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VS银行”研究专题三“阿里金融们”的野心1知识讲解.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互联网金融VS银行”研究专题三“阿里金融们”的野心1知识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VS银行”研究专题三“阿里金融们”的野心1知识讲解.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互联网金融VS银行”研究专题三“阿里金融们”的野心1-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深度行业报告增持维持银行业2013年07月31日“互联网金融VS银行”专题三:“阿里金融们”的野心是如何渗透“银行业”市场表现l “阿里金融”渗透银行业务的历程。银行三大核心业务“存、贷、汇”;阿里金融通过“支付宝”实现由“电商”到“汇”业务,由“余额宝”实现“汇”到“存”,由“阿里小贷”实现“汇“到“贷”。渗透未来会持续:通过资产证券化打通“存”和“贷”联系;通过“聚宝盘”将平台嵌入小银行体系;通过微博切入移动支付与移动金融。
2、“阿里金融”成功的核心因素。通过对阿里金融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的梳理,其核心成功因素有:(1)平台上搭建平台,不断培育客户新体验;(2)差异化策略:依托平台和互联网,集合小微客户;(3)创造新规则,切入传统金融领域。“阿里金融”们的经营优势(vs银行)。(1)阿里金融们是平台经济模式,特点包括:双边市场模式不断增加平台的价值和粘度;平台经济的规模效用和长尾效应(规模增加边际成本减少及边际效用增加边际价值增加);以客户为核心进行多点扩张,爆发性增长。(2)“入口”和“账户”的价值。“入口”相对于传统经济的渠道之于。(3)大数据对金融的意义:降低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阿里金融”们做大会面临的瓶颈。(1)
3、监管风险:目前阿里们没有监管,野蛮生长;而银行们监管重重。(2)流动性管理风险:银行有整个体系支持流动性,阿里们能否进入该体系。(3)短期难获取银行主要客户:银行“二八现象”的那20%客户强调信用安全和定制服务。(4)贷款仍难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潜在贷款客户需在平台内从事主要业务。结论:“阿里金融们”通过新模式会快速成长;一定阶段会面临瓶颈;近期很难对银行有实质性影响;未来影响需持续观察。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和监管政策。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相关研究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SAC执业证书编号:S0850512050002电话:0755-83255933Email:dzf8134银行业分析师刘瑞
4、SAC执业证书编号:S0850512050001电话:021-23219635Email:lr6185银行业分析师林媛媛SAC执业证书编号:S0850513060005电话:021-23962186Email:lyy9184-目录1.“阿里金融”渗透银行业的历程41.“阿里金融”渗透银行业的历程41.1支付宝:由“电商”到“汇”41.2“余额宝”:由“汇”到“存”51.3阿里小贷:由“汇”到“贷”71.4“阿里金融“渗透会持续82.“阿里金融”模式成功的核心因素92.1平台上搭建平台,培育新客户体验102.2差异化策略:依托平台和互联网,集合小微客户112.3创造新规则,切入传统金融领域123
5、.“阿里金融”们经营优势(vs银行)133.1平台经济型的管理、营销模式133.2“入口”和账户的价值153.3大数据对金融的意义:降低成本和信息不对称154“阿里金融”们做大会面临的瓶颈164.1监管制约的风险174.2流动性管理的风险184.3短期难吸引银行主要客户194.4“资产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图目录图1线上支付的应用方向4图2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路径4图3线上支付的规模和增速5图4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5图5平台经济的价值实现路径5图6“余额宝”的长尾效应6图7美国联邦基准利率走势及Paypal基金发展情况6图8移动支付发展趋势8图9移动支付发展趋势9图10阿里金融的平台战略10图
6、11线上第三方支付的规模10图12线上支付流程11图13平台经济的价值实现路径12图14移动支付发展趋势12图15线下收单及第三方支付规模14图16社会零售总额及银行卡消费额14图17大数据的4V特性14图18阿里金融的大数据14图19商业银行市场准入16图20银行多级防范流动性风险17图21银行的四层风险保障体系18图22银行多级防范流动性风险19表目录表1银行卡收单业务手续费7表2阿里小贷情况7表3巴塞尔III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16表42012年末主要上市银行流动性指标17表5传统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架构191.“阿里金融”渗透银行业的历程阿里金融是逐渐渗透到银行“汇、存、贷”。银行有三大核心
