同步,导致理论制度和实际操作脱节;风险管理制度中缺乏关键风险点细化部分,再加上信息传递或理解的偏差,最终影响制度的执行力。 (三)对操作风险的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 1.
5、对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遵循性较差,常常在操作过程中任意删减操作流程步骤,有的甚至逆流程操作; 2.对新业务的操作流程不熟悉,对新产品的风险点把握不准,风险管理部门监管不力,检查工作停留在表面,局限于防错查弊; 3.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到位,常常是检查过后又死灰复燃,同样的问题在同一机构或不同机构重复发生,对出现问题缺乏举一反三主动改进的机制。 三、探究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操作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但通过采取一些防范对策能使其发生率降低,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 (一)树立正确的操作风险管理观念。 首先要培养员工正确的操作风险意识,让员工主动地控制风险,构建全员参与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
6、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各个工作环节,让每个机构、每个员工都承担起风险管理的职责;加大业务和制度培训的力度,多学案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熟悉业务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使遵守规章制度成为一种文化。其次管理层人员要以身作则,做员工仿效的榜样;严格执行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按要求予以相应的惩罚;鼓励员工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建立检举人保护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流程的框架。将各种业务按性质和复杂程度分门别类,随着业务的发展,对原有规章制度存在缺陷的,及时进行相应的完善;其次是建立分工明确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架构。设立专门负责操作风险的管理部
7、门,由它牵头建立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其他各层面配合制定操作风险管理策略,防止管理断层和风险控制的盲区,使操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进行风险预警分析。 1.运用风险预警指标对早期风险进行预警,使风险管理部门能提前采取措施进行事前防范,对可能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可以采用现场和非现场的监控手段,持续跟踪检查,防患于未然; 2.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项业务的处理过程实施后台监控,及时预警,将风险管控的事后监督职能前移,建立一种集中风控的管理体系,强化对操作风险的有效识别,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控制和处置风险形成系统性的操作链条,提高监督过程的有效性; 3.建立定期和不定期
8、的风险评估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业务开展风险自评;建立定期排查制度,机构、部门自排,员工间互排;经常召开风险例会,分析评分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四)加强风险合规文化建设,落实风控执行力。 1.加强员工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用鲜活的案例教育员工珍惜现有岗位,告诫员工应当遵章守法,远离各种诱惑; 2.加强业务培训,尤其是对新员工、新业务的培训,让员工养成合规操作的习惯,增强对风险事件的判断力,使业务操作流程合规; 3.良好的执行力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要确保各项制度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必须要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各类问题分析其薄
9、弱环节、剖析关键风险点,探寻让其不在出现的措施,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开展各种专项治理检查,通报检查整改结果,建立积分制度,对同类问题再犯者应加大处罚力度;建立问题整改后续跟进制度,复查问题整改情况,使整改成为一项重要的、日常的基础管理工作。 总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防范重在对流程、细节的管理,只要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建立有效完善的防范体系,明确防控目标,保证执行过程的质量,就能逐步提高控制效率,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保障业务平稳快速发展。 第二篇: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湖中分理处 董开雄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
10、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方面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问题一:片面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我国一些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片面认识,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一般来说,银行很看重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严厉的事后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发生,而对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措施关注较少。 二是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从以往发生的案例中我们得知很多操作风险事件之间存在共同之处或密切联系。但是,一些银行往往“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从而造成同类案件屡屡发生。 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人员管理。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
11、念,即重视对基层人员的管理,而轻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操作风险的可能。大的商业银行都是由总行到省行到市分行再到县级支行和分理处五个层次的管理模式,导致总行管理半径过长以及分行和支行行长权利过大,无法对一些高层管理人员掌管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监控;现实中,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人力、财力、物力等大权,由其引发的操作风险特别是与外部人员进行内外勾结,对银行造成的危害性要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问题二。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是管理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职能部门。人员因素涉及到运营管理部,个
12、人金融部等业务部门及内部审计等后台部门。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少协调性,这种分散的管理做法,使得银行系统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看清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同时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处在管理“盲区”,无人过问。 二是对银行的业务活动缺乏足够的风险评估。评估过程对银行来说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过程,即风险暴露是什么,银行如何监测和控制风险;潜在的缺陷是什么,应在什么地方进行改善;每项行动的负责人是谁,以及如何实现目标。评估是一个对风险定性的过程,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较为欠缺。三是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权威性。我国很多银行将内部审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作
13、为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我国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不直接隶属监事会,而是与其他部门平行设置,这就造成其权威性不够。往往是对分支机构的稽查监督容易,对总行层面的稽核监督难以开展。同时,一些银行内部审计不足,对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银行机构风险的风险程度相适应。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在经营与管理决策中,首先,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队伍管理。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员工的幸福感,特别是基层员工的幸福指数,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将操作风险管理和防范纳入到银行风险防范范围内。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
