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实录精选.docx
《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实录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实录精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实录精选 寻隐者不遇是九年义务训练长春版三班级上册第七版块其次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虽然浅显,但耐人寻味。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实录精选5篇,盼望大家喜爱! 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实录精选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也许意思。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比插图,想象寻隐者不遇所描绘的形象,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读音 2、读书课文,了解古诗的也许意思。 二、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我能娴熟地朗读古诗了。 (二)我知道 1、
2、寻隐者不遇是( )代诗人贾岛,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当是( ),地点在( ) 2、诗中涉及的人物有( )( )和( ) 3、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记叙了( )这件事。 4.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寻( ) 遇( ) 言( ) 此( ) 不知处( ) (三)我不解 对文中不理解的,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理解诗意。 1 出示诗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2 指名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 (二)合作探究 这首诗采纳了问答体形式,谁问谁答,何处是问,何处是答?都省略了哪些成分?试着加一加。 (三)、精讲点拨, 体悟的心情。 在这首诗中,诗
3、人在与童子的问答中,心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大胆想象,积累提高 依据古诗的简洁情节,想象故事的详细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把古诗改写成内容详细的记叙文。 改写要求:(1) 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描绘四周的景物。(3) 想像对话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4) 适时写出诗人的心情。(5) 结尾出现这首诗的内容。 课堂检测 1、我最棒(试着默写寻隐者不遇) 2、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简单才找到这里。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_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 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诗人
4、有些 _ ,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_ 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充满,不知道在哪里。” “唉!” 诗人叹了口气,彻底_ 了。 作业设计:(任选一题) 1.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 2、把你改编的故事讲(读)给你四周的人听,比比谁讲更生动、更形象。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满怀盼望绝望一线盼望彻底绝望 寻隐者不遇教案 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妙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育想象力。 3、培育同学想像力量,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二、教学过程:
5、 一、导入 1、诗是语言的钻石,诗文美,美在它语言的工整凝练,诗文美,美在它情感奇妙动人,诗文美,美在它能给我们无限想像的空间。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 2、打开抄写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本子左半边端端正正地抄写这首诗。(师生同抄) 二、读正确 (一)读准字音 1、看清这首诗的每一个字,请大家自由读,读准它。 2、谁来读?(每个字都读正确了,不错;读得很正确;你看得很清晰,读得很好) (二)读出节奏 1、诗的语言工整,节奏琅琅上口。请大家再读读,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用一小竖表示,请读出节奏。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画 请根据你划的节奏,把诗给大家读一读。 需要停顿的地方,他处理得好吗? 2、依据
6、这样的节奏,请大家自由练读,读出停顿。 (停顿的地方很明显,真好;不仅读出了停顿,还读得很有韵味;抑扬顿摧,真好!) 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三、明诗意 1、诗文美,不仅美在它语言的节奏明朗,更在于工整凝练,请大家读读想想,这25个字告知我们是怎样的内容,留意自己要先理解这些字词,再试着理解诗意。 2、(1)老师在这些字词上加点 寻:找。寻访,访问 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遇到。 言:说 云深:云雾多,云雾充满。 不知:不知道 (2)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诗意,我们先来沟通这些字的意思。你知道哪个意思,你就来说。 生沟通字义 3、(1)我们来看一下
7、,这四句诗哪些话是诗人问的,哪些话是童子说的?请你认真想想,填上人物? ( 诗人 )松下问童子, ( 童子)言师采药去。 ( 童子)只在此山中, ( 童子)云深不知处。 男女生组合读 (2)“松下问童子”,可全诗并没有明显出现诗人的问题?你能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 ( )松下问童子,你师傅去干什么了? ( )言师采药去。到哪里去采药的? ( )只在此山中,在哪座山? ( )云深不知处。 分四小组读 5、留意说出加点字的意思,留意把诗人的这些问话放到诗中, 连起来说说诗文的意思。 沟通 6、同桌一生读诗,一生说诗意,说完交换 7、同桌合作读说 四、悟诗情 1、由此及彼推想隐者品行 (1)、认真
8、读诗,我们发觉整首诗写到3个人物?分别是 (2)、诗人贾岛,你了解他多少?(沟通贾岛) (3)、贾岛是个出名的诗人,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贾岛千里迢迢,到山中来访问的隐者,是个怎样的人? 2、侧面烘托揣摩隐者的品行 (1)贾岛没有遇到隐者,但与童子的对话中,贾岛心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大家认真揣摩贾岛的心情,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课件出示问题) 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千里迢迢前来访问?遇到童子,诗人心情如何? 可童子说隐者去山中采药,此时诗人会怎么想? 童子又说隐者就在山中,贾岛心情又如何? 要到山中找到隐者简单吗?最终贾岛怎么想? (2)我们一起来揣摩揣摩贾岛的心情? 板书
