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班级有理数教案.docx
《七班级有理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班级有理数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班级有理数教案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把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肯定值运算法则;一起看看七班级有理数教案!欢迎查阅! 七班级有理数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把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肯定值运算法则; 2.能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娴熟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分;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运算力量;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同学感知到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
2、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法则娴熟进行运算。难点是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同学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详细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假如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肯定值相加。假如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肯定值的大小关系,假如肯定值相等,则和为0;假如肯定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肯定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肯定值就是较大的肯定值与较小的肯定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学问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学校中算术运
3、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肯定值等学问。 2.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头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同学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当先认真观看式子的特点,深刻熟悉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推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加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
4、在同始终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同学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同学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把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精确地进行运算. 2.通过运算,培育同学的运算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娴熟应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肯定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肯定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学校算术中学过了
5、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运算. (三)进行新课 (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动身,假如第一次走了5米,其次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当用加法. 为区分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状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6、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肯定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肯定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明显,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肯定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肯定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肯定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肯定值相加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
7、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
8、(-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肯定值如何确定? 最终归纳 肯定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肯定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肯定值减去较小的肯定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肯定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肯定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肯定值减去较小的肯定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明显,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9、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简单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同学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状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状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肯定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肯定值就是把肯定值相加(应为3+9
10、=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肯定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肯定值等于较大肯定值减去较小肯定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肯定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级 有理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