7、业务“存、贷、汇”;汇主要是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阿里金融通过“支付宝”实现由“电商”到“汇”业务,由“余额宝”实现“汇”到“存”,由“阿里小贷”实现“汇“到“贷”。未来:通过资产证券化打通“存”和“贷”联系;通过“聚宝盘”将平台嵌入小银行体系;通过微博切入移动支付与移动金融。1.1支付宝:由“电商”到“汇”电商平台是支付宝发展的基础:阿里巴巴通过电商平台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淘宝拥有5亿注册用户,年交易额达到1万亿)和支付应用的场景。但传统支付方式又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这就为支付宝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良机。从目前来看,线上支付最大应用仍在网购,占到总规模的42%。图Error! No seq
8、uence specified.线上支付的应用方向资料来源:iResearch,海通证券研究所虚拟账户解决了线上支付的最大障碍。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最大的区别在于空间的不对称。线下支付可以当面做到钱货两清,但线上支付由于空间的距离,难以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传统支付体系中必然有一方要承担额外风险。而虚拟账户(支付宝、财付通等)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虚拟账户交易,由第三方支付承担信用中介的责任,从而促成交易的完成。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路径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海通证券研究所阿里巴巴与2004年创立支付宝,目前支付宝的年交易额已经接近
9、2万亿,注册用户达到8亿,占据了第三方支付的半壁江山。目前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支持使用支付宝交易服务的商家已经超过50万家;涵盖B2C、网游、航空旅游酒店、教育缴费、公共事业缴费、传统行业(物流、保险等)、海外商户等领域。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线上支付的规模和增速资料来源:iResearch、海通证券研究所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资料来源:人民银行、海通证券研究所1.2“余额宝”:由“汇”到“存”“余额宝”=支付宝+货币基金。“余额宝”并不高深复杂,其本质不过是让支付宝用户购买了一款货币基金,使其不但
10、能获得货币基金投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因此,余额宝具有高流动性和较高收益的特点。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平台经济的价值实现路径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海通证券研究所“余额宝”的成功:平台资源+长尾效应。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日均交易额超过45亿,假设每笔交易的周转时间为5天,则平均沉淀在支付宝内的资金规模就超过200亿。此外,“余额宝”门槛低,起始资金1元,充值下限0.01元,这受到大量不被银行重视的小额资金的青睐。但集腋成裘,这些小额资金也有很强的理财需求,而“余额宝”的出
11、现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余额宝”的长尾效应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海通证券研究所“余额宝”的意义:从“汇”到“存”从支付宝的发展战略来讲,“余额宝”却有着历史意义。银行的主要是业务包括“存、贷、汇”三个部分,而以往第三方支付只能做其中“汇”的部分,这是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的本质区别。但“余额宝”的推出,标志着支付宝开始由“汇”到“汇+存”的转型。对于支付宝的客户,首先得到的一个信息是:“支付宝不但可以消费转账、还可以理财,能够获得收益”。对于客户而言,支付宝在功能性上与存款越来越相近。美国版“余额宝”的陨落:仍是过渡产品。其实支付宝不是第
12、一个推出货币基金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早在1999年,Paypal就推出了其货币基金产品,初始金额和最低充值金额低至0.01美元,由巴克莱负责运营管理。2007年规模曾达10亿美元,但随着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的不断下行,收益和规模也不断缩水,甚至到了无法覆盖管理费用的程度,于是在2011年6月,Paypal宣布终止这项产品。与其他货币基金一样,“余额宝”也面临着着信用风险、收益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且“余额宝”中的资金离开支付宝账户体系进入基金公司,对于支付宝来说只能收到一些手续费收入,这并不如拿利息划算。因此,尽管“余额宝”有着战略性意义,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资产端做支持,支付宝也无法做大、做强负债端业
