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必修二数学学问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必修二数学学问点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科版必修二数学学问点总结 数学,是讨论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不同的数学家对数学的准确范围有不同看法。下面是我整理的苏科版必修二数学学问点总结,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苏科版必修二数学学问点总结 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纳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
2、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留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高中数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状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肯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3、)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留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4、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假如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全部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推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假如两个不重
4、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和相交,交线是a,记作=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它可以推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始终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5、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别的位置,顶点选在特别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假如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很多个公共点. 三
6、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a=Aa (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b 5、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假如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假如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
7、,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假如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假如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 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假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 线面垂直: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平面和平面垂直:假如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动身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
8、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 性质定理:假如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假如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性质定理:假如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9、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
9、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在解题时,留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
10、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动身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平面假如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假如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
11、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数学的学习方法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索、好动手、重归纳、留意应用。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老师所传授的学问翻译成为自己的特别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用心上课、准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准时了解、把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把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把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争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
12、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3、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猎取的。学习数学就要乐观主动地参加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索、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 4、记数学笔记,特殊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老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学问。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高中数学学问点有哪些 1、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p的否定是否定命题所作的推断,而“否命题”是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既要否定条件也要
13、否定结论。 2、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殊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3、推断函数奇偶性忽视定义域致误 推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假如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肯定是非奇非偶函数。 4、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假如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但f(a)f(b)0时,不能否定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函
14、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问题时要留意这个问题。 5、函数的单调区间理解不准致误 在讨论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像”,学会从函数图像上去分析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切忌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6、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推断致误 对于函数y=Asin(x+)的单调性,当0时,由于内层函数u=x+是单调递增的,所以该函数的单调性和y=sin x的单调性相同,故可完全根据函数y=sin x的单调区间解决;但当0时,内层函数u=x+是单调
15、递减的,此时该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y=sinx的单调性相反,就不能再根据函数y=sinx的单调性解决,一般是依据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将内层函数的系数变为正数后再加以解决。对于带有肯定值的三角函数应当依据图像,从直观上进行推断。 7、向量夹角范围不清致误 解题时要全面考虑问题。数学试题中往往隐含着一些简单被考生所忽视的因素,能不能在解题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到,是解题胜利的关键,如当ab0时,a与b的夹角不肯定为钝角,要留意=的状况。 8、忽视零向量致误 零向量是向量中最特别的向量,规定零向量的长度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零向量与任意向量都共线。它在向量中的位置正照实数中0的位置一样,但有了它简单引起一些混淆
16、,略微考虑不到就会出错,考生应赐予足够的重视。 9、对数列的定义、性质理解错误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公差不为零时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一般地,有结论“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2+bn+c(a,b,cR),则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0”;在等差数列中,Sm,S2m-Sm,S3m-S2m(mNx)是等差数列。 10、an与Sn关系不清致误 在数列问题中,数列的通项an与其前n项和Sn之间存在下列关系:an=S1,n=1,Sn-Sn-1,n2。这个关系对任意数列都是成立的,但要留意的是这个关系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时这个关系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解题中常常出错
17、的一个地方,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要牢.住其“分段”的特点。 11、错位相减求和项处理不当致误 错位相减求和法的适用条件: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所组成的,求其前n项和。基本方法是设这个和式为Sn,在这个和式两端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另一个和式,这两个和式错一位相减,就把问题转化为以求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或前n-1项和为主的求和问题.这里最简单出现问题的就是错位相减后对剩余项的处理。 12、不等式性质应用不当致误 在使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论证时肯定要精确,特殊是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数式、两个不等式相乘、一个不等式两端同时n次方时,肯定要留意使其能够这样
18、做的条件,假如忽视了不等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就会出现错误。 13、数列中的最值错误 数列问题中其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都是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要擅长从函数的观点熟悉和理解数列问题。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是高考的命题重点,解题时要留意把n=1和n2分开争论,再看能不能统一。在关于正整数n的二次函数中其取最值的点要依据正整数距离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的远近而定。 14、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致误 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求法是:借助相应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其中的主要方法有数形结合法、变量分别法、主元法。通过最值产生结论。应留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区分,如对任意xa,b都有f(x)inax,应特殊留
19、意两函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关系。 15、忽视三视图中的实、虚线致误 三视图是依据正投影原理进行绘制,严格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章去画,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原分界线,且分界线和可视轮廓线都用实线画出,不行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画出,这一点很简单疏忽。 16、面积体积计算转化不敏捷致误 面积、体积的计算既需要同学有扎实的基础学问,又要用到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因此要娴熟把握以下几种常用的思想方法。(1)还台为锥的思想:这是处理台体时常用的思想方法。(2)割补法:求不规章图形面积或几何体体积时常用。(3)等积变换法:充分利用三棱锥的任意一个面都可作为底面的特点,敏捷求解三棱锥的体积。(4)截面法:尤其是关于旋转体及与旋转体有关的组合问题,常画出轴截面进行分析求解。 17、忽视基本不等式应用条件致误 利用基本不等式a+b2ab以及变式aba+b22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留意a,b为正数(或a,b非负),ab或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特殊要留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对形如y=ax+bx(a,b0)的函数,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肯定要留意ax,bx的符号,必要时要进行分类争论,另外要留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在此范围内等号能否取到。 必修二数学学问点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