9、:盼望绝望盼望无望 隐者深山去采药,没有人知晓踪迹,诗人的一颗心完全随隐者的去向而变化,这里是从侧面烘托出了隐者的不俗! (3)表情读 通过表情读出内心的心情。 3、环境衬托想像隐者品行 (1)请大家再来看,这首诗中三个字“松”“山”“云”写出了整首诗环境,读着诗,你能够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松”“山”“云”? 老师送大家一些词,沟通读词: 松 青翠挺立 青翠欲滴 苍劲有力 郁郁葱葱 山云 云雾深厚 高大幽深 云雾充满 云雾缭绕 (2)松竹梅兰,自古就是文人品性的象征,郁郁青松,悠悠白云,一青一白,正是含蓄地衬托出了隐者身份,像白云一样高洁,像苍松一样的风骨。这种写作手法叫写景衬托 4、小
10、结:刚才,我们通过推想、揣摩、想像,深化地品析了诗中 同学总结,老师板书:隐者高洁,诗人的喜爱 五、写诗境 1、青山翠松,绵延幽深,古琴袅袅,让诗人不禁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诗,我们也情不自禁学着诗人吟诵起这首诗(音乐响起) 生个别吟诵,(你已经完全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隐者高洁的品性与诗人是相通的,与你也是相通的:诗化到了心中,也就把诗读得特殊好) 齐背 2、沉醉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也文思泉涌,请大家把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留意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加入诗人问的问题,用上课上积累的一些词语,写在抄写本上诗文的右侧。 视状况沟通 2、这堂课,我们通过读,感受了寻隐者不遇语言美,通过读,
11、感受诗的情感美,通过读,感受了诗的想像美。送给大家学习古诗文的秘诀多读。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盼望 言师采药去 绝望 隐者高洁,诗人思慕 只在此山中 盼望 云深不知处 无望 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实录精选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熟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预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查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12、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同学围绕寻思索。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熟悉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状况。留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
13、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同学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老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绝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盼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终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
14、。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实录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背诵本诗,正确美观地默写本诗。 2、把握字词句意思,将诗意说精确、详细、丰满。 3、凭借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憧憬。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题 1、推敲的故事引入贾岛 唐朝有个诗人,写诗特殊讲究。有一回,他写了一行诗“僧敲月下门”。可是他对这个“敲”字还不太满足,换个“推”字吧,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不满
15、足。走在大街上,他就这样一边做动作,一边不停地念:“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看到他这个样子,过路的人都笑话他,可他一点儿也不在意。结果迷模糊糊中,他撞倒了当时做大官的韩愈的侍卫队上。哎呀!这还了得!侍卫立即把他抓到韩愈面前。韩愈了解了状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和他一起讨论,最终定下了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好。从今,这位大诗人就以“推敲诗人”的美名名扬天下。你们想熟悉这位写诗特殊仔细的诗人吗?(板书:贾岛) 2、揭题、解题:这个题目读得懂吗? 寻 隐者 不遇 3、读了诗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质疑。 板书:谁寻?为什么寻不到隐者?隐者是谁?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串串的奇怪和疑虑,轻轻拂去时间的尘埃
16、,翻开被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清扫过的诗行,走进贾岛精神世界里最幽深的角落,伴随他一起查找心中的憧憬和渴望。 二、反复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做记号。 2、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行诗句。 3、说通顺。 再读全诗,质疑: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哪怕是一个字、词。 真正的高手看起来总是很平常的。这首诗读起来似乎并不难懂,但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贾岛写诗是特殊讲究,要不然怎么能被称为“推敲诗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边对比诗,一边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看看这首诗除了字面的意思,毕竟还有什么魅力让它得以流传至今。 4、说详细。 自由说诗意。 说话发散点松树
17、形状、童子(儿童诗相机)外貌、动作、采药?(逍遥的生活方式) 5、说生动,说饱满 点拨:简洁以问代答。 三、再现情境,深化诗意,凸现情感脉络 1、化境想象 让我们伴着音乐(佛教音乐静心曲),随着诗人轻快的脚步动身吧!请闭上你的眼睛。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心情很好(词串:兴致勃勃、乘兴而来、爱好盎然、兴高采烈),想起自己那位隐居在山林里的好友,便兴致勃勃地上山找他来了。在一棵遒劲的古松下,就观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你观察了那棵大大的松树了吗?(观察,什么样子?) 那个小男孩你也观察了么?(观察,什么样子?) 诗人快步迎上前去,兴冲冲地问道:“你师父到哪里去了?”(想象诗人此刻的心情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隐者 不遇 古诗 教学 实录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