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语文教案模板.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将相和语文教案模板 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慧才智和制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灵英勇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廉颇知错能改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训练。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将相和语文教案,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篇一:将相和 一、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亏”、“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等词语的意思。 2、按不同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 3、 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自学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按不同故事内容给课文分段。 3、体会人物性格品
2、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灵英勇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廉颇知错能改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训练。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 1、出示要求 (1)默读课文时标注自己不熟悉的字,词语。 (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认读生字 3、难字指导: “颇”读p,不读p;书写“璧”时,留意下面是“玉”,不是“土”书写“辞”时,留意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舌”略窄稍小,右边的“辛”略宽稍大。 4、理解词语 害怕胆小。 理亏理亏。 无价之宝指极宝贵的东西。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概。 负荆请罪表示认错赔礼。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示弱表
3、示比对方脆弱,不敢较量。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物归原主。 三、走进课文,回答问题。 四、统领全文,感受人物形象品质。 1、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做题目? 3、“将”“相”各是什么样的人? 蔺相如有不畏强暴、机灵英勇,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 五、拓展延长 就将相和两人的高尚品质结合学校和本班当前的实际状况,引导同学要养成爱惜集体荣誉、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六、作业 篇二:将相和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把握生字新词,
4、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第一课小故事,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让同学能过自己的阅读,从我角度去发觉、领会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课文长吗?觉得难吗?同学们觉得概括主要内容难吗?(新方法:由题目概括出来) 3.出示课题练习,让同学思索: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泛指高级军官,武将)。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古代特指高级官吏,上卿)。 (3)“和”的
5、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从题目概括出一句话:本文主要写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出示文中句子了解背景并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3.补充背景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攻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三、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1.按要求默读课文,思索问题: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
6、容。 (2)争论沟通: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四、学习第一个故事 1.一篇好文章除了有一个严谨的结构以外,还要有丰满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有一个词精确地概括出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英勇机灵)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依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五、总结方法 篇三:将相和 一、课时目标: 1、熟悉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协商、隆重、商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深化学习第一个小故事,体会人物形象。 二、教学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7、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 师:今日,让我们随着要学的这篇课文,走进中国的古代名著,去熟悉几位中国古代的名人。先一起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二)检查词语自学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的预习是不是到位了。 出示词语,指生读,正音,齐读。名师教导:有些词语应当拿出来让同学理解一下,比如“缶”、“瑟”、“上卿”、“上大夫”、“和氏璧”,这些离我们平常的生活比较远,也不常用,所以老师应强调一下。 (三)、检查课文自学 师:词语过关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题目,结合你的预习,你能不能来谈一谈你对题目的理解。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名师教导:此处时间再少点,不需要再让同学起来讲,就老师引,同学一起答就可以了。现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解决掉。 (让同学理解: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也就是说课文主要讲了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好的过程。) (四)、理清课文脉络 师:那课文围绕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好这一件事,讲了几个小故事呢?再给你几分钟时间,打开课文快速地读一读,找一找。(出示要求:读课文,找找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自然段,并给每个小故事加上一个小标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