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卷)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doc
《(山东卷)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卷)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全解全析1【答案】B(4分)【解析】A刹那(shà)chà,岿然不动(gu)ku;C琴弦(xuán)xián,寸积铢累(léi)li;D顷刻(qng)qng,摒弃(bng)bìng;故选B。2【答案】C(4分)【解析】A沧茫苍茫,因地置宜因地制宜;B要决要诀,海枯石滥海枯石烂;D粼次栉比鳞次栉比;故选C。3【答案】A(4分)【解析】A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差强人意:表示基本使人满意。不合语境,使用不当。C处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
2、久。不合语境,使用不当。D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不合语境,使用不当。故选A。4【答案】C(4分)【解析】A搭配不当,“参与人数”与“最广”不能搭配,在“参与人数”后加上“最多”;B语义重复,“溺爱”就是“过分的爱”,改为:爷爷奶奶溺爱孙辈们,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D“弘扬”与“培育”词语顺序颠倒,将“弘扬”与“培育”调换位置;故选C。5【答案】A(4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A“拳打镇关西”是鲁智深的英雄事迹;选项错误;故选A。6【答案】B(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醉翁的情趣
3、不在于喝酒。意:意趣,情趣。B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展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翼:像鸟展开翅膀。选项错误。C宴会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D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树荫。秀:茂盛。故选B。7【答案】B(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B表顺承。C用/认为。D在,到/对。故选B。8【答案】C(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虽然文章通过醉翁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但是本文重点表达
4、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表达不当;选项错误。故选C。9【答案】民 富 则 易 治 也/ 民 贫 则 难 治 也(2分)【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故断句为: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10【答案】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3分)【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以:因此;为:治
5、理。11【答案】作者主张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使老百姓先富裕起来(或“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或“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文章在首句中就先提出中心论点“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然后从“民富则易治”和“民贫则难治”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强调“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的治国主张。【参考译文】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家的产业就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
6、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12【答案】斜柳 春水 城花 暮春(春天)(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首句以景物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所以作者写了斜柳、春水、春花、楼台等暮春时节的景物。13【答案】上片写景,“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7、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或“超然”的人生态度。(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4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的赏析。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
8、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表达出作者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14【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 (2)天涯若比邻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长河落日圆 (5)老骥伏枥 (6)少年不识愁滋味 (7)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解析】注意“清涟”“早莺”“枥”“烽火”等易错字。15【答案】(1)“岂能不珍惜青春?”或“怎能不珍惜青春?”(2分)(2)青春如一幅图画,它需要你一笔一笔去绘制(3分)【解析】(1)本题考查句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备考 2022 年中 语文 第三次 模拟考试 全解全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