13、务。而“余额宝”终究是第三方产品的简单嫁接,也只能是支付宝的过渡产品。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美国联邦基准利率走势及Paypal基金发展情况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1.3阿里小贷:由“汇”到“贷”阿里小贷:小额、灵活、期限短。阿里巴巴于2010年6月成立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标致着互联网金融正式步入信贷领域。主要产品有两类,针对B2B的阿里小贷和针对B2C的淘宝小贷;贷款额度在100万以内,期限不超过1年;担保方式包括订单贷和信用;年息在18%-21%;授信额度可循环使用。表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银行卡收单业
14、务手续费资料来源:阿里巴巴年报(2012),海通证券研究所风控方式一:大数定律。截止2012年末,阿里小贷开业至今累计获贷客户数20.7万户,累计发放贷款508.7万笔,累放金额394.2亿元;余额客户数6.7万户,余额笔数16.4万笔,金额29.4亿元,平均每笔贷款1.7万元,户均贷款余额约4.4万元。阿里小贷不用与银行贷款,依靠网络平台的成本优势小金额、短期险、快周转的路径,目前不良率约为0.53%,低于银行的平均不良率水平。表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阿里小贷情况资料来源: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号专项计划说明书,海通证券研究所风控方式二:封闭流程和大数据。依
15、托电商平台、支付宝和阿里云,阿里小贷实现了客户、资金和信息的封闭运行,有效降低了风险因素。随着未来阿里自建物流的形成,可以实现平台内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闭环运行,从而更好控制潜在风险。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移动支付发展趋势资料来源: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号专项计划说明书,海通证券研究所除此之外,依托阿里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对客户的风险进行更好的掌握。在贷前,阿里小贷可以调取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数据并辅以三方认证信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信用情况和偿债能力;在贷中,通过支付宝、阿里云以及未来的物流系统监控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情况,为风险提前做出预
16、警;在贷后,进一步监控企业的经营行为,深化信用评判,并对违约客户处以限制或关停其网络商铺等措施,并向其他网络客户通报其潜在风险。发展的瓶颈:如何打通“存”、“贷”业务。目前阿里金融有重庆和杭州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10亿和6亿,即便放大一倍杠杆,其业务规模也只能做到32亿。尽管阿里小贷有着海量的客户和需求,并且有较为完善的流程和风险控制能力。但是无法打通资产和负债业务的联系,阿里小贷仍难以做大做强。1.4“阿里金融“渗透会持续资产证券化:连接银行的“存”与“贷”2013年2月,阿里巴巴和东方证券合作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阿里巴巴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得证监会的批准。该计划存续期三年,发行规模
17、上限不超过50亿;每期发行规模1.5亿-4亿,期限1-2年;优先级份额、次优先级份额和次级份额比例为7.5:1.5:1;优先级份额可在交易所平台上市交易,其他份额存续期内不交易。优先级的预期收益为6%。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移动支付发展趋势资料来源: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号专项计划说明书,海通证券研究所尽管这并没有直接将“存、贷、汇”连接起来,但一方面通过资产证券化是阿里小贷破解了非金融机构资本约束和无法融资的难题;资产证券化后,“非标”资产转为标准资产,从而为日后在支付宝平台上的转让消除了障碍。“聚宝盘”:平台嵌入微小银行体系阿里云将与支付宝联合将推动“聚
