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docx
《部编版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 老师在写教案时,肯定从实际动身,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动身,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青山不老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2、引入。 导语: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简单破裂了。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悄悄守护的人。今日,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熟悉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老师板书课题,引导同学朗读课题并质疑争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沟通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其次篇略读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
3、?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沟通: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 预设:这里让同学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同学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爱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制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制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状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雄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
4、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老师提示概括方法:读课文第26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读后说说自己的发觉。 预设: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写景,引入故事的叙述。最终一个自然段是点题,抒发情感。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比较简洁,同学读后就可概括。其他五个自然段,老师可引导同学抓住各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即抓住关键句来概括主要内容。比如第2自然段的“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第3自然段的“院子里的小环境”,第4自然段是“不紧不慢地说着”和“尊敬地补充着”,即叙述了造林的成就;第5自然段是“到沟里去看树”,描绘了看树时的景、老人说的话;第6自然段是“道别”,写道别时看到的情景和感想。 3.聚焦
5、“奇迹”,感受艰辛与宏大。 (1)从数字的正面描写理解“15年制造的奇迹”。 策略: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 抓数字,出示文本。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抓“三千七百亩”,补充文本。 预设:同学可能对“亩”这个单位不太熟识,老师可简洁介绍:老人造的3700亩林网相当于2467000平方米,以每10平方米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00棵树,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这是多么漫长的坚持,这是多么宏大的奇迹! (2)从大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15年制造的奇迹”。 策略: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 抓“险恶”。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影像资
6、料。 预设:大环境是指晋西北的生态环境。同学可抓住关键词“肆虐”“盘踞”“险恶”来感受当地环境的恶劣。文中引用的县志资料,同学若理解不了,老师可加以解释。 抓“绿洲”。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对比学习。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过渡:这景色美吗?句中有一个比方句,把_比作_。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悄悄地想象,你的脑海里出现出怎样的画面?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这个画面? 预设:将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结合起来,可明显地感受到剧烈的对比。环境这样恶劣,老人竟然制造了一片绿洲,这真是一个奇迹!
7、(3)从小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15年制造的奇迹”。 抓细节,走进生活。 预设:小环境是老人生活的小院。这段文字讲了几件事:第一,老人早出晚归上山种树;其次,老人与七位老人15年前开头种树,其中五人已离世,但老人还在坚持;第三,老人的老伴去世了;第四,老人的女儿求他去城里享清福,他不走。同学可结合其中触动自己的事情来说,体会老人执着、坚韧的精神。老师还可以提示同学,这里列举的都是典型事例,写出来却很简洁,这就是采访性文章的特点。只用三言两语便叙述了老人以树为友、以青山为伴的平凡朴实的生活。 抓“选择”,感悟心灵。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明确:面临享福与吃苦的选择,老
8、农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拓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由于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情愿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青山。 老师出示一组句子,同学读一读,感悟老人的精神。 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苦痛,他不改初衷。 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连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 4.聚焦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1)老师出示“自学要求”,同学分组沟通争论。 看:看一看老人种的树,找出描写树的词句,谈谈感受。 听:听一听老人说的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山不老 部编版 学校 班级 上册 语文 20 教案
限制150内