14、务素质,使员工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银行要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一批吃苦耐劳、职业操守好、业绩贡献突出的正面典型,通过典型人物宣传、巡回演讲等方式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其次,内控与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合规教育,让员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对违规事件进行分类整理,编写案例,抓反面教材,通过违规责任人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等方式强化对违规问题的认识,起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最后完善激励分配制度,通过建立一整套细化完善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纳入员工绩效管理和绩效分配框架,做到奖惩分明。 (二)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工作预警预报制度。推行
15、动态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让管理部门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和减少风险。将操作风险防范工作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移。不断提高细分领域的风险监测水平,开发出诸如信贷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个人贷款风险预警平台、运营监管系统等先进的预警预报系统,利用先进信息手段增强银行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拓宽风险监测渠道,有条件的银行应积极探索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如可以开通手机短信举报电话,设立专供员工举报的电子邮箱等。 (三)强化监督检查,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首先,明确派驻基层营业机构风险经理的组织体系,受派机构的一切业务经营指标不得与派驻风险经理经济利益挂钩,充分发挥派驻风险经理对临柜业务操作风
16、险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作用,完善各个部门风险经理等级管理,持续提高风险队伍素质,修订个部门风险经理管理办法,完善准入标准、等级序列、评定流程和考评方法,不断提高各部门风险管理实务水平,发挥各部门风险经理对操作风险的第二道防线作用。第三,强化审计稽核管理体制和内控合规部门的职责,充分体现审计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有效发挥稽核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检查目的,改进检查方法,严肃检查结果,提高整改落实的效果。风险管理部门要抓紧风险治理体系的建设,抓紧完善风险经理队伍建设,出台风险经理管理办法,重点规范各部门风险经理的职责和管理,加强对各部门风险自评的指导。 第三篇:如何防范
17、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如何防范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失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它广泛存在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面临的基础风险之一。如何防范和应对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进行案件专项治理所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和应对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 一、强化人本教育,抓操作风险防范的核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防范操作风险的核心内容。因此,抓员工教育培训,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工作。 (一)抓员工入口关。把好入口就把好了操作风险发生的源头关。一是招聘员工市场化。农村
18、信用社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按工种和岗位从社会人才市场上择优选录员工,确保招聘员工渠道的多样化。二是招聘员工多元化。农村信用社由于经营商品的特殊性,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这就要求员工应当是通才。三是招聘员工高标化。农村信用社员工招聘定位要高、起点要高,不能因管理体制、发展现状等束缚人事管理的思想和理念。 (二)抓业务培训关。一是对新入社员工,根据不同文化层次扎实搞好岗前业务技能培训,不能留空档和盲区。二是对现有员工,企业也要根据工种、岗位、文化结构,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搞好在岗培训。经过培训,员工要能清晰地知道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和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农村信用社内控规章对风险的控制
19、和对违规操作出现风险的惩处,从而增强操作风险控制的针对性和约束力。 (三)抓职业操守关。一是加强职业操守教育,让员工清楚地懂得农村信用社的职业操守行为准则,知道操作风险的危害性。二是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行为准则观,增强其操作风险控制意识和自觉性。 二、强化制度建设,抓操作风险防范的根本。 (一)及时梳理修订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农村信用社已有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和实施细则很多,但缺乏有效的整理修订。农村信用社应将现有的内控管理制度(含各种执行登记簿)分门别类地进行全面清理,汇编成册,分发到各个层面的管理者、执行者、操作者。并迅速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以杜绝管理“断
20、层”和风险控制“盲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产生。 (二)准确把握制度制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一是制度制定要统一规划,适用范围和对象要具体明确,确保执行效果。二是制度制定要科学严密,以形成固有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权限,有效控制风险环节。三是制度制定针对性要强,并要进行周期性的论证、评价、修订,不断适应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保持制度持续有效和管理的连续性以及风险的可控性。 三、强化稽核监察,抓操作风险防范的保障。 (一)加强稽核监察队伍建设。一是有效整合稽核监察机构设置,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和内审稽核部门的职能作用,达到齐心协力,齐抓共治,有效防范业务操作风险和员工个人行为。二是配齐人员。农村信用社应
21、按机构网点、员工经营管理水平合理配备稽核监察人员,以全面监控防范各网点机构的操作风险。三是加强稽核监察人员教育培训,提升其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加大稽核监察审计力度。一是扎实搞好常规稽核检查,加大稽核频率,增强稽核深度和广度,提高稽核效率和质量。二是积极有效实施专项稽核和重点稽核。要加强对案件高发单位和易发部位及可疑人员经办的业务的专项、重点稽核检查,发现问题苗头及时延伸检查,直至查清为止,达到控制操作风险的发生。三是实行月度稽核会审制、季度稽核例会制。 (三)加大处罚力度。俗话说。“十案九违规。”违规就是风险。为防止风险案件发生,要务必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对稽核监察
22、查出的问题,就要按农村信用社内部规章严肃处罚,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绝不能姑息迁就,养奸为患。 四、强化风险管理,抓操作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各级农村信用社管理部门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组建操作风险管理专门科室,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二是建立操作风险预警机制。诸如建立信贷管理、财务管理、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卫、人事管理等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三是建立操作风险暴露机制,防止有操作风险不暴露,或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四是建立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农村信用社要结合银监会制定的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制定操作风险报告细则,对发生的操作风险第一时间向决策层、管理层报告,同时报告控制操
23、作风险损失的补救措施以及查处的进展情况等。五是建立操作风险分析通报机制。 (二)有效利用操作风险管理资源。一是积极借鉴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农村信用社工作实际,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高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二是积极运用银监会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自主研究开发的非现场监管数据系统,组建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数据库,及时预防、控制操作风险的产生。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利用农村信用社开发的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门柜业务操作系统软件,对所有网点机构实行实时监控管理,控制操作风险。 (三)全面实行社务公开,严防操作风险。社务公开是一项“阳光”工程,它涵盖了业务经营的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商业银行 防范 操作 风险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