18、宝盆”项目。阿里云拟为区域性银行提供强有力的云计算资源与网络环境,使得银行可以因此获得弹性扩展、低成本、安全可靠的特性,可极大地提升银行竞争力。支付宝则在金融技术与服务方面提供大量支持。双方将联合专业的金融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们(金融ISV),由后者为这些区域性银行提供具体的服务开发与维护。“聚宝盘”一旦建立,小银行体系会嵌入支付宝平台,支付宝在向中小银行输出渠道、客户和IT管理技术的同时,利用金融机构获得产品开发、融资、现金管理和同业业务等方面的便利,从而破解金融牌照、资本等瓶颈对阿里金融的制约。随着平台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渠道、风控、管理等条线会逐渐嵌入至平台中,其品牌产品和自主发展意识会
19、逐渐淡化,对平台的粘性大大增强,并且支付宝作为平台的创建者和标准的制定者,有着强势的话语权,从而使其真正打通“存、贷、汇”。微博淘宝版:切入移动支付与金融。第三方支付更大的发展领域在移动支付,它不但是线上支付的延伸,更可以颠覆和替代线下支付领域。淘宝对于支付宝的成功不言而喻,但在移动金融领域阿里却一直缺少这样一个“入口”。新浪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使得阿里金融获得了一个切入移动金融领域的平台,获得了先发优势;此外,微博用户超过4亿,淘宝用户超过5亿,支付宝更是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两大平台强强联合,实现信息共享、账户互通,平台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2.“阿里金融”模式成功的核心因素通过对其发展历程与最
20、新进展的梳理,阿里金融能不断渗透银行业务的核心成功因素有:(1)平台上搭建平台,不断培育客户新体验;(2)差异化策略:依托平台和互联网,集合小微客户;(3)创造新规则,切入传统金融领域。2.1平台上搭建平台,培育新客户体验阿里的商业模式:平台搭平台:阿里巴巴的发展路径,从阿里巴巴(B2B平台)淘宝网(C2C平台)支付宝(线上支付平台)天猫(B2C平台)阿里小贷和“余额宝”(网络金融平台)未来的“聚宝盘”(网络金融和银行平台),一直围绕着“平台搭平台”战略发展。随着平台的发展,客户规模不断扩大,客户粘性不断加强,其业务创新和扩张能力又进一步的增强。目前淘宝网拥有超过5亿注册用户,支付宝拥有8亿注
21、册用户,强大的客户和平台资源为新平台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阿里金融的平台战略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海通证券研究所与许多推崇和凭借技术优势进军第三方支付产业的逐浪者不同,阿里在平台建设中始终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支付宝为例:它解决网络购物中的信用缺失问题。也因此,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成了支付宝经营和发展中的最核心问题。而反观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过于强调技术优势,反而很少关注客户需求和体验,科技不能以人为本,自然无法逃过淘汰的命运。其后,支付宝在其业务进化中也始终围绕着:客户需求+应用场景(平台)+解决方案(金融、技术)。首先,挖掘
22、客户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其次,在怎样的应用场景(平台)下这种需求可以被实现;最后,通过金融和技术手段满足这种需求。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线上第三方支付的规模资料来源:iResearch,海通证券研究所2.2差异化策略:依托平台和互联网,集合小微客户小微市场空间巨大。传统银行主要从事批发银行业务,服务的是大客户,走的是“高帅富”的路线。反观网络金融:“余额宝”户均余额2600元,阿里小贷每笔贷款仅1.7万元,主要服务小微和个人客户。而我国目前有小微及个体商户8400万户,占到企业比例的99%以上,但获得贷款支持进展经营性贷款的24%,市场潜力巨大。图Erro
23、r! No sequence specified.线上第三方支付的规模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海通证券研究所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小微需求:l 小微企业及网店店主融资金额小、时间短、频率高,单次融资收益低,难以覆盖银行成本;l 中小企业触达渠道少,银行无法投入大量人力市场拓展;l 中小企业通常财务信息透明度较差,银行无法对之进行有效的资信评估和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依靠平台优势获得小微客户:l 边际成本几乎为零,适用与小微客户小额、短期、高频的理财和融资需求,电子金融化解决了传统银行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问题。l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和支付平台,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闭环运行,从而解决信息不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联网 金融 VS 银行 研究 专题 阿里 野心 知